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pd55 追求科学,勇于探索,苦海无涯,愿作小舟。

博文

25岁:人生的黄金期(2014-02-26修改稿) 精选

已有 11797 次阅读 2014-2-25 09:48 |个人分类:新观察|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记忆, 25岁, 黄金期

25岁:人生的黄金期(2014-02-26修改稿)

诸平

如果有人问人一生中什么时间是黄金记忆时间?一天中什么时间是黄金记忆时间?一年中什么时间是黄金记忆时间?可能有人会回答: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年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对此回答你不可能人为有错,但是也未必确切,因为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2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90%的记忆力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一旦错过这一人生记忆的黄金期,不管后天怎么努力,都难以补回来。所有做出成就的大人物无不是抓住了这一关键期。另据根据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简称UNH)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人一生中主要的记忆是在25岁之前完成的。

UNH的心理学博士生、也是此项研究的领导作者Kristina Steiner, “当人们回顾自己生活中的往事时,讲述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记忆,将人生故事的最重要时刻按阶段分成章节,就大多数人而言可以定义为:少年时期随父母而动、然后上大学或者入伍服役、大学毕业或者退伍后找的第一份工作、恋爱结婚以及生孩子等。他们询问了34位年龄在59~92岁之间的白种人,其中有76%的受访者至少获得一个本科学位。听取他们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发现他们倾向于关注发生在17岁到24岁之间的一些生活过渡之事,如结婚和生小孩等。

这项研究虽然由UNH的心理学博士生Kristina Steiner领导,但是,研究组成员有UNH心理学系教授Samuel E. Paul博士和David Pillemer,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教授Dorthe Kirkegaard Thomsen以及UNH心理学系本科生Andrew Minigan。研究论文已经在201312月初发表于《记忆》Memory)杂志——Kristina L. Steiner, David B. Pillemer, Dorthe Kirkegaard Thomsen, Andrew P. Minigan. The reminiscence bump in older adults' life story transitions.Memory, 2013; 1 DOI: 10.1080/09658211.2013.863358

另外《科学日报》ScienceDaily)网站2014224日也发布一段相关视频材料:







Most Important Memories Made By Age 25: Study

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1961-)24岁奠定她获得诺奖的基础

     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1961-)与她的导师、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 1948年11月26日-)以及美国哈佛医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 W. Szostak,1952-),由于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而共同分享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卡罗尔•格雷德在1984年5月进入布莱克本的实验室,开始了寻找端粒酶(Telomerase)的工作,研究对象是四膜虫(Tetrahymena)。紧张而有序的探索研究一直持续到1984年的圣诞节,卡罗尔•格雷德独自一人还在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工作,当她从显影剂中抽出一张x射线胶片时,感到有一种肾上腺素(adrenalin)的闯入。

        她一直用放射自显影法在寻找这种酶,其实就是用放射性标记寻找在细胞内分子的组成和位置。当发现这种酶时,在x射线胶片上,就应该出现研究人员预期的准确模式。卡罗尔•格雷德面对眼前的x射线照片,自言自语地说道:“好,”但是她记得当时对自己说:“不能高兴的太早,有可能是一个人工结果。除了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之外,它可能还有许多隐情。”但是排除其他可能性之后的无数实验都很明显地表明,卡罗尔•格雷德确实发现难以捉摸的一种酶。

        那天晚上,她回到家里,举杯畅饮,庆祝了一番。格雷德和她实验小组称此酶为“端粒酶(telomerase)”。这时她还是博士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她每天工作12个小时,学习各种新的技术,同时完成自己的工作,经过大半年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在圣诞之夜首次找到了端粒酶(Telomerase)存在的迹象。

          随后又经过半年的各种试验的验证,1985年6月终于等到有说服力的数据证明发现的酶就是要寻找的端粒酶(Telomerase)。最终研究结果发表在同年12月出版的《细胞》(Cell)杂志上——Greider C W, Blackburn E H. Identification of a specific telomere terminal transferase activity in Tetrahymena extracts. Cell. 1985 Dec;43(2 Pt 1):405-413.当年卡罗尔•格雷德只有24岁,但是这项工作基本上奠定了她2009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这篇论文发表至今累计被引用了2300余次。更多信息请浏览:桑格人才链中的师承效应.

Liu Lu, a junior who solved the two-decade-old Seetapun Enigma. "I'm not a born genius...It is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from my daily studies that prepared me for the solution," Liu said.

      2010年,本科生刘路因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Seetapun Enigma),而震惊国际数理逻辑界;20123月,他被中南大学破格聘为教授级研究员,时年22岁,媒体称其为中国最年轻的教授

http://english.cri.cn/6909/2012/03/21/3124s688212.htm

http://www.math.wisc.edu/~lempp/conf/asl12/Slides/Liu.pdf

http://gaokao.eol.cn/kuai_xun_3075/20131118/t20131118_1040872.shtml

数学界人士提醒勿捧杀22岁本科生刘路

 

“西塔潘猜想”破解者获百万元奖金

 

中南大学22岁本科生成正教授级研究员

 

人民日报:数学天才,中国如何制造

 

相关专题:22岁本科生=正教授级研究员?


最后想再补充一句:If youth be a defect, it is one that we outgrow only too soon(假如青春也是一种缺憾,那就是它逝去得太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770732.html

上一篇:噁二唑类化合物对付耐药菌(修改稿)
下一篇:选择:影响未来的关键之举(修改稿2016-04-20)
收藏 IP: 113.140.36.*| 热度|

13 文克玲 强涛 陆俊茜 罗帆 高建国 郑维尔 李汝资 贺乐 张冠军 刘敏 唐常杰 赵凤光 陈冬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