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中西方需求层次比较1 兼及经济哲学的本体论

已有 2707 次阅读 2018-9-6 07:47 |个人分类:人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马斯洛需求层次, 经济哲学, 心理需求

 

吕乃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必须指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对西方社会语境下人的心理需求提升的抽象提炼,未必原汁原味地存在以及适用于不同社会的语境。

心理需求的层次和提升途径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方式密切相关。个体沿着自己所设定的心理需求的层次和相应的通道攀登,在特定的方向并以特殊的动力推动社会的演进;反过来,社会又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在特定语境下个体心理需求特殊的层次和提升途径。

日前写了“经济哲学遐思(一)本体论https://mp.weixin.qq.com/s/-iwRewZaojL-UrUaiEeyOQ”,显然是太简单了。本文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该文的补充和扩展。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上,无论是一开始的五层还是后来添加的七层,实际上只有最下面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在各民族以及自古至今都是一样的,由此往上哪怕只是一层即“归属需要”,在各民族之间就会有很大差别。例如中国古人隐居山林,与自然为伍,以置身于、融入民族之中为归属,进而由此达到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印度人则以参透万物,与自己内心的同一而达致凤凰涅槃。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在相当程度上是归纳的结果,没有理论上的出发点,其样本和适用范围是个人本位主导的西方社会,主要是由个体出发向外的投射,被认为“具有自我中心的倾向”,甚至“种族主义之嫌”(百科);基本上没有或较少考虑作为个体之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西方社会倡导个人本位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个体则提供西方社会发展的动力——沿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提升,在个体的提升和自组织中塑造和推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历史轨迹与个体提升的过程基本上保持一致。实际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是对西方人自我实现的动机和途径的总结。一部西方文明史,其主线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个人在沿此需求层次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推进社会的发展。

同样,也正是生活在其他社会中的个人所具有的不同的心理需求层次和不同的提升途径,赋予其他社会以不同的发展动力和方式。譬如在中国,社会在相当程度上设定了个体提升的层次,以及规范了个体提升的途径。

中国社会的集体本位和“情本位”(模仿李泽厚先生的“情本体”),为个人设置了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相当不同的需求层次和提升途径;个人的提升目标和动力又固化、强化了集体本位和情本位。在中国社会,马斯洛需求层次实际上难以立足,实际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是中国特色的需求层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1133081.html

上一篇:韩春雨的实验结果一定可以重复吗——世界3与世界1的对称关系
下一篇:生产力要素的流动性与知识产权
收藏 IP: 49.74.77.*| 热度|

3 郑永军 陈楷翰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