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pd55 追求科学,勇于探索,苦海无涯,愿作小舟。

博文

中国的科学仍有发展的空间 精选

已有 4954 次阅读 2024-6-9 21:02 |个人分类:新观察|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中国的科学仍有发展的空间

诸平

202465日上线的《自然·增刊》 “2024自然指数-中国”(Nature Index 2024 China)报道,即使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去年扩展到包含60多种医学期刊之后,中国也位居该数据库榜首。但是,中国的科学仍有发展的空间(Chinese science still has room to grow)。化学和物理科学方面的优势使中国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中名列前茅。但在其他学科领域还有未开发的潜力。

强势潜力(Strong potential

化学和物理科学显然是中国的重点领域,到2023年(2023年自然指数数据是指20228月至20237月期间的数据,以下相同),它们将占中国自然指数总份额的85%。但其他学科的产出增长迅速。从2022年到2023年,中国调整后的生物科学份额增长了15.8%,是四个自然科学学科中比例最高的。

360截图20240609204420921.jpg

Source: Nature Index. Analysis by Bo Wu. Infographic by Simon Baker, Bec Crew and Tanner Maxwell

主题趋势(Topic trends

下面是自然指数追踪的5个学科中每个学科的顶尖研究领域(top fields of research简称FORs)。在各自领域中,最主要的FORs是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占生物科学产出的36%,以及材料工程,占物理科学产出的34.7%FORs可以涉及多个学科:例如,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也在健康科学的前五大FORs之列。

360截图20240609204519671.jpg

Source: Nature Index. Analysis by Bo Wu. Infographic by Simon Baker, Bec Crew and Tanner Maxwell

向外看(Looking outwards

中国相对薄弱的领域拥有最高的国际合作论文比例。2023年,在大多数学科领域,中国的国际论文百分比低于自然指数排名的所有其他领先国家。然而,在生物科学领域,这一比例为54.1%,高于美国(52.7%)

360截图20240609204546625.jpg

Source: Nature Index. Analysis by Bo Wu. Infographic by Simon Baker, Bec Crew and Tanner Maxwell

数量优势(Strength in numbers

中国在生物科学研究方面可能更加外向,但在该领域的前三大国际合作伙伴中,中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的合作中,可以看到一种不同的动态,该大学的合作得分(6.39)是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3.02)的两倍多,中国科学院在该学科的国际合作中排名第四(图未显示)

360截图20240609204621203.jpg

Source: Nature Index. Analysis by Bo Wu. Infographic by Simon Baker, Bec Crew and Tanner Maxwell

集中的专业知识(Concentrated expertise

中国最大的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生物科学领域的十大主要国际合作伙伴中占据了5个,这或许并不令人惊讶。令人惊讶的是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实力,这所规模小得多的大学在国际卫生科学(international health-sciences)合作中排名前三。在中国健康科学和生物领域的顶级国际合作中,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是唯一一所来自欧美以外的机构。

360截图20240609204653593.jpg

Source: Nature Index. Analysis by Bo Wu. Infographic by Simon Baker, Bec Crew and Tanner Maxwell

Nature 630, S17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1600-9

上述介绍,仅供参考。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注意浏览原文或者相关报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1437489.html

上一篇:挑战以前的理解:物理学家提出了一种基于波的热传输理论
下一篇:流行的无糖甜味剂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有关
收藏 IP: 111.20.218.*| 热度|

10 王涛 郑永军 农绍庄 曾杰 崔锦华 晏成和 汪运山 杨正瓴 武夷山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0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