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中华文字的谐音,忌讳和心理作用

已有 6164 次阅读 2011-7-4 10:2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忌讳, 谐音, 心理效应, 中华文字

p { margin-bottom: 0.08in; }

中华文字的谐音,忌讳和心理作用


蒋继平

20117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源广流长, 复杂多变, 趣味无穷。 中华文字的深奥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 同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 其表达的的意思可能完全不一样; 2。 不同的字可能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读音; 3。 同一个字可能具有不同的读音。 4。 中国文字具有象形的特征。


虽然我不是研究文学的科学家, 但是我对中华文化有着剪不断, 理还乱的情愫。 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影响, 所以, 我对中华文化有着特殊的爱好。


在我心目中留下深刻影响的是中华文化的谐音, 和由此造成的忌讳, 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心理效应。


由于人生来就具有追求生的欲望, 所以, 人们通常很怕死, 因而, 在日常生活中很忌讳死这个字。 中华文字中与死这个字有谐音的有不少, 比如:四,寺和斯等等。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人们在许多场合尽量避免用四这个数字。 除了谐音外, 中华文化中一些词组也与死有相同的意思。 比如:九泉和安息等等。


2007年, 在北京某酒店, 当时任亚洲种子联合会主席, 中国国家种子集团蔬菜部总经理, 中国种业联合会秘书长的张孟玉先生在席间问起我对中国之行的感觉。 我对他说, 中国的变化很大, 尤其是北京, 使我感到非常惊喜。 可是, 我要去酒泉, 心里有一种不乐观(不祥)的感觉。他马上要我说的具体些。 我说, 酒泉听起来好像“九泉”, 去九泉就意味着去死。 我继而对他说:“我前几次去酒泉后, 每次都会生一场大病, 1996年那次几乎死掉, 您也是知道的。” 他听了后, 哈哈大笑, 并且马上大声说:“我比您更有体会, 因为我不但经常要去酒泉, 还要去安西, 所以, 听起来好像去九泉安息!” 听了他的话, 一桌子的人笑得前仰后倒。


是的, 这些谐音有时确实会给人造成一种负面的心理效应。 比如说,我有时会利用出差到中国的机会顺便去老家看看亲戚朋友。 我的亲戚朋友总会关心地问我将去那里, 或者从什么地方来的,当我说将去酒泉或者说是从酒泉回来的, 他们都表示出很惊讶的神情, 尤其是那些从来没有听说过甘肃有个酒泉市的人, 更是如此。


不过这些谐音对外国人没有多少影响。 因而,来酒泉的外国人仍然很多, 而且他们也没有任何负面的心理效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462081.html

上一篇:老板要我住希尔顿,我拒绝了
下一篇:如何正确规划科研预算
收藏 IP: 98.208.241.*| 热度|

5 贾利军 徐迎晓 吕喆 zzjtcm vivian6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