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pd55 追求科学,勇于探索,苦海无涯,愿作小舟。

博文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计划生育、光伏产业、数字化出版、SCI

已有 3189 次阅读 2012-11-2 11:49 |个人分类:新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CI, 计划生育, 光伏产业, 历史经验, 数字化出版

    刚刚看到关于“计划生育”是否放开二胎的问题,我也想说几句。尽管这与自己的专业相差甚远,也不是自己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但是有些问题还是值得考虑的,如何政策的出台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如果我们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讨论、来评价就可能有失科学性。我们在过去的历史中就有过许多这样的实例。后来回头想想、看看还是有些是有道理的、有些是有过失的。解放初,8年抗日战争,3年解放战争,紧跟着又是抗美援朝,有多少青壮年男丁为国捐躯,这种背景下鼓励多生孩子是现实的需要,但是后来对于人口控制论的忽视甚至是批判就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了。导致人口快速增长,到了20世纪70年代滞后期,不得不采取一胎化政策,而且将计划生育政策列为基本国策。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少生多少亿,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计划生育实施近40年,当年的首批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孩子的父母,目前出现的许多问题越来越凸显,集中表现在人口老化、性别比例等问题,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尚无统一的认识。就是现在放开生二胎,也未必就愿意生的人也为数不少。由于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有些家庭甚至不愿意生小孩,在大都市的丁科一族也更为显著。此外,社会保障或者公共服务不到位,也是其中的一大原因。专家提出,调整人口政策需要未雨绸缪,仅仅靠放开二胎还远远不够,诸如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放开户籍制度、加大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都需要跟得上。
    想想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发展乡镇企业的“短、平、快”计划,实际上就是根据当时的现实而定,现在看来是不合实际的,是不科学的、仅仅是权宜之计。许多小型水泥厂、造纸厂、硅铁厂、冶炼厂、.....纷纷被取缔了。因此我们应该高瞻远瞩,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慎重对待每一项改革,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和未来着想。
    我们的光伏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从产业布局上来看,国内的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业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并涌现出了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等一批知名企业。但是面对目前国际市场的变化,国内生产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90%左右的产品出口国外,自销部分在10%左右,这种几乎完全依赖国外市场的格局,与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就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之一。2009年是太阳能产业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的补贴扶持政策陆续推出。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及《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定对光电建筑2009年的补助标准为20/瓦。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发出《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提出对光伏并网项目和无电地区离网光伏发电项目分别给予50%70%的财政补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做好“金太阳”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2009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9300MW,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已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几年过去了,国内光伏应用的推广工作进展不大,我们的补贴是补贴给光伏电池生产企业,还是来扶持和推广应用客户,这个问题备受国际关注,也成为欧美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的话题,对于我国光伏电池的外销带来不利。
    再想想我们的科研成果评价政策,在看到SCI的引入带来的积极因素之外,我们更应该考虑其消极的一面,有不少呼吁对SCI评价发出不同的声音,事实也证明我们的评价指挥棒引导着我们在猛追数量急剧扩张的同时,对于质量的提高有所忽视或者说重视不够。高引论文和高引作者寥寥无几,大量的论文多年无人问津,最为典型的就是将《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数量越多,就认为学术水平越高。岂不知被引文献仅仅有60%左右,40%左右的文献依然无人问津。《人民网》2012年6月25日发表了题为“2012中国两岸四地大学Nature&Science论文排行榜揭晓”(见文末)的报道,文章以“两岸四地大陆高校基础研究水平最高,1998年至今共发表243篇Nature&Science论文”为开场白,这样的表述是否确切值得商榷(参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586835.html)。
    我们为什么不建立和利用自己的评价体系呢?不是没有建立,而是缺乏全面客观的科学评价。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等都已经建立了类似于SCI的引文评价系统,但是各家的重叠度很大,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不大,就是在选择来源期刊方面有多有少,我们的数字化出版改革,是否也应该将其重复建设,财力人力浪费,缺乏全面科学和系统性作为整顿的重点加以考虑,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整合(包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相互协作,建立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文科和中华引文数据库,这无论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弘扬,都将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第一要务。它可能要比期刊改制意义更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628522.html

上一篇:鲍哲楠:首例全碳太阳能电池问世
下一篇:MR10月份新增数论题录文献194条
收藏 IP: 113.140.45.*| 热度|

2 赵建民 fans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