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应该是学术界的多事之秋,从浙江大学李院士论文造假,到云南中医学院院长论文抄袭,再到陆道培院士爆其弟子剽窃,学界中人如戏院的戏子一个个粉墨登场,这些事件的发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没有专门的独立的机构来对造假事实进行认定,多半都由与造假者或造假嫌疑人有切身利益的部门来进行鉴定,其鉴定结论的权威性自然大打折扣,甚至闹出“过度引用”这样贻笑大方的结论。
浙江大学院士造假案,还引出了一系列的说法,如动机说,报复说等等,而陆院士和其弟子之间的斗争也充满了威胁和恐吓,其弟子说“听说您要置我于死地,这样对你我都不好,我也获得了您以前报奖中对您不利的证据,我不希望将这些证据朝着不利于您的方向发展……”,作为老师,受到学生如此威胁,实在不够爽,这个学生算是白教了。
学术造假,到底谁说了算?以陆院士爆其弟子剽窃一事来说,北京大学和陆院士各自组织一次鉴定,可结论完全相反,显然事件当事人组织所谓的鉴定是无效的,比较可行的途径是诉诸法律,法院请第三方如相关的权威机构或者组织一些知名专家、院士对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可作为法院断案的重要依据;更可行的是教育部有责任管这些事情,如果教育部能介入,组织第三方独立的鉴定,就不必经过漫长的法律途径啦。前不久,周济部长放了一通大话,要像反兴奋剂那样反学术造假,活生生的案例已经发生了,却不见教育部的任何动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