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gfeng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博文

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已有 13186 次阅读 2007-5-27 22:30 |个人分类:成功励志|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可持续发展

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在地上撒下两种种子,一种是杂草的种子,一种是松树的种子。如果有合适的条件,很快杂草的种子便会生根发芽,然后迅速地生长起来了。在两个月之内,它就有可能长到一米多高,而松树的幼苗却显得那么幼小,以至于都被杂草给淹没了。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杂草还是那么高,而昔日的小不点松树苗则已经日渐高大挺拔。再过几十年,松树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时杂草就只能仰视曾经是自己脚下的小不点了。杂草也许弄不明白:我长得那么快,为什么反而没有它高大呢?因为松树几十年来都在不停的长高长大,而杂草则仅仅长了那么一两个月就停止了生长,所以松树能长成参天大树而杂草永远都只有那么一点高。

马克思于1818年出生于德国的特利尔城。他就读于特利尔中学时,还无法称得上是该中学最优秀的学生。中学毕业后他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并于1842年完成柏林大学学业,同年申请并取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时年24岁。然而此时的他既不是最年轻的博士,也不敢自诩为最优秀的博士。但是十几年,几十年之后,他与恩格斯一起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写下了《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此时,他就无愧于当时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一称号了。马克思逝世以后,人们评价出二十世纪的三位世纪伟人,他们分别是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1999年9月,英国BBC举行“千年思想家”网上投票大选,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毛泽东1910年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时,写了一首诗赠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首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而这首诗还是改写日本人月性的一首诗《立志》。当他母亲去世时,他为母亲写了一篇祭文,这篇文章还略显生涩。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念书时,非常爱好文学、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有人说,虽然此时的他仅是一名中专生,但是他的社会科学知识水平已经相当于一名文科大学生的水平,然而这时也仅仅是相当而已。几十年之后,毛泽东成就一代伟人,他既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又是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写的诗词,气势磅礴,豪情万丈,他的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成分,他写下了许多哲学、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文章,他在文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又有谁能出其右?

吴阶平当年在协和毕业时,他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自己毕业五年之后的水平要超过毕业十年之后的医生,然而就算他五年之后达到了自己的这个目标,医术也仅仅相当于从医十年的医生而已,医术比他更高的医生数不胜数。但是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逐渐创建和发展了中国的泌尿外科,在医学,科研和教学等领域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奠定了他一代医学宗师的地位,他培养的第一位研究生郭应禄如今都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们都读过《伤仲永》这篇文章。神童方仲永,“五岁指物作诗立就,而文理皆有可观者。”但是长大以后却“泯然众人矣。”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而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停止了学习,便停止了进步。不进则退,最终他那原有的才华耗尽,于是“泯然众人矣”。

杂草的生长时间只有一两个月,而松树却可以几十年不断地成长。马克思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并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积极地领导、参与工人运动,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调查研究,学习、思考,查阅了无数的资料。毛泽东刻苦钻研历史,一部《二十四史》被他翻了无数遍,勤练书法,研究文学,哲学等,所以,他们才能够不断的超越同时代的人,最终取得伟大的成就。

从上面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取得大的成功,如果停止了学习,停止了进步,最终只能碌碌无为。

这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所谓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一个人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取得不断的进步,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呢?

首先,要永褒进取心。

很多人都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在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就开始满足,不再追求更大的成就了。例如,很多高中生以上大学为目标,一旦他们考上了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前进的动力了。他们觉得能上大学就很不错了,没有必要再辛苦地学习,只要能捞到一张毕业文凭,就可以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虽然比上不足,但是比下还是有余了。于是他们在学校便放松自己,上课不听讲,学习不认真,沉迷于网络,任意地挥霍时间。原因很简单:他们的理想已经达到了。人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类进步的内在动力,一旦这种矛盾消失,人便失去了进步的动力,因而也无进步可言了。所以,我们应该永褒进取心。如果我们实现了以前的目标,这时便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我们什么时候没有了进取心,便在什么时候停止了进步。

第二,终生学习。

所谓终生学习,指的是人在一生中要不断地从书本上,从工作中,从与人交流中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要以为学习是学生在学校才做的事情,一旦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便是使用知识而无需学习知识了。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层出不穷,以我们在学校的短短的十几年是肯定无法学到全部的,就是我们学到的那么一小部分,离开学校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渐地忘掉,更何况还有新的知识在不断地产生,我们以前学到的知识拿到现在可能已经过时了,或者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了。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有人认为:学校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一个继续学习的起点。高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优势并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们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的进一步学习的能力,这种观点是十分正确的。知识分子,社会上比较高的阶层与工人、农民和社会上比较低的阶层他们之间的一大显著区别就在于他们的学习意识的强弱和学习能力的高低。

学习不应该狭义地理解为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书本上的知识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忽视在工作实践中,在生活中,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学习。总之,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要想做到终生学习,首先要求我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然后,要有终生学习的行动。

第三、注重方法的改善和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做事情时,如果能够不断地改进方法,提高能力,那么以后再做同类的事情时就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效率,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我们的进步就有一个加速度。

改善方法,提高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注意力,这样在开始时可能会变慢了,但是我们的眼光要长远一些,要知道以后就会越来越快,因而开始的这点代价是值得的。

当我们没有改善方法和提高能力的意识时,随着做某些事情经验的增加,它也可以自然而然地改善方法和提高能力,所谓“熟能生巧”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改善和提高的幅度是不能与有意识地去做相比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归纳总结、分析思考、反复实践、请教别人、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来改善方法,提高能力。

第四,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今天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明天的发展为代价。身体不仅是革命的本钱,更是学习和工作的本钱。健康状况直接地影响到学习,工作的效率。健康状况不佳,就会使学习、工作效率低下,因而无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古人说“英雄怕被病来磨”,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同时,健康状况还可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意志力。健康状况不好的人,往往情绪低落,意志力差,做事拖拉,遇到问题优柔寡断,无法果断处理。更何况,“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一个亿万富翁,如果总有许多疾病,每日饱受疾病的折磨,那么他还不如一个身无分文但却身体健康的流浪汉过得快乐。所以,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从年轻的时候起就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第五,要有长远的目光,做事情时要兼顾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都会对将来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大也有小,有些主要影响一两个月,一两年的时间,有些则会影响到十几年、几十年甚至终生。譬如医学生的考试对他的影响是短期的,考得不好大不了补考是了,考得好也不能躺在上面一辈子。但是如果没有学到知识,那影响就是长期的了。实习相对于考试来讲,影响更长久一些,因而比考试更重要。

大多数人的眼光都不够长远,做事情时只能看到它在短期的影响,因而把许多时间 花在那些事情上面,而这些事情并不是特别的重要。反而对于那些会对我们今后的许多年甚至终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重视不够。

所以我们要有长远的目光,做事情时要首先想到它会对自己的今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好的还是坏的,大的还是小的,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然后判断它的重要性。完全不顾短期利益或者完全不顾长期利益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地分配时间。一般来讲,应该是在兼顾短期利益的前提下以长远利益为重,但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短、长期利益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如考试考得好,在一般情况下知识也学得好。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能够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正因为大多数人的目光都不够长远,所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那些会对将来产生长久影响的事情上。

第六,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规划。

国家总会对将来的发展有一个规划。例如,前苏联二战前通过三个五有计划的实施,使它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其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重工业发展速度甚称世界之最。战后其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慢了,但年经济增长率仍高于除日本以外的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呢?因为前苏联实施了五年计划。我国从1951年起也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了。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邓小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那是更长远的规划。

不仅国家,而且各部门,各个企业也纷纷制定自己的五年计划。例如, 柯达公司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做大中国市场,GEC(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也宣布了未来在中国发展的“五年计划”。爱立信公司同样也公布了中国发展的五年计划。

同样,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作一个规划。我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我在五年内,十年内,二十年内应该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为什么作规划重要呢?因为第一点,你今后所从事的领域决定了你对知识、能力的需要。例如,大多数的医学生都是打算将来当医生的。那么,医学知识和临床思维能力对他们而言就是很重要的。而当年的孙中山却是打算将来要从事革命活动,救国救民。这时,革命的理论知识,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组织领导宣传等能力对他而言就比医学知识更重要了,所以,他应该把的时间花在那上面。如果你打算今后当一名外科医生,那么解剖对你而言就非常重要。如果你打算今后从事儿科,那么儿科学的知识是你一定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如果我们在学完了这些课程之后才明白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那么我们就会在以前浪费了一些时间学习一些不太重要的知识,而且还得回过头去重新学一遍解剖或者儿科的知识,这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了。而且由于以前上课可能没有认真听讲,就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无法听到了。

第二点,人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快的取得成功。目标不确定,便会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一些次要的事情上面,因为他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想要得到什么,所以要么什么也不做,要么做了没有必要的事情,而应该做的事情就没怎么去做。同时,目标还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为我们提供前进的动力。

我们所制定的计划中应该有一个短期的计划,如一年内,甚至一月内我应该实现哪些目标?这些目标按其重要程度排序是怎样的?我怎样去实现它? 之所以要按重要程度排序是因为我们可能无法成所有的目标,这时就必须首先完成重要的目标。中期的目标如五年之内的计划及长期的目标,如十年、二十年之后的计划。

制定的计划的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则无法实现,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太低则即使完成了也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不做的好。

第七、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一个人做事情,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成功了自然高兴,但是不要得意忘形,不要产生骄傲情绪。所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成功有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好好总结。这样,便可以明白为什么会成功,下次再做的话就能够做得更好。失败固然使人受打击,但是也不要过于灰心,气馁。有人说:“对于一个真正懂得学习的人来说,从失败中和成功中所学到的一样多。”但是我却认为从失败中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失败有失败的原因,失败的教训,我们更应该好好的归纳。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总结了教训,就可以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就为日后的成功铺平了道路,真正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致谢:感谢张启峰指出“毛泽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的错误。2011.11.3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8-2496.html

上一篇:因素分析法
下一篇: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
收藏 IP: 204.198.74.*| 热度|

2 霍艾伦 吴明火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