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上大学的讲台,也就没有机会编辑教案和课件。因为我不是教师,没有教学经验,借着科学网平台,偶然为之,过一把瘾,大家见笑。这里把在厦门物种多样性监测促进会的PPT讲座《猛禽类野外观测与辨识技巧》(2018年4月,厦门)和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继续教育培训班资料转化成PDF格式,都是幻灯片,无法补充、修改和润色。感谢南京环保所,感谢徐海根所长,给我这次讲课机会,尽在不言之中。
前面两讲介绍基础知识:何为猛禽、中国猛禽种类、鹰文化的历史等。第三讲开始进入正题:如何识别猛禽,当然也是一些皮毛,要把每一种都说清楚,还是很难的。
培训之后的观鸟活动,看谁的炮筒子长,竟然800也可以端着拍,厉害!
猛禽的识别技巧(PPT of Raptor Knowledge)
—— 猛禽科普知识讲座(三)
马 鸣(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
《中国动物志·鸟纲》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编写和出版,迄今已经陆陆续续完成13卷,目前惟一没有完成的就剩猛禽(鹰形目和隼形目)这一卷了。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中国大陆的学者不重视猛禽研究,可能出于几个方面原因,一是研究的人力、物力包括经费不足,国内从事猛禽研究的人少之又少,专门研究猛禽者屈指可数(见第二讲:中国鸟类学会猛禽专业组、科研队伍、研究概况);二是猛禽栖息地比较特殊,多是远离人迹的高山峻岭,百丈悬崖,危险系数大,观测难度高;三是猛禽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数量稀少,难以寻找,可遇而不可求;四是所有猛禽都是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禁止捕捉、样品采集和过度干扰。原因可能还有许多,如猛禽的血腥、传统文化的差异、国家不重视、劳民(命)伤财科研成果发表难和慢(马鸣等,2017)。
后记:猛禽识别没有捷径,也不会有葵花宝典。就是你吃透了下面的参考文献,也没有什么大用。观鸟是需要投入的,需要积累、经验、爱好、执着。带上文献,到野外去,假以时日,持之以恒,达到过目不忘。
参考文献:
萧庆亮. 2001. 台湾赏鹰图鉴.晨星出版,1-276.(记得该作者还有《台湾的日行性猛禽》等猛禽系列丛书)
马鸣、徐国华、吴道宁、刘旭 等. 2017. 新疆兀鹫. 北京:科学出版社.
Ferguson-Lees J, Christie D A. 2001. Raptors of the World. London: Christopher Helm.《世界猛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