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我不能给你兑换这笔钱”

已有 4310 次阅读 2013-8-6 07:42 |个人分类:故事感想|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北京, 外汇服务

我不能给你兑换这笔钱”



蒋继平

201385



1996年第一次到中国出差,我得知中国的许多地方宾馆, 餐厅和商场,尤其是大西北的偏远地区, 还不接受美国的信用卡。因而, 在许多场合出现比较尴尬的局面,那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一定的费用。幸亏当地的合作者或者亲戚朋友们为我先支付了这些费用,我回到美国后再还给他们。

鉴于这样的经验教训,1997年我第二次到中国出差时,身上必须带足资金。 可是一方面由于当时美国的银行一般没有兑换人民币的服务,另一方面因为我非常忙, 没有时间到其他金融服务部门专门兑换人民币,再加上很多人, 尤其是银行的工作人员,都认为带着大量的现金是不安全的。 所以,当我到美洲银行提取现金并要求兑换一些人民币的时候,银行职员强烈建议我只带少量的美元现金,剩下的全部以旅行支票的形式带在身边。他们并且说明当时没有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服务。还有,银行职员告许我, 像美洲银行这样知名的大银行开出的旅行支票,在全世界各地都非常受欢迎, 这是因为旅行支票不能伪造,而美元可能是假钞。再者, 旅行支票一旦丢失,别人拿到也没有用, 因为通不过身份证和亲笔签字的双重检验.更为保险的是,任何银行接受美洲银行发出的旅行支票都不会上当受骗,也不会吃亏。

在他们的建议和说服下,我提取了一笔钱, 其中的一千美元是现金,剩下的全部是一百美元面值的旅行支票。

我住在北京的一个星级宾馆,这个宾馆可以接受美国的信用卡,还有外币兑换服务。 在离开宾馆到其他省份去之前,我来到外币兑换的服务窗口要求用旅行支票兑换一些人民币。因为我要去四省一市, 所以, 必须带足一定的现金。

我当时穿着很随便,就是美国普通百姓穿的衣服,可能还比不上北京民众的时髦,浑身上下没有一样是名牌。当我来到这个冷清的窗口时, 值班的年轻美女爱理不理地看我一眼,冷冷地问我有什么事。 我礼貌地告许她我想用美元兑换一些人民币。接着,我拿出一叠一百美元面值的旅行支票。那位服务员要我当着她的面在旅行支票上签字,这个程序是必须的, 这也是旅行支票的安全性的特点。我当着她的面认认真真地签好字,将签好字的旅行支票提给她。没有想到的是, 这位女士用非常怀疑的目光看着我,并且把旅行支票退还给我, 说“我不能给你兑换这笔钱”。我在感到惊奇和不解的情况下立即问她拒绝的理由。她说我的签字与旅行支票上早先的签字笔迹不一样。

在这样尬尴的情况下,我使用自己的智慧来与这位“严格”的服务员进行较量。我说签字不可能完全一样, 这是因为签字的时候的环境条件不一样,比如说,柜台的高低, 服务员的态度, 都会影响到签字人的动作和情绪。而情绪可能对签字有很大的影响。 在心情很好的情况下,人们签字的时候就比较轻松流畅, 而在生气的时候,就会比较用力, 因而字体比较僵硬。我进而拿出一张纸,要她在这张纸上画一条横线, 然后在这条横线下方再画一条一模一样的横线,看看她能不能做到毫无差错, 包括线条的粗细和笔直的程度。她看到我如此解释和理性地与她对话,语气较为友好一些。借此机会,我拿出自己的所有身份证, 包括护照, 驾照等等,让她看看每个签字都很相近, 但是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她看了这些身份证后, 还在“犹豫不决”的磨,我威胁说请她的上司出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告许她这个宾馆的总经理几个小时前亲自把他的名片交给我,要不要我请他亲自来一下。她看到我有些生气的样子, 才笑容可鞠地给我兑换了这些支票。  

这件事使我产生了一些人生感呔。第一,服务员以貌取人。看到我这样一身平民模样的人,怀疑我不可能有这么多美金。 这也可以说是势利眼。第二, 滥用职权, 人民币在她的柜子里, 钥匙在她的手中,所以, 她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刁难我,而我对她没有一点儿的惩罚办法。当我说出可以通过我的朋友来惩罚她的这种无理取闹后,她才认输。第三, 这位服务员的本性仍然是好的,是比较理智的, 在我据理力争后,还是愿意和谐合作的。她的这种态度至少比现在网上一些人知错不改要好得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714481.html

上一篇:人生不只是吃喝这个目标
下一篇:这段话如此翻译是否得当?
收藏 IP: 98.208.235.*| 热度|

6 郑小康 张忆文 李宇斌 宋健敏 chaijf qqlist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