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由人的三大关系说开去(之一)

已有 11408 次阅读 2009-2-21 15:21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 印度, 西方, 三大关系

          梁漱溟曾论及人的三大关系。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广义上就是人与物的关系;第二,人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第三:人与自身的关系。
         原始人类,从人猿相揖别之时,所面对的首先是与周围环境也就是自然界的关系,是大河流域,抑或山地丘陵;热带雨林,还是寒冷的北国;大陆腹地,或者环海而居,等等。由此便决定了部落的生活样式:例如生活来源是狩猎还是采集,住房是木结构还是垒石而居,以及所使用的工具等。这样也就在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基础上有了初步的人与物的关系。正是在人与物之关系的基础上,逐渐构建起人与人的关系,部落有了特定的结构,或许还会有巫师。人与物的关系加上人与人的关系,便决定了部落的思维方式,部落有了自己的图腾,这就是人与自身的关系。
         每一个人都生而面临这样的三大关系,在只是在不同场合有所侧重而已。不同的文化会以处理某一个关系为主,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譬如:希腊,西方文化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中国文化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所以在西方文化的历程中,科学技术与经济得到率先发展,中国的儒家文化,主要处理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仁”不就是两个人么?中国文化重在处理人际关系。印度文化更为重视人与自身的关系,返回到内心。所以人,每一个人,不管你觉悟到还是没有觉悟到,都面临这样的三大关系。
        这三大关系,大致对应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首先是生理需求,饮食男女,然后社会上的承认,最高是自己的幸福感等。那么相应于这三大关系,可以画出一个阶梯。相应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位于阶梯最下面的是科学技术,然后是经济活动;政治相应于人际关系,再高层是相应于人与自身关系的宗教和文学艺术等。
         三大关系或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都是从逻辑上来说的。逻辑是历史的抽象和浓缩,集中和典型地再现历史。原始社会,人同时面对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是人际关系,如集体狩猎、采集,或施展巫术,后者即涉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例如部落的图腾和神话。古希腊开始了对自然相对独立的研究,商品经济涉及较为单纯的人与物的关系。后来经过漫长的岁月,直至文艺复兴后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亚当﹒斯密所揭示的市场经济,人与物的关系才得以独立出来。18、19世纪的发展是在人与物的关系上逐步构建人际关系,由启蒙运动确立起点。自然状态下人的天赋权利,类似于欧几里得几何中的公理。再加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各种法律条款和社会组织逐步“建构”起来,诸如国会、工会和慈善机构。进入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对近代以来发展道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反思日益强盛,标志着人与自身的关系渐次登上舞台,并日渐成为主角。
         海克尔的生物重演律描述了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的关系,健全个体的发育浓缩了系统发育,人类胚胎的发育重演了生物进化的历史。由儿童、青年、成年到老年的生命过程浓缩了人类三大关系的进程。儿童和青年主要了解世界,掌握某种技能,积累一定财富,主要涉及人与物的关系。青年和成年大量构建人际关系。老了开始写回忆录,从事慈善事业等,回到内心。由此来看,源于希腊的西方世界,其成长过程大致相对于由儿童-成年-老年的过程。并不是说现在的西方人都老了,而是说西方民族的发展历程比较符合一个健全个体的生命过程。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中国人生出来就到了中年,生而老练。幼儿园的小孩都知道要和老师套近乎,逢年过节送个挂历之类,好弄个班长或三好生当当。在社会中先得摆平人际关系,然后才能做事。至于印度人,生出来就回到内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216389.html

上一篇:内外有别的“政治”
下一篇:论高技术的极限
收藏 IP: .*| 热度|

4 许培扬 陈国文 ligang168168 mqh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