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tcliuzhif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stcliuzhifeng

博文

中国科大应对师生进行“性教育”

已有 3732 次阅读 2014-12-16 13:4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日,“控诉厦门大学淫兽教师吴春明长期猥亵诱奸女学生”网贴引舆论大哗。我们认为,中国科大应对师生进行“性教育”,制定反性骚扰条例,以制度防微杜渐。

厦门大学教授吴春明被控诱奸女学生一事,绝非中国高校孤例。某种意义上,如果母校中国科大出现“色狼”教授,我感到尴尬但并不吃惊。但如中国科大无反性骚扰条例应对,我更感到羞耻!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中国名校都有“淫兽教师”存在,这由基因与概率决定。高校存在低比例的性瘾教师,正如自杀、精神病等各种事件存在发生概率一样是科学事实。就像克林顿总统被公认为性瘾患者,无法克制其冲动一样。中国某最著名大学副校长(后转任另一高校校长)早在90年代即被流传反复骚扰该校女生,在其所在学院为公开秘密。九十年代,中国科大数学系某教授,曾有多次被控骚扰女生案例,在东区亦众人皆知(我曾数十次听闻中国科大教授、处长、学生乃至普通女教师对他的批评)。目前该教授已退休多年,我与中国科大师生多有接触,近来未曾听说类似事件。这是幸运吗?

中国舆论在热议、反思厦门大学吴春明事件时,均热衷于讨论防止“师生恋”,似少有专家提出建立高校反性骚扰条例。2004年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留学担任研究生助教,第一个接触的文件即学校的反性骚扰条款(Anti-Sexual harassment Policy)。我们被告知,在担任助教期间,与所在班级学生的恋爱、约会均为违规行为(加拿大同性恋合法,男助教约会男学生同样违规)。当然,男士骚扰女生之行为,仍占压倒多数。该条例细致到,对异性开其不接受的玩笑,同样不当。同学告知:男教授在与女生谈话时,保持房间门敞开以示光明正大是缺省行为。而对学生,有完整的应对措施,包括求助电话等。

在北美与香港名校,制定反性骚扰条例(甚至建立反性骚扰办公室)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部分。中国科大应立即借鉴建立相关制度。

所谓中国科大对师生展开“性教育”;对于教师的“性教育”,应明晰行为准则,“师生恋”与何种行为被禁止均应在聘任条例中说明;而对学生的“性教育”更为关键——中国科大的特殊之处在于,未成年人进入中国科大学习者比例较之其他名校更高。每年录取新生中,部分女生未满18岁者,还有数十位14-16岁少年班女生。这些未成年女生,甚至不知性骚扰为何物。遇到“叫兽”的小概率事件怎么办?例如如何避免与男教授独处;男教授邀请单独到家中吃饭,如何判别危险?据说,我所在的95级少年班班主任较负责,她曾找女生开会,暗示女生应辨明危险(不知道我们班女生当时听懂没有)。但我确信,极少中国科大班主任有她那样的意识。

中国人的习惯是家丑不外扬。中国科大恰恰应避免侥幸心理。我们建议,应防微杜渐,中国科大率先在中国一流大学中建立反性骚扰条例,并对师生进行例行性教育。徒有制度,师生无意识何用?这正是反复对师生进行“性教育”的要义所在。否则一旦恶性事件发生,勿谓言之不预也!

布什的这个动作在很多高校会被投诉性骚扰。

在很多国家,男男性骚扰同样可能被投诉。




附录:北美与香港名校的部分反性骚扰制度与网页:

哈佛大学反性骚扰政策与流程(多数学院均有制度):

http://diversity.harvard.edu/pages/university-sexual-harassment-policies-procedures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反性骚扰政策与流程(详细列于冲突管理与人权办公室规定之下)

https://uwaterloo.ca/conflict-management-human-rights/sexual-harassment

https://uwaterloo.ca/secretariat-general-counsel/policies-procedures-guidelines/policy-33

香港中文大学防止性骚扰委员会(其专题网站从政策说明、指引至热线无所不包)

http://policy-harass.cuhk.edu.hk/zh-TW/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0670-851463.html

上一篇:华罗庚上课吸烟,但中国科大应绝烟
下一篇:《自然》如何评价中国高校?
收藏 IP: 114.249.65.*| 热度|

3 陈学元 史晓雷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7 0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