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pd55 追求科学,勇于探索,苦海无涯,愿作小舟。

博文

睡不着可能与饮食有关

已有 3594 次阅读 2016-1-21 11:19 |个人分类:健康生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睡眠, 饮食, 膳食纤维

睡不着可能与饮食有关

诸平


       汤姆·菲尔波特Tom Philpot)2016年1月20日就饮食与睡眠问题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糟糕的食物会导致睡眠不佳。

        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当你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如果你会打瞌睡,请不要责怪作者的散文风格。你昨晚很有可能没有睡够,或者也许你只是睡的不好。据美国疾病控中心 Centers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统计结果,有5000万到7000万美国成年人的睡眠有问题,具体表现为失眠(insomnia)、呼吸暂停(apnea,或嗜睡症(narcolepsy)。这种陷入困境的睡眠状态,反过来会使车祸到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的风险增加。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University)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指出,造成你夜晚不安的原因可能就在于你的饮食。研究团队挑选了26名体重正常的成年人进行了控制食品养生疗法的四天实验:每天吃高膳食纤维、低饱和脂肪再添加糖类食物。第五天,他们称之为饮食混战的一天,让参与者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是,每天晚上,都要对参与者进行睡眠时间和质量监控,观测夜间醒来的次数以及他们慢波睡眠 slow-wave sleep的时间,慢波睡眠是最佳恢复性的睡眠阶段。

        低膳食纤维和高饱和脂肪含量会降低睡眠质量,而高水平的糖会导致醒来更多一些。虽然在实验中总打盹的时间并没有改变,但是更多的人睡眠质量下降, 他们将全天的业余时间都花费在消化少膳食纤维、重脂肪和高含糖的食物上。低膳食纤维和高饱和脂肪含量与慢波睡眠更少有显著性关联,而且高水平的糖类会导致醒来的次数更多些。此研究对象控制饮食组比自我选择组的入睡时间更快了,控制饮食组平均入睡时间17分钟,自我选择组的平均入睡时间为29分钟。

         对一般美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他们往往有一种令人可怕的饮食即缺少蔬果(fruits and vegetables),充满级加工过的废物以及过量的糖chock-full of ultra-processed crap and excess sugar)。哥伦比亚大学的此研究并没有猜测为什么这些饮食选择与睡眠混乱有瓜葛,但科学饮食与身体健康生长有关,而且与肠道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有关,我们的消化道存在有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它们也会影响大脑工作affect brain processes)。膳食纤维本质上为这些重要生物提供了食源,如果饮食中膳食纤维太少,有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会减少生物群落多样性reduce biome diversity)。与此同时,高糖饮食似乎以改变肠道生物群的方式,显示出促进肥胖alter thegut biome in ways that seem to promote obesity)。然而,肠道生物群落和睡眠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很少。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干扰荷尔蒙,当我们感到饱满时会告诉我们,这意味着糟糕的睡眠会导致糟糕的饮食选择。即便如此,哥伦比亚大学等单位的合作研究,对于睡眠与饮食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转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长期经历睡眠不好的人更容易忍受与饮食相关条件如肥胖和糖尿病。先前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激素当我们吃饱时会告诉我们interferes with the hormones that tell us when we're full),即糟糕的睡眠会导致糟糕的饮食选择。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表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以打乱睡眠。所以,我们特别是家长更有理由带领孩子避开超市的薯片和饼干通道。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的Marie-Pierre St-Onge在新闻发布(press release)会上直言:“发现饮食可以影响睡眠,对健康的影响寓意极大,鉴于睡眠作用,应该增强对识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展的认识,”重视科学合理饮食习惯,对于健康和睡眠都有益处。

更多信息请浏览:http://www.motherjones.com/tom-philpott/2016/01/bad-food-bad-sleep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951635.html

上一篇:PeerJ:首次发现家里也存在生物多样性
下一篇:2016年沃尔夫奖(Wolf Prizes)揭晓
收藏 IP: 61.134.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