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谋按:2019年3月“面向未来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研究”高端论坛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的图书馆学教育与馆员培养。《大学图书馆学报》刊发了会议综述,特此摘录有关内容,期待引发进一步关注与思考。
摘自:惠澜,殷环环,顾烨青.“面向未来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03):5-12.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本,惟有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和开发,让最重要的发展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我们的图书馆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而图书馆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图书馆所需的人才,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保障。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郑建明教授提出图书馆学教育现存的两大问题:一方面开展图书馆学本科教育的高校越来越少,但教育模式却很多,课程体系的层次越来越多,内容泛化;另一方面图书馆员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学科定位渐行渐远,教育定位与职业定位成了悖论。郑建明对此提出了两点反思:一是图书馆学的学科方向是数据科学,图书馆学的教育重点应当是围绕图书馆数据的整序、组织、揭示和利用,图书馆学教育体系应当完整体现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二是图书馆学从来都不是封闭的科学,图书馆从来都不是封闭的事业,图书馆学教育应当培养既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又是专业需要的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宋姬芳常务副馆长通过整理该校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生的“图书馆管理”课程作业,分享了学生们对于图书馆的思考与认识,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高校图书馆是知识服务中心,应当完善馆藏资源结构,优化读者空间与场地配置;(2)高校图书馆是文化活动空间,应当具备人性化和开放化的文化场地,打造优质的服务品牌,并且联合
多方力量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3)高校图书馆是知识创造中心,应当提供像创客空间这样的自主学习与知识交流的场所;(4)高校图书馆应当更加关注智能化手段,线上图书馆更好的实现方式是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提供更加个性化服务;(5)区别对待本科生、研究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6)学科服务应当吸收一些研究生与教师,将高校智库服务作为学科服务新方式;(7)通过活动来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性,提高关注度。
虽然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生对于图书馆都有美好的设想,但是学生的实习与就业现状证明,图书馆并非图书情报专业学生的首选单位。而高校图书馆内人员流动性也很强,不少毕业生在工作3~5年都选择调离。宋姬芳认为,以上种种问题说明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生缺少专业归属感,缺少图书馆事业精神。
北京大学图书馆肖珑研究馆员重点强调了图书馆员的事业精神。肖珑认为专业图书馆员应有的基本素养包括:专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继续学习和事业精神五个方面。专业素养是实际工作、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包括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对本馆的深入了解。职业精神是图书馆从业者所秉承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与追求,是图书馆员积极工作、使图书馆充满活力的精神力量,主要表现为爱国爱馆、以人为本、追求科学。职业能力是指从事图书馆职业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继续学习的途径有学历教育、深度培训、专业会议、科学研究和轮岗学习。肖珑认为事业精神是指“当你以图书馆作为毕生热爱和奋斗的事业,并且想方设法为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各种服务,拥有建设世界大同的美妙图书馆情怀,任何时候不放弃不抛弃不逃避。”图书馆员应当按照职业、行业、事业自下而上的阶梯,结合这五个方面的基本素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攀登事业巅峰。
扬州大学文学院傅荣贤教授在分析章学诚“明道指向”的图书馆学核心思想时也指出,职业和事业的区别在于,职业是事功,而事业是更大的精神追求。图书馆工作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责任重于事功应成为图书馆员的精神勖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