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走出中世纪之二——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的“缝隙”中萌发

已有 2459 次阅读 2021-8-19 08:36 |个人分类:人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吕乃基

笔者已经上传了走出中世纪之一——经济:“1.5次”浪潮,此文从政治层面来理解。

1.基于庄园又独立于庄园:城市的兴起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必然发生各自产品之间的交换。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等原因,各个庄园所擅长的手工业不尽相同,有的长于纺织,有的精于打铁,有的面包做得好,如此等等,于是这样的交换一般就发生在庄园和庄园之间。在两个或数个庄园之间慢慢形成了规模不等的集市,餐饮、旅店等服务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进而开设了银行。伴随着发展的还有交通和日常生活设施。就这样,城市渐次兴起。

由此可见,城市化主要意味着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仅是道路、楼房等物质设施。

12~14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衰落的时期,而在同时,西欧的城市数量却增加了10倍,各个城市的人口平均也增长了2~3倍。这就意味着建立一个政治机构对新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城市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相对独立,实行自治,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和商业贸易。

逃跑的农奴只要在城里住上一年零一天,他们的自由就得到保证。相对于庄园来说,当时的一句俗语是这么说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即是这些城市的代表。说到这里,自然也要提及诞生于佛罗伦萨的马基雅弗利。

2.庄园之间的“缝隙”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西欧的各级封地之间不是垂直的上下级之间的领导关系,而是契约关系。大庄园无权干预小庄园的内部事务。与罗马法一脉相承的契约关系限定了权力的边界及权力之间的关系。

正是庄园的支离破碎,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空间;城市,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现代生产关系,不是在封建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封建社会的薄弱之处,在其缝隙中成长起来。

 

一般而论,城市化造就了一个陌生人社会。在中国的农村或西欧的庄园,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血缘和乡亲们的议论甚至目光,对于制约个人的言行具有极大杀伤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即奠基于此:空间的狭小和时间的延续。在城市中,空间可以变得无限广阔,而时间处于流动和变化之中。在陌生人之间,没有人议论和背后指点,因而,契约、法治,对于限定人的“底线”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契约关系和中世纪后期兴起的骑士间的约定,都关系到荣誉。荣誉,在某种意义上,是西方从奥林匹克运动流传下来的一以贯之的游戏精神的遗产:对游戏规则的尊重。由此培育起对于社会运行极其重要的信用观念。

陌生人之间不只是契约关系。正是这些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形成了自立、自主和强大的具有谈判能力的市民阶层,构成了对日后形形色色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市民社会,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一步。

如果说雅典成为“希腊精神的发源地”,那么这些城市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土壤,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温床。“城市乃文明之舟”,正是在这样的城市中,形成了新的知识阶层,孕育新的思想。那些只管土地耕种的贵族甚至被城里人讥讽为“可尊敬的但却是乡下的贵族”。在意大利,上层有教养的阶级——新兴的工商业者们则在城里交换思想和知识,而思想和知识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发酵与更新,最终导致文艺复兴运动。

这就是发生在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城市化。其核心,是由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是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而不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或扩大基础设施。

中国古代不是没有城市,而且有相当繁华的城市,然而这些城市是封建统治的中心。

中国古代不是没有资本主义萌芽,但萌芽始终长不大。秦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教,萌芽无机可乘。皇权君临一切。没有资本的加持,社会只是为了与皇权保持一致,以延续、强化皇权和维持自身的存活。

想起,直至上世纪70年代,还有“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以及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走了一条与城市化相反的道路。时至今日,竟然“青春无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1300419.html

上一篇:走出中世纪之一——经济:“1.5次”浪潮
下一篇:学术打假的事实与动机辨析
收藏 IP: 49.74.77.*| 热度|

2 郑永军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