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三体》中“黑暗森林”模型与网络空间中“铁幕森林”模型

已有 2631 次阅读 2023-2-6 10:01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圕人堂文摘

图谋摘编自:杨靖康,刘忆宁.建立互助互信的网络空间[J].金融博览,2023(02):18-19.

    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塑造了一个充满外星文明的宇宙,而这个宇宙中的社交法则却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在传统观念中,我们和外星人也可以和平共处,就像地球上的外交一样。但《三体》中的外星文明根本不会给对方交流的机会,一旦发现就会想尽办法将其毁灭。这一模型被称作“黑暗森林”模型,它的条件及推导过程是这样的: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这一条件显然是成立的,没有哪个文明不把生存延续放在第一位,甚至为此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这一条件也显然成立,拥有太空航行能力的文明不会满足于本星球的资源,一定会向太空中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不会增加。

    (3)猜疑链。两个文明之间无法判断对方是否保持善意,也无法判断对方是否认为我方保持善意,更无法判断对方是否会对自己实施进攻。如此延伸下去就形成了无穷无尽的猜疑链。在地球上,猜疑链只能延伸一至两层就会被交流所消解,但在宇宙文明中,不同种族之间的生物学基因差异极大,文化上的差异更是不可想象,并且相隔着遥远的距离,因此他们之间的猜疑链几乎坚不可推。于是某种文明想要保证自身的生存,只能假定对方对自己不抱善意。

    (4)技术爆炸。如果只有以上三个条件,还不足以让存在巨大科技差距的种族之间兵刃相向,就像人类不会将蚂蚁当作威胁一样。但是技术爆炸却浇灭了这唯一的和平幻想。地球生命史长达几十亿年,人类文明史长达几千年,但现代科学技术确是在三百年的时间内发展起来的。浩瀚宇宙,三百年不过弹指一挥间,既然地球文明能够出现这种爆炸式发展,随后迅速蔓延,那么其他的文明也完全可能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并且后来者居上。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强大的文明势必要将弱小的文明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在宇宙这个黑暗森林之中,只要发现任何文明的火光,更强大的一方都会毫不犹豫地举枪射击。

    与科幻作品中“黑暗森林”类似,现实中的网络空间也可以总结为一个模型:

    (1)交流是实体不可或缺的需求。一个不需要交流的实体没有必要接入网络空间,实体接入网络空间的原因就是需要与其他实体交换数据。而在交换数据的过程中,数据会落入他人的掌控,从而泄露自身的隐私。

    (2)实体不断获取数据,网络空间中的数据量不断增长,但增长速率有限。和宇宙不同,网络空间可以通过采集设备不断收集从现实世界获取的数据。但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数据获取的速度不可能太快,远达不到实体业务扩张的速度。并且,这些数据常常被多个实体瓜分而非共享,这就导致大多数实体无法获得充足的数据。

    (3)猜疑链。网络空间中同样存在猜疑链,我无法判断你是否对我怀有恶意,我也无法判断你是否能判断我对你怀有善意还是恶意,反之亦然。并且由于网络空间中信息传输的形式有限,实体间难以通过有限的信息判断对方的善意程度,因而对所有实体都严加防范。

    (4)信息爆炸。除了现实世界慢慢收集数据之外,网络空间中还存在着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并且能够实现爆炸式的数据增长,那就是信息窃取。如果能够从其他实体处窃取数据转为己用,就能够大幅度降低获取数据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这种高收益的做法刺激着许多实体铤而走险,加剧了实体间的不信任程度。

    因此,为了防止自己的隐私被人窃取,实体之间相互不信任,甚至将对方当作假想敌。我们将这一模型称为“铁幕森林”。这一模型中,人们用厚实的钢铁围墙将自己的府邸围得密不透风,生怕别人向自己的庭院里多看一眼。

    想要打破“铁幕森林”,就要打破其形成条件。其中,(1)(2)两条是网络空间的客观事实,难以逆转。条件(4)则要靠隐私保护技术防护,这会增加资源消耗,加剧“铁幕森林”的程度。唯有条件(3)不仅是解除“铁幕森林”的关键,而且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有实现的希望。

    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猜疑链通过短暂的对话就可以消除,这不只是因为在现实中人们能够收集到全方位的信息(如面向、语气等),更重要的是信仰的作用。拥有同一信仰的人往往能够很快消除彼此的隔阂,建立起彼此的信任。这里的信仰不仅是指宗教信仰,也包括同一文化中所蕴藏的内涵。其实在全体人类中都存在相同的信仰,这就是人性。信仰如同心中的太阳,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与猜忌。在信仰的帮助下,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高效,减少了无畏的斗争与内耗。

    既然现实中的信仰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么将信仰与其作用映射到网络空间,势必能够消除实体间的猜疑链,建立起实体间的互信。信奉同一信仰的实体可以共同组成一个群体,在群体外部设立厚实的围墙,而群体内部则对数据只作简单的保密处理,这样就能够大幅度减少开销,节约资源和成本。

    当然,只靠信仰和最轻量级的防护措施难以保证长久的安全,我们不能奢望每个人都遵守规则,总会有想破坏规则的人。因此,在信仰的基础上,还要增加法律的束缚。法律如同每个人头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越过红线就将受到惩罚。当完善的法律和信仰相辅相成时,一个互信互助的网络空间就离我们不远了。


图谋摘编感言:

    《金融博览》2023年第2期刊发的杨靖康、刘忆宁《建立互助互信的网络空间》一文阐释了《三体》中“黑暗森林”模型与网络空间中“铁幕森林”模型,笔者读后感慨万千,或许这与笔者近期的阅读思考密切相关。

    “地球生命史长达几十亿年,人类文明史长达几千年,但现代科学技术确是在三百年的时间内发展起来的。”网络空间的历史实际更短,我清楚的记得,1998年为“中国上网年”,网络是从这一年开始面向大众进行科学普及的。20余年时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ChatGPT……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新概念的背后,无论您有怎样的感知或认知,她真真切切地给我们带来了种种震撼。航天、航海、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有着各种各样的应用,取得了种种令人惊叹的前所未有的突破。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给人类上了一课。进而联想起人类和天花之间的关系变化。天花病毒是所有疾病中最令人恐惧的一种,它最初出现在至少2000多年前的远东,8世纪时被传播到欧洲,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又散布到美洲。 对天花病毒的征服始于1796年;那一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发现接种或感染了牛痘的病人对天花有免疫力。已知的最后一个天花病例出现在1977年的索马里。1980年,人类宣布天然的天花病毒已被根除。物理学家沃纳·海森伯格(Werner Heisenberg)断定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世界上只面对自己,而不再有其他任何伙伴或敌人。”但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说,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类的这种首要地位乃我们当今全球性隐忧与恐惧的根本原因。在消除了所有可能的对手之后,人类不再面对任何敌人,我们面对的只有自己。 这种与我们的内我而不是外部世界的新的对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不仅仅要求人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事实证明,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同时,它还要求用正确的伦理导向来确保知识被运用于正确的方向和目的。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他认为科学是一个用来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的工具,应该为改善人类的条件提供帮助。在科学革命兴起的17世纪,他曾提到过科学革命的潜力,也警告过它可能带来的危险。他热情洋溢地赞美通过科学追求“知识和技能”,但他同时也提到,这种追求需要用“人性和慈善”来加以引导,而且这种追求不应该是“为了自得其乐、争强好胜、高人一等、追逐名利、争夺权位”,或其他任何类似的卑微目的,而应该是为了改善生活。(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L. S. Stavrianos)著;吴象婴等译.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上[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0:10-11.)

   “黑暗森林”模型与“铁幕森林”模型,一定程度上勾勒了虚实交互的新型全球性隐忧与恐惧,值得我们“知己知彼”,更加审慎地思考如何更好地为人类谋福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75050.html

上一篇:书山学海乱翻书
下一篇:我的故乡不一般
收藏 IP: 49.88.23.*| 热度|

4 宁利中 郑永军 朱晓刚 吕秀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5 0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