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理性(类似的表述还有:工具理性、实践理性等)为人所熟知和广泛应用,往往被人拿出来批判、示众,乃至成为万恶之源。有必要为技术理性正名,恢复其本来面目。
技术理性比科学理性复杂得多。博主对科学理性尚且没有说清,写技术理性更感捉襟见肘,暂且只是想到这些,先作为“上”,抛砖引玉,寄希望于网友的参与,然后再酌情写“下”。
简要地说,技术理性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首先是有效,能够做成事情,达到预期目的,否则一切免谈。
其次,整个过程处于主体的控制之下。
复次,投入产出比或/和功能价格比。这一点大概就是被诟病最多的“计算”。
最后,可持续。这是现代和学术的说法,在传统和民间是“常来常往”,基本含义是,买卖可以一直做下去。现在增添了很多内涵,例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
与科学理性一样,技术理性也是人类之“底”。如果说,科学理性是人类认识之底,那么技术理性就是人类实践之底,是人类所有行为的基本要求。正是在这一共同的基本要求的推动下,才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可以更加有效、可控,以及可以获更多的“利”(广义),各项技术的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便宜,使用越来越方便。摩尔定律所揭示的“更快、更小、更便宜”理念是技术理性的集中体现,这一点实际上与奥运精神并无二致。说到底,奥运精神的“更快、更高、更强”,在其背后,难道没有技术理性的身影?
在现实生活中屡屡会发生违背技术理性的事情,例如国人常说要不计一切代价如何如何。在很多场合下理应如此,如抗震、矿难、救助水灾旱灾等突发事件,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但是细究起来可以发现,之所以发生这些事件,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之前违背了科学理性,或者没有揭示事实和规律(理性的局限性),或者直接违背事实和规律,以及违背技术理性中的有效、可控、效益和可持续。由于先前没有付出应有的代价,才会有后来的不计代价。因而,不计代价并不值得称颂,而是对“底”的违背所付出的更大的代价。试问,那么多矿难事故死亡人员,富士康12连跳,这难道不是代价,难道可以“不计”吗?
还有很多活动的“投入”和“价格”是隐去和不能说的,例如民众是否知道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所耗费的物力人力和时间?还有时不时冒出来的“严打”和从“重、严、快”,又如何理解其中的有效、可控、计算和持续?能够看到的大概就是由着性子的长官意志和不受监督的权力。
当政府部门变着法子给高校论资排辈,给老师评定绩效之时,眼下在海外如雨后春笋兴办起来的孔子学院,又该如何以及由谁来评价其效益呢?如果说遵纪守法的民企在技术理性的规训下提升自己产品的功能价格比和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中石油、中石化之类又讲什么技术理性!作为500强之首,有谁知道其投入产出比,有效、可控和持续又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由此可见,前后一致和普遍适用的技术理性实在是社会有序发展的“河床”(维特根斯坦,参见学术知识生产的路线图:什么样的河床,流淌着什么样的河流?)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实践活动之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