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科研工作需要有一种知难而进的精神 精选

已有 8869 次阅读 2012-5-18 09:23 |个人分类:经验交流|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创新, 科研, 发明, 困难

科研工作需要有一种知难而进的精神


蒋继平

2012517


科技工作者都希望能够在科研领域做出一番成就, 从而有所创新, 或者有新的发现。 但是, 科研创新和科学上的新发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要是很容易,人家早就创造出来了, 或者早就发现了, 是不是?


许多学生希望从前辈们的经历中学到一些经验教训, 从而可以更好地走向成功。 因而, 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那样的成功人士的经验介绍演讲会。 这在中国大陆已经是一个比较流行的社会现象。 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就经常被作为一个榜样。 袁老把他成功的经验归结为:汗水, 知识, 灵感和机遇的结合。 我很认同他的成功四要素的说法。


诚然,袁老的成功经验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 每个人的处境不同, 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北京。 不过, 在我看来, 虽然可以殊途同归,但是, 还是有一个基本条件的, 那就是,您必须选择一条道路去走。 大家知道,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会有各种困难和挑战。因而,如何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是决定一个科技人员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 成功的科学家必然具有知难而进精神。这些人可能具有下列素质。


第一, 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有些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会威胁到生命, 或者影响到一个人的命运。 比如说, 与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冲突。 这样的例子很多。最著名的要算是达尔文, 伽利略等。他们的做法与当时社会的主要势力有根本性的冲突, 承当的风险很大。


第二,想别人不敢想的事。 还是以伽利略为例。 当时的社会各界都认为是太阳围绕地球转,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人们的直觉也是如此。 即使在今天, 要是没有科学的知识,凭我们的直觉, 我们还是会觉得是太阳围着地球转。 原因是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只看到太阳在天上移动。 伽利略就不是这样想的。他冒着被教会处死的风险, 提出了地球围着太阳转的想法。


第三,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有些科学研究的环境很恶劣, 因而,从事这样的工作很辛苦。 那些不愿意吃苦, 或者经不住困难条件考验的人就不可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 只有那些自愿吃苦, 乐于在艰苦环境下坚持不懈的人才能获得成果。 比如说, 那些奋斗在两弹一星研究领域的功臣们, 他们面对的是非常艰苦的科研环境。 研究场所处于荒漠之中, 还要面对核放射性污染。 他们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和知难而进的精神。我自己的经历也可说明这一点。 夏天的温室是很湿热的,在里面工作很难受,一会儿就会大汗淋漓。 因而,一般的科学家很少愿意在里面工作很长时间。 在田间也一样,夏天高温酷暑, 整天在田间作观察记录也是一件很艰苦的事。 我通常不顾这种恶劣的环境, 坚持长时间工作在这种环境中。


第四,不畏挫折 , 不怕失败。 科研工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很多时候实验结果与实验设计不相符合。 这就需要反复不断地改进, 不断地重新验证,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放弃。 其实,许多科研成果是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才获得最后成功的。 在我的一些研发活动中, 许多课题都要经过几十次的反复试验和改进才能达到试验设计要求。


第五, 不迷信, 敢于挑战权威。 权威就是被大众认可的专业人士。 他们的理论和观点一般被认为是标准。 要打破这种理论或者否认这种观点是很难的, 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但是, 假如您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您是对的, 那么您就必须要有不迷信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只有这样, 才能建立起您自己的理论或者观点。


简言之, 科学创新和科学发明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往往面临很多困难, 这就需要我们敢想,敢做, 敢当, 不迷信,不放弃,能够接受失败的事实,不断地改进, 不断地探索, 经受得住苦难的磨练。所以,知难而进是科技人员必需的精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572293.html

上一篇:他们为什么年纪轻轻但头发花白?
下一篇:为什么我们尽了努力还是平庸
收藏 IP: 98.208.235.*| 热度|

38 吴飞鹏 许培扬 褚昭明 陆俊茜 彭思龙 朱新亮 郭向云 任娟娟 曹贺贺 孙静宇 张亮生 刘金义 何学锋 彭真明 唐常杰 仇文利 王世通 李双双 王春艳 黄灿平 崔全顺 常小玉 张骥 王吉林 柯浩 李土荣 姜宏斌 李兴超 crossludo MassSpec1688 zhanggang09 aichengzhang neilchau ahsys longzhuer yunmu wiw liangqi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