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liang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liangwang

博文

熵学-19

已有 1754 次阅读 2022-2-12 10:07 |个人分类:熵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熵学-19

热熵与以太

2022-02-12草稿

2022-02-13定稿

王安良

按:自从写了《热熵与热炽》博文之后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71524-1302535.html,沉寂了半年以上,近来打算重新拾起这方面的科研思考笔记。2022-02-12上午要听钱纮教授的报告,就先写个题目吧。

       以太(Aether or ether)作为物理名词被扫入”历史书“已经有一百年了。我曾以为不再学习以太的概念,乃至启用这个名词。

        这两年,我有所动摇。

        听了钱教授的报告,非常激动,期间我还打断他,探讨了一个问题:物理能和数学能(其实是熵)的gap。其实,我跟他殊途同”标“(目标)。他从统计物理的角度来处理大数据的数学结构,用热力学的语言来说,仍然是”准静态的“,根本上来说,是处理或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个本质:耗散性和方向性。

        很显然,耗散性借用数学上的分形来解释或处理,越来越方便。

        方向性则要难很多。钱教授和近来不少学者一样,用熵力(Entropic force),很巧妙。从纯粹”热熵“的角度,也能够得到量子力学形式的结果。

         这就涉及到热熵的本质是什么?

         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电磁波(包括光)不需要借以太为介质来传递,而声音的传递需要物质作为媒介。众所周知,功的本质是力与位移的内积(或广义力点乘广义位移,功量是过程量);热的本质是微观分子运动,热量也是过程量。有人简单地把温度与热熵的乘积(不是点乘积)称为热能,是有问题的。

         如果把热熵当成是以太,会怎样?

            真空有背景温度的,且有实验证据,且还有电磁波和引力场等等。既然真空有背景温度,简单地推理,是否存在与背景温度相耦合的热熵? 若有,称其为“背景热熵”或“以太”,有何不同?它与暗能量有关系吗?

         这就需要实验证据,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关键是区分出它不是电磁波,也不是万有引力及宇宙射线。            

参考文献

[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71524-1324979.html

上一篇:梦乡中的科研20220208
下一篇:熵学-20
收藏 IP: 114.249.193.*| 热度|

3 李宏翰 谢钢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