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大学老师来鸿

已有 3706 次阅读 2014-6-15 08:37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大学老师, 来鸿

吕乃基

这年头,人际往来全都是社交网络,要不就是微信微博,电子邮件差不多已经out了;没想到,近日在学校的“实体”信箱里看到实体的信件。其实,也不时收到实体的信件,那都是打印的会议通知和邀请函之类。可这封信不一样,手写,再看落款:杨楚耀。

杨楚耀!上世纪60年代我在复旦大学化学系时带我们有机化学实验的老师!他怎么会给我写信?

事情是这样的。博主在复旦0862和科学网上载了博文(复旦,复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理科并不排斥想象力。本科的实验课主要是由重复已有的知识来训练学生,但在具体的实验中,由于个人的理解和操作手法的不同,实验语境的不同等,还会出现各种预料之外的现象。正是这些“意料之外”,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实验报告》中有一栏“讨论”,正是“讨论”,给予我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联想余地,而这些近乎“天马行空”的随意讨论,得到有机实验课的杨楚耀老师的悉心回复,并为我的讨论建立起事实和规律的基础,梳理起逻辑的框架。

 

征得杨老师的同意,我把杨老师的来信和我的回信放到博客上。

杨老师的来信见附件,保留杨老师一气呵成和俊朗书法的原汁原味。

(请见相册中的“图片”)

杨老师:您好!

收到来信深感意外,读信之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数次要写回信,却一再无从落笔。甫一动笔,随即又被新的思绪打断,另择他处再续笔。

读到来信,眼前隐约浮现出那一份份有机化学的实验报告,浮现出您的批语。具体内容已经淡忘,但是那一次次的批语累积起来的思路伴随我至今。杨老师既容忍我的天马行空,又不让我的思绪随风飘去。天马行空要建立在事实和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于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反过来说,在事实和规律的基础之上,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之上,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思绪就是要天马行空。后来我把这样的思路总结为思绪的松弛和紧绷。这样的松弛与紧绷正是源于杨老师您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严相济。

人生多歧路。想不到半个世纪(我们这一届是在1964-65年间上的有机化学)后的今日,有幸读到杨老师的亲笔信。我只是在博文中提及,您即特地来信表示感谢,让学生如何担当得起!应该感谢的是学生。其实,在我二进复旦之际就应该去看望杨老师,虽然当时我尚未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松弛和紧绷完全没有概念。人越往前走,越是体会到往日的点点滴滴相伴至今。

虽然大学毕业后没有机会再从事化学,但教师的生涯是继承下来了。从教33年,扪心自问,是否做到如杨老师这样,以自己的人性和修为在不经意间陶冶学生,时至今日,依然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动学生,感动周围的世界……。

杨老师,您已年过八旬,我也于前年退休。看到杨老师俊朗的书法,一气呵成的书信,不禁感到欣慰。我一定会在近日去探望您。颂

 

                 夏琪!

                                学生吕乃基

 

再看一遍杨老师的来信,视线久久停留于最后的落款:“你的启蒙助教”……

 

参见:认识我自己2——思维方式,该紧绷时需紧绷认识我自己,之一——思维方式,附记一次学术沙龙,这也是拙作《精华十讲》最后一讲“认识我自己”的重要内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803484.html

上一篇:内因决定,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下一篇:特斯拉与魔鬼——创新的时机
收藏 IP: 49.74.84.*| 热度|

15 姬扬 郑小康 武夷山 徐传胜 曹君君 陈楷翰 李宁 逄焕东 张能立 韦玉程 马磊 马雷 孙东科 wgq3867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