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京工作06
2023-02-07草稿
2023-02-09定稿
王安良
按:本周(02.06)开始准备新的基金本子。昨夜(02.08晚),几乎彻夜未眠。思维很发散,由李保文等人的界面热阻综述文章想到了许多。
《传热学》[1]
接触热阻是个“古老”的问题,也是后现代科学“热点”难题之一。
界面热阻是不仅是传热学问题,而且是持续的“热点”交叉学科问题。
接触热阻和界面热阻内涵略有区别:接触热阻一般指固-固接触界面的热阻,是扩散热阻、导热(导热、对流和辐射)热阻和收缩热阻的串联复合热阻;界面热阻是指任何界面上的热阻,可能只是导热热阻,或几种传热机制的复合热阻。
近年来,发表文章的相关热词还有:近场辐射,声子,纳米传热,热传递或传输;热二极管,量子传热学,等等。
概念辨析
接触热阻与接触热导(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nd thermal contact conductance);
界面热阻与界面热导(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and conductance);
扩散热阻与收缩热阻(spreading thermal resistance and thermal constriction conductance)。
导热系数与换热系数;
瞬态热阻与准静态热阻;
热阻、电阻、磁阻;
摩擦阻力系数与粘度;
导热系数与热容。
热力学熵与热量,传热、传温与传熵[2]。
参考文献
[1] 杨世铭,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1版,1987年第2版,1993年第7次印刷
[2]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编著,史琳,吴晓敏,段远源改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31 1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