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麦里(国家公园)考察纪实
无数次的穿越,有无尽的悲伤。
2023年11月下旬,我们一行又驱车前往卡拉麦里,考察野生动物越冬情况。周五的早晨,天不亮,就出发了。
中午,卡拉麦里保护区阳光明媚,难得的好天气。我们直接进入核心区,乔木希拜草料库。遇见约 70 匹普氏野马,都在大围栏里吃苜蓿。
然后,驱车一直向北,前往喀木斯特管护区。沿途看到几处水坑或饮水点,但都结冰了。我们四处寻找蒙古野驴,没有碰到冬季集群,甚至一个影子也有没有见到。鹅喉羚倒是不少,遇见率约 10 群/日。最大的群,7-9 只,都是妻妾成群(一雄多雌)。冬季正是有蹄类交配的季节。
傍晚,我们到达恰库尔图,找宾馆住下。这里距离阿尔泰山很近,但地面没有积雪。看到有人在群里发照片,四万只野鸭,主要是赤麻鸭,还有几十只天鹅,在乌伦古河流域的团结水库。
第二天,我们先去乌伦古河边,寻找河狸。河水还在流动,中心区域没有冻住,漂浮着一些冰凌。灰斑鸠、原鸽、喜鹊、乌鸦、黑喉鸫、麻雀等,遇到不少。因为是暖冬(可能与闰年有关),降雪很少,地面都是裸露的。
之后,我们又返回核心区,继续寻找野驴和野马。大约在中午,遇见约 160 匹野驴,向北飞奔。可能北部有积雪,可以解决吃雪解渴的饮水问题。
入冬以来,卡拉麦里国家公园一直都不下雪(偶有一次小雪存不住)。现在天寒地冻,地表水都结冰了,水坑已经不能够解决保护区野生动物喝水问题。野生动物,特别是大型有蹄类,喝不上水,也吃不到雪,怎么办啊?
针对这周末我们在卡拉麦里国家公园考察,发现的这个问题,发 30 张照片给大家看看。
在卡拉麦里保护区喀木斯特附近狂奔的约 160 多匹蒙古野驴,是这次遇到的最大一群野驴(马鸣 摄)
在核心地带,有至少三条交通线穿越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包括国道、高速公路、铁路(马鸣 摄)
下午,光线比较暗,在卡拉麦里保护区喀木斯特附近狂奔的一群蒙古野驴(马鸣 摄)
在卡拉麦里保护区核心区乔木希拜,投喂苜蓿,遇见大约 70 匹普氏野马(马鸣 摄)
在空旷的卡拉麦里保护区喀木斯特管护站附近的旱草原,架设了一些招鹰巢(马鸣 摄)
这是我从森林灭火直升机上拍摄到的蒙古野驴,最大集群有几百匹(马鸣 摄)
距离太远,光线太暗,这是我们在地面上地平线上搜索到的另外一群蒙古野驴(马鸣 摄)
乔木希拜,在卡拉麦里保护区核心区,人工饲养着不少普氏野马,野化工作按部就班(马鸣 摄)
实际上是两个机构,定时投喂苜蓿,普氏野马膘肥体壮,是否还有野性(马鸣 摄)
膘肥体壮的普氏野马,可以人工救助,围起来人工投喂,而野驴胆子忒小,怎么回事啊!(马鸣 摄)
野马众生相,天要灭之,没有办法。但一些物种可以找到庇护所,就像第四纪冰期中,一些小种群通过庇护所残存下来。(马鸣 摄)
悠闲、惬意、回眸、体胖(马鸣 摄)
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圈养的普氏野马,沐浴着初冬里的阳光(马鸣 摄)
人工围栏中的 70 匹普氏野马,据说新疆野马中心繁殖的种群数量已经超过 700 匹(马鸣 摄)现阶段野马中心,繁殖以精、壮、良为目标,优化繁殖群体结构、加强圈舍建设、强化种群管理和疫源疫病防治,计划将野马研究中心建成优良的野马种源基地。目前,圈养规模控制在70匹左右,主要包含核心繁殖群和野化放归群两大部分。核心繁殖群由自然繁殖群和实验群组成,前者规模为30-35匹,繁殖率60%以上,每年新增幼驹20-25匹。后者包括以人工授精为目的的人工繁殖群和采精群共15-20匹。半散放的野化放归群由15-20匹野马组成,并实现每年向野外补充优质种源10匹左右。同时,将不宜参配繁殖的老弱病残个体淘汰出核心繁殖群。
冬日,野马的一天非常惬意。通常,自然条件下的气候变化,人类不用太担心。顺其自然,优胜劣汰。(马鸣 摄)
在荒野里,一旦有蹄类意外死亡,大群的猛禽就会云集,饕餮大餐一点儿不剩(杨军 摄)
以前的过度放牧,草场严重退化,很多自然泉眼都干涸了。东边的一些水坑脏乱差,有点过载了。(马鸣 摄)
现在野马野驴鹅喉羚这些有蹄类慢慢形成了依赖性,也不迁徙找水了。过度人工呵护,可能造成了习性退化(马鸣 摄)
冬季,普氏野马又被重新圈起来,也是为了防御捕食者。野化的道路很漫长,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马鸣 摄)
鹅喉羚遇见率稍微高一些,每天十几群,好奇心观望(马鸣 摄)
在喀木斯特荒原,遇见蒙古野驴的时候,一只赤狐也来凑热闹(马鸣 摄)
我们有幸乘坐林业的直升飞机巡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分布及数量情况
保护区内有五六条交通线切割,核心区内包括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阻挡有蹄类迁徙。据说,有一些不冻泉,如野马泉,野生动物根本都过不去。(马鸣 摄)
遇见的鹅喉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胆子都忒小。我们都追不上,一溜烟翻过丘陵就找不见了。(马鸣 摄)
这是我们遇见比较大的一群鹅喉羚,注意细看,只有一只雄性,可谓妻妾成群(马鸣 摄)
黑云压顶,乌烟瘴气。为了给准东煤炭基地让地方,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曾经六次调整边界,迄今没有恢复元气(马鸣 摄)
野生动物的饮水坑,曾经有人去水坑边窥视,看到有一对狼蹲守,有蹄类基本都成了喂狼的饲料(马鸣 摄)
中央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保护卡拉麦里有蹄类动物。并设立了许多饮水池。有人感叹,那挺麻烦的,如果现在下雪的话,野生动物会吃雪解决水的需要吗?(马鸣 摄)
为了整改,环境督察组多次进入准东地区,检查保护区的工作,很多人丢了乌纱帽(马鸣 摄)
保护区被割裂,我们扪心自问,究竟是谁之过,涉及数百人。事到如今,心有不甘。专家无数次深入实地调研,为野驴、野马、鹅喉羚寻找安身之地(马鸣 摄)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野驴还在狂奔,非要超过汽车,以显示英雄本色 —— 驴脾气(马鸣 摄)
专家建议,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可防止结冰。另外,野生动物离不了盐,这是个好主意吗?(马鸣 摄)
据调查,卡拉麦里保护区,有蒙古野驴成千上万匹。但我们这一次遇见的只有百余匹,可能与10-12月短时间的秋冬季干旱有关(马鸣 摄)
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乔木希拜,投喂苜蓿,几次都能够遇见普氏野马,近距离拍摄(马鸣 摄)
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自1985年陆续从欧美国家引回 24 匹野马,成功繁育了 6 代 700 余匹野马,并于 2001 年 8 月在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草原的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实施了放归,先后有16批次110匹野马放归野外。现维持野马种群约 440 匹,其中圈养 92 匹,野放 240 匹,半散放 108 匹。野马放归试验取得了探索性成功,成为我国物种重引入最成功的典范,提升了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明传播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并为中国其他物种的重引入工作起到了借鉴和示范作用。
在空旷的卡拉麦里荒原,还有一个笨办法,人工凿开冰层,野驴会伺机舔食碎冰碴(马鸣 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