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搬了办公室。好不容易有一点时间,把陈年的书和资料理了理。
很不好意思,一直什么都爱留着。在那保存得好好的一堆一堆的资料和书里面,有好多好多其实是一些时过境迁的会议广告之类。
居然都留着,都留着。
它们被一捆捆地从南京搬到北京,从这个楼搬到那个楼,从这个办公室搬到那个办公室,不知辛苦了好多好多的火车,汽车、小车和那些热情相帮的搬运工。
但是今天,就在这一捆捆历史的"沉香"中,不经意间,我惊喜地找到了一个宝贝。不是如获至宝般的惊喜,而是真获至宝般的惊喜!——就是这个,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怎样学习自然地理》。
仔细看看吧,瞧,封面上的小红章里面写的什么,此书已由华东水利学院图书馆出让,来历很清白的哦。
我都几乎想不起来它是怎样出让到我手中的。再看看书的背面——
啊,想起来了,母校那时常常有旧书处理卖给学生。书那时的定价是0.28元,母校打二折卖给我!我那时能买得起的书可能也就在这个价位,让您见笑啦。0.05元,五分钱!封里写得清清楚楚。
(二)
您可能要问,不就是一本书吗,值得那么雀跃?
当然哪。不知母校当时把这书卖给我时,是否还自己留了一份? 您知不知道,一不留神,这本宝书可能就是世上的孤本。
宝贝之所以宝,还因为它诞生于1960年,资格好老好老啊。您看上面印着的我的母校的图书馆章有多漂亮 —— 一本翻开的书,一双求知的眼,一圈秀丽的月牙边。
这还不算呢。您再往后面看。当时印刷了1万册,而且对象是老师,若每个老师带40个学生,学生又带学生,一年又一年,想象一下这本小小的书的深远影响力吧。
此书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前身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地理知识’杂志编辑部编辑。‘地理知识’杂志也就是现在家喻户晓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前身。细看前言,此书又更添十二分宝气。一般杂志社编的书,可能就是从杂志里面精选一些发表的文章,积攒成书。但这本宝书可不一样啊,这里面的关于水文地理、气候学、植物地理等文章全都是新写成的,绝对"首映"!
再看看目录吧,你看见谁了?一个个落地有声的名字。
令我最最惊喜的是,从目录中我看到了我的恩师的名字。
我找到此书后立即打电话给老师。老师说他那儿也没有这本书的存本。我买这本书时还是一名大一新生,那时买了书也不知道认真读,自己的导师就在面前,也不知道大声拜。之后无数次搬家,真的自己也渐渐忘了这本书,惭愧!
所幸历史,这段存放多年的历史,今天就被我惊喜地掀开了,你说值不值得惊喜!
(三)
老师的文章名叫《怎样学习水文地理》。老师写这篇文章时,比我现在小,甚至比我的学生现在的年龄都小,正是书生意气,指点江山之时。您看看老师那时的眼光——
一开篇就提到荒漠和绿洲。沧桑的多年之后,我们现在着手正在做的973子课题就是研究绿洲化的生态水文效应。
老师那时候就看到了水在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现在的话叫国家重大需求。
老师接着指出了”当前”水的研究任务中,要研究人类活动(水工建筑、农林措施、土壤改良)等对水文情势的影响。这不就是当前一系列国际研究计划如LUCC,GWSP的热点吗?
老师博览群书,送给我们研究室每个人的座右铭就是读万卷书。你看老师文中多么旁征博引。老师在那时小小年龄就古今中外融会贯通,令学生我高山仰止!
师从老师这么多年,我们每一个学生最引以自豪的,就是从来不发愁找不到入手的研究方向。原来老师的脑海在那时就有一张清晰的水文研究网,而网上那一个个节点,就是他带着我们去攀登的一座座水文高山。
再看下一页,您看到什么?”缺乏资料地区”。您知道1960-1970年代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启动了一个国际水文十年计划。在2003年IAHS又启动了一个新的国际水文十年计划。这个到明年才告一段落的新国际水文十年计划的主题就是无测站流域的水文预测,简称PUB (Predictions in Ungauged Basins)。老师这些年一直带领着我们开展的PUB研究在那时老师的心中就在勾绘蓝图。
老师在这篇文章还提到分布式水文模拟的雏形。
怎样学习水文地理?好多的我们已经工作多年了,还有必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吗?非常必要!理由就在每每读读老师的那时的话,每每都有的新的收获中。
老师教导我们不仅要学好工程水文学,还要从区域、成因和综合的地理角度去研究水。
老师提到在实践上要利用水去改造自然。也许现在大家再也不用改造这个词了,但老师这里说的改造,不是"人定胜天”,而是给人类带来舒适环境,特别强调了按照科学规律去改造。
老师谆谆教导,要读万卷书,要读全书,用全方位的知识来全面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才不仅能帮助我们迅速理解,尚可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还特别强调了知识必须联系实际。
不知现在还在憧憬着科研未来的小师弟小师妹们,是否能有机会读到老师的这篇大作。我相信你读了这些高屋建瓴的文字,也许在你手里已经捏出汗了的SCI文章草稿修改再修改就突然就被编辑接受了,而那苦苦思考的难题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马上就是教师节了,学生用这五分钱的寒酸得不能再寒酸的小礼,深谢老师,深谢所有指导我们在书山探索的可敬的前辈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