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发散与收敛

已有 5840 次阅读 2012-11-18 21:08 |个人分类:科技|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收敛, 发散, 自然史, 人类史

吕乃基

纵贯历史,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可以从不同角度发现形形色色的规律,发散与收敛的交替发生,就是其中之一。

原初的宇宙大爆炸,由奇点开始发散,形成各种基本粒子,直至两种最简单的原子氢原子和氦原子,这是收敛。

由氢原子和氦原子形成的第一代星云收缩形成恒星,恒星经一系列核反应和最后的超新星爆发,生成包括铀在内的一系列核素,这是发散。在地球上,各种元素之间发生纷繁的化学反应,进而通往最原始的生命,这是收敛。

最原始的生命由进化树进化出千姿百态的生物,这是发散;直至出现东非人类的祖先,这是收敛。

自从人类的祖先走出东非,走向世界,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在适应中形成不可通约的各民族的图腾和传统文化,以及各异的工具和技艺,尤其是各种“特色”,这是发散;随着科学技术、现代性和市场经济在全世界的扩散和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国渐次接受非嵌入编码知识(参见博主关于“知识”的系列博文);同时,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技术走向标准化、大批量、可替代,这是收敛。

此后,随着一连串的“后”,在非嵌入编码知识的基础上,QQ群和社群及其变幻莫测的兴趣爱好,以及高技术的高情感和个性化,意味着新的发散。当今世界,正处于这一轮收敛与发散之中、

每一次发散和收敛都曾上演壮丽与惨烈的大戏,进入生命和人类社会,更是经历血与火的洗礼。

有趣的是,最新的发散又由网络一网打尽。这是否标志从此发散和收敛将不再交替发生,而是同步推进?

或者,电子人或克隆等“新新新人”将成为“终结者”,成为新的发散的起点?

收敛,并非将原有的一切都收拢起来,而是在发散的基础上,脱颖而出未来新的生长点。

发散,并非杂乱无章各行其是,而是在历史上拥有共同的起点,逻辑上具备相同的基础,彼此间具有在相应水平上的同一个标准而兼容。

 

另:参见博主的“钟摆”系列:

钟摆(续2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8522

钟摆(续1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7618

钟摆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612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633801.html

上一篇:非洲与世界,远古与未来
下一篇:中西方数学教育比较的一个侧面
收藏 IP: 49.65.136.*| 热度|

9 迟菲 曹聪 张玉秀 黄晓磊 武夷山 陈小润 苏德辰 李志军 马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