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pd55 追求科学,勇于探索,苦海无涯,愿作小舟。

博文

[转载]2021年,共和国痛失28位院士

已有 6922 次阅读 2022-1-1 19:27 |个人分类:其它杂项|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2021年,共和国痛失28位院士


相比那些天天上热搜的明星来说,他们显得默默无闻。可就是这批默默无闻的院士,他们呕心沥血,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先生”。

00.jpg

王绶琯(1923年1月15日-2021年1月28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射电天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人年轻的时候要多有几项爱好,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创造出自己经常的满足感与愉快感,人活得才轻松,才不会为名利所惑,才能使自己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与事业。” 

沈忠厚(1928年2月13日-2021年2月5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钻头之父”、油气井工程学科奠基人。

“我相信笨人理论:一个人,一辈子,认真做好一件事,就够了;有十分光,才能发一分热。”

 

程镕时(1927年10月18日—2021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高分子物理学科开拓者之一。

“如果老是去研究人家已经研究过的东西,永远都达不到学科前沿和科学顶峰。”

 

周毓麟(1923年2月12日-2021年3月2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偏微分方程和计算数学专家,我国核武器设计中数学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组织者和开拓者之一。

“天赋是努力到达一定程度后的锦上添花,并不能成为努力的替代品。人要有所执,方能有所成。”

 

周又元(1938年7月30日-2021年3月12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我国类星体和宇宙学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

“我已经80岁了,仍然一直提醒自己要做好人,做好事。” 

彭士禄(1925年11月18日—2021年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之父。

“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 

沈善炯(1917年4月13日-2021年3月26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遗传学的带头人,金霉素之父。

“到80多岁时,我常常想,我这一生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科学,一个是为了我们的国家。” 

谢毓元(1924年4月19日-2021年3月27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药物化学家,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和药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人最大的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以自己的辛勤工作造福社会,为社会所承认。” 

李京文(1932年10月30日-2021年3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经济学家及管理学家,我国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的开拓者,主持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超大型工程的技术经济论证,是中国第一位被评为院士的社会科学学者。

“先做人,再做事。”

“研究经济问题,不但要懂经济,也要懂技术,还要把技术跟经济结合起来。” 

闵桂荣(1933年6月2日-2021年4月28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星系列总设计师、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我国人造卫星工程开拓者之一、航天器热控制技术开创者。

联邦德国宇航研究院院长柯尔:“你们条件这样艰苦,到底用什么办法干了这么多卫星?” 闵桂荣回答:“我们靠的是一种精神力量。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甘愿不计报酬、无私奉献!” 

刘兴土(1936年9月10日—2021年5月6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自然地理学家、湿地学家和区域农业研究专家,为中国湿地保护与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要想有出息,不仅要有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王元(1930年4月29日—2021年5月14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命题“2 3”,与华罗庚一起开拓了高维数值积分的研究方向,并创造了“华-王方法”。

“人应该恰如其分地估计自己 ,不要过分陶醉于自己已经做了些什么,要始终有个危机感,这样就永远不存在自满的可能性。”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100次实验有一次成功就很好了。”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2021年5月22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如果一个医生对病人不负责任,那就失去了做医生的基本资格。”

“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善尽‘人中人’的天职。” 

陈清如(1926年12月3日-2021年5月26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矿物加工专家、教育家,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要不愧对已逝去的昨天,过好今天,迎接即将到来的明天。”

“我喜欢两句话,一句是马丁·路德·金的名言‘我有一个梦想’,另一句是《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黄熙龄(1927年4月24日-2021年6月16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基基础工程专家,解决了国内外数十项重大工程地基基础问题,为中国地基基础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人的生命有两个,一个是你生理上的生命,还有一个是技术生命,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研究到老。” 

姜景山(1936年2月8日-2021年6月27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活着就要干对人类有意义的事,年轻时树立起来的人生观,一辈子改不了了。”

“六十几块钱的工资,我拿了二十几年。我做科研不为名、不为利,更不为财,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 

薛禹群(1931年11月2日—2021年6月29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地质学家,我国地下水动力学学科奠基人之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三维热量运移模型。

“要做学问,先要做人,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做一个立志报国的人。” 

郭景坤(1933年11月21日-2021年8月17日

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无机化学家与材料科学家,我国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研究领域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解决了我国第一代战略武器关键部位防热难题。

“回首我七十多年的人生,少年时代对化学的兴趣似乎注定了我这一生的努力方向。而几十年的科研工作,也让我深深体会到,科研成果是决不能靠所谓‘短、平、快’拿到手的。科研工作中苦恼与欢乐并存,苦恼是绝对的,而欢乐只能是昙花一现,但为了这短暂的欢乐,我愿意投入全部的精力。” 

郑哲敏(1924年10月2日-2021年8月25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中,一个规律是不会变的,就是每一个人都会死亡,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带来,死的时候也不会带走。人有分析能力,可是很多人到死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人生很短暂,所以要想清楚,做什么有价值,做什么没有价值。” 

许厚泽(1934年5月4日-2021年8月31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开创了中国固体地球潮汐研究新领域,曾获地球潮汐领域最高奖项“国际固体地球潮汐委员会Paul Melchior奖”。

“我从过去走到现在,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路线。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富国强民的愿望。” 

黄宏嘉(1924年8月5日—2021年9月22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微波专家、光纤专家,世界光纤之父。

“我是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实在的、忠实的、老实的,不是虚夸的、虚假的科学工作者,做一个纯粹的真正搞科学的科学工作者,这是我的目标。” 

张涵信(1936年1月—2021年10月1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计算流体力学奠基人之一。

“创新是灵魂,应用是归宿。” 

李正名(1931年1月2日-2021年10月4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农药学家,新中国化学农药事业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有些工作总得有人去做,有些风险总得有人去担。如果大家都不做,就永远不会有中国自己的原始创新,我们就永远受制于人。” 

叶可明(1937年3月28日-2021年10月5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施工领域杰出专家,中国建筑施工行业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金茂大厦等特大型工程建设。

“时间是刚性的,对每个人都一样公平;时间又是弹性的,就看你对一天24小时能否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年轻人在青年时期要把时间压得紧些,今天事今天毕,从不拖拉,甚至还要多做一点。” 

陈文新(1926年9月23日-2021年10月7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分类学家。

“明白自己要追求什么是最重要的。你是否追求科学的成就?如果是,那么你就去努力。” 

 吴新智(1928年6月2日-2021年12月4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引领中国古人类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几十年的研究道路上,我感受到的最大乐趣就是‘体现价值’。”

“为人在世,有所得,又必定会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要善于抉择,看淡得失。”


陈念念(1941年10月4日-2021年12月21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材料与核燃料专家,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

“做科研工作,首先要坚定信心。如果相信方向对,就坚持做下去,这是前提。做成与否,无非就是时间问题。”

“创新,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坚持的过程,你只要坚持做一件事情,而且今天做得比昨天好,就是创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1319187.html

上一篇:疫情影响2021成果产出表现不佳
下一篇:难以捉摸的大气分子首次在实验室产生
收藏 IP: 61.134.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