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重庆图书馆参观记

已有 4424 次阅读 2018-5-20 23:02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重庆市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2018年5月14-19日,笔者参加"双一流"背景下数字资源发展暨CALIS第十六届引进数据库培训周活动。5月17日8:38给重庆图书馆任竞馆长发短信,告知:“有幸通过《图书馆报》与您及贵馆结缘。我这周在重庆大学开会,上午想去贵馆参观,请问是否方便派工作人员带领一下?”下午2:32发短信:“已在贵馆参观,贵馆很棒,方便、通透,自行参观就好。”5月20日晚上才注意到,因手机号码是通过间接渠道要来的,我输错了一位。也就是任馆长根本就没有收到我的短信。  

    2017年《图书馆报》编委会上,任竞馆长率先发言,我认为任馆长的发言很有水平,言简意赅,敢于担当。从《图书馆报》知悉2017年为重庆图书馆70周年馆庆,2017年11月3日《图书馆报》刊发过专访《固本强基,引领示范》。导语为“重庆图书馆作为中国十大综合性图书馆之一,多年来致力于打造一流的馆舍、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读者服务,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成绩。”近年,我实际参观十余所省级公共图书馆,我去过的多在东部,中部只参观过两家,西部尚未参观过。因此,特别“好奇”,颇为期待。    

    一同参会的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黄老师与我同行,我们先参观了重庆大学沙坪坝校区总馆,午餐后,因天气看似要下雨,直接打车到重庆市图书馆。一到门口,出乎我的意料,外观颇有气势,感觉有几分与国家图书馆相似,迫不及待地拍了几张照片。进馆之后,可谓赏心悦目。用身份证办了读者证(一卡通阅览证,免费),随后存了包,存包柜是用读者证刷卡存的,安全便捷。刷读者卡过门禁,则可以畅游全馆。各个楼层均参观,不时驻足,导览清晰,环境温馨,可谓移步换景。“一流的馆舍、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服务”,可谓名副其实。我和黄老师在重庆市图书馆逗留两小时左右,拍了不少照片,下一站原打算参观三峡博物馆,离开时依依不舍。         

    出门叫了一部快车,快车司机是一名是位尚未满三十岁的青年人,快言快语热心肠。从言谈中获悉,其文化程度不高,家住重庆市图书馆附近,但从未进过。他比较关心图书馆是否收费?图书馆有什么?怎么利用?我和黄老师做起了重庆图书馆推广志愿者,介绍了重庆图书馆的设施、资源与服务。快车司机表示很意外,很惊喜,打算近期抽空利用重庆图书馆。       

    笔者参观过首都图书馆(2014年)、上海图书馆(多次,2017年为最近一次)、天津图书馆(2016年)、重庆图书馆,这四所直辖市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给我留下的印象最美好。2018年四月参观过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新馆也是2007年建成开馆的,与重庆图书馆建成开馆时间为同一年,整体印象,笔者认为重庆图书馆更胜一筹。笔者还进一步浏览了重庆图书馆网站,资源的揭示,服务的展示,总体效果很好。据悉,一卡通阅览证可在参与重庆市通借通还的各成员馆内一卡通阅览室(区)及重庆图书馆内各阅览室(区)阅览,再找工作人员要张网上读书卡的申请单,填上自己的信息和阅读卡的卡号就可以当场申领一个,利用网上读书卡可以远程利用重庆数字图书馆。  

    李国新、张勇认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态势变为东部最好、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是不均衡的,这是实际,是“整体态势”。我实际参观过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让我有了“新认识”,从个体看,西部的重庆图书馆、中部的河北省图书馆(2017年参观)表现不凡,诸多方面值得学习与借鉴。以重庆图书馆为例:图书馆领导集体共4名,其中3名任期为2009年至今;重庆图书馆馆藏文献460多万册(件),员工240余人;重庆图书馆提供期刊自助外借服务。 

    重庆图书馆网站“重图概况”最后一段为:“重庆图书馆以收集保存文献典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倡导全民阅读,推动知识获取;收藏抗战史料,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使命。以‘一流的馆舍、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读者’,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省级中心图书馆。”笔者的观后感是: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竞成!

延伸阅读:

1 重图概况

http://www.cqlib.cn/?q=node/27

重庆图书馆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是重庆市主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也是重庆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重庆图书馆的前身是民国政府为纪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7年设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五个国立图书馆之一。重庆图书馆历经7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有员工240余人,馆藏文献460多万册(件),并已形成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力的民国时期出版物、古籍线装书、联合国资料三大馆藏特色。同时,重庆图书馆从建馆之初就重视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方文献体系,主要收集有重庆及四川各地的方志、图书、报刊、族谱、乐谱、书画等各类地方文献。 

   2007年6月,重庆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新馆馆舍现代、大气、舒适,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馆内设有中文图书、报刊、地方文献、民国文献、古籍、联合国文献、外文文献、电子文献等借阅室及为少儿读者、视障读者专门设立的借阅室,有阅览座位1869个,信息点1500个。设有两个设施先进的报告厅――416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和2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此外,还有800平方米的展览厅、多间教室,是进行学术研究、读书学习、信息交流的理想场所。重庆图书馆实行全年365天开放。 

   重庆图书馆2009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施免费开放,打造了重图讲座、重图展览、童话森林读书会童心视界、视障人士服务等多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在全市街道、社区、学校等场所开设图书流通点47个。积极打造“两会”专题服务,连续3年入驻两会现场为代表委员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了主城“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开通了重庆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图书流动服务车、RFID自助借还系统、数字云阅读体验室、人机互动体感阅读设备等现代化服务。 

   重庆图书馆肩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庆分中心、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的重任,承担对全市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辅导及重庆市图书馆学会日常工作,是重庆市图书馆事业的中坚力量。 

   重庆图书馆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重庆市科普教育基地”,为文化部评定的“国家一级图书馆”,是全国文明单位。

   重庆图书馆以收集保存文献典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倡导全民阅读,推动知识获取;收藏抗战史料,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使命。以“一流的馆舍、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读者”,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省级中心图书馆。

2 重庆数字图书馆

   http://www.cqelib.cn/

   先办理一张阅读卡(身份证,押金),需要本人自己去,再找工作人员要张网上读书卡的申请单,填上自己的信息和阅读卡的卡号就可以当场申领一个。

 3 李晓.访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a923b0102vpuq.html

 (摘自图书馆报第252期) 

    任竞,1968年12月出生,现任重庆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文学学士、研究生,研究馆员,“文化部优秀专家”,重庆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重庆图书馆学会理事长。还担任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重庆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科委软科学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

  在从事文化工作24年的工作历程中,任竞先后在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重庆市话剧团、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担任领导职务。任竞于2009年4月到重庆图书馆工作,先后带领重庆图书馆荣获了国务院授予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文化部评定的“国家一级馆”和“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策划的“农民工服务联盟”获文化部“群星奖”;促进了重庆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职工群众的广泛赞誉。

 4  李国新、张勇.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中部崛起”.http://www.cssn.cn/glx_tsqbx/201710/t20171024_3678307.shtml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态势变为东部最好、西部次之、中部最低。

该文所称东、中、西部,依文化部、财政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中部地区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据来源:2015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概览.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印行,2016.8:16-1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14967.html

上一篇:高校馆配中文电子书的现状与问题
下一篇: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的公告及相关信息
收藏 IP: 210.28.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