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糯米团的心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juanjuan

博文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王韬

已有 11963 次阅读 2008-11-13 11:43 |个人分类:读书·休闲

一.            王韬生平介绍:

王韬(1828-1897)江苏长洲人,原名利宾,字兰卿,出身于塾师家庭。18岁中秀才,1849年赴上海,受雇于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所办的墨海书馆,协助翻译宗教和科学书籍,帮助编辑中文杂志《六合丛谈》,广泛接触西学,并于1854年受洗入教。1862年,因风传他化名向太平军将领上书献策,遭清廷通缉,在英国驻上海领事的庇护下逃往香港,此后改名韬,号紫铨,别署天南遁叟。他在香港协助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翻译中国经书,1867年至1870年随理雅各去英国继续译书,游览了伦敦、爱丁堡等城市,到牛津大学等处作过学术演讲,并顺道游历了法、俄等国。英、法等国的物质文明、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给他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刺激。1874年起,他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积极宣传变法自强。1879年曾到日本访问,结识了一批日本朋友,也结识了在中国驻日使馆任职、日后成为著名维新人士的黄遵宪。1884年,获李鸿章默许,回上海定居,翌年出任上海格致书院山长。1897年病逝于上海。王韬一生笔耕勤奋,著述不下四十种,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天文历算、小说笔记等。

 

二.            王韬与《循环日报》

      “在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中·,王韬在香港出版的《循环日报》最为成功。”

在两年多的欧洲游历中,王韬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的实际,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在英国给其妻兄杨醒逋写信,曾谈到自己一生中的五次思想变化,后三次即从上海到欧洲时所经历的改变:“初变而为徵逐之游,几于束书不观,买醉黄垆,寄情青楼,直作信陵醇酒妇人想;再变而殉名利,不思以实学自励,妄御医虚名动世,求于时下名士中策一席。”直到最后,才认识到:“士生于世,当不徒以文章自见”,而应讲求经世致用之道。1873年,王韬集资购买了英华书院印刷设备,组成中华印务总局,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印刷实业家。187424,王韬创办了《循环日报》。

在王韬的主持下,《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我国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之一。该报取名为“循环”,是因为其创办人王韬是循环论的信奉者。王韬认为“弱即强之机,强即弱之渐,此乃循环之道然也”。正是利用《循环日报》这一舆论阵地,王韬先后在该报上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政论文章,评论时事政治鼓吹变法自强。他指出:“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他主张在政治上建立一个君民共治的国家,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在经济上大力开发矿藏,修筑铁路,扶持民族工商业,以实现国家富强;在外交上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反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这种报纸,即有别于以传抄上谕,刊发奏章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古代报纸,又有别于以传播教义,刊载商情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外报而是以“立言”为目的,利用报纸纵论中外形势,直陈时弊,褒贬得失,提出建议,使人耳目一新。作为一份政论报刊,《循环日报》还大胆改革文体,建设报刊政论文体。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王韬的政论文章,后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于18835月在香港出版,被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此外,《循环日报》的新闻约占三分之一篇幅,分为三栏:“京报选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中外新闻”中首登评论。1883年,他的政论文章被选辑成书,名为《弢园文录外编》,这是我国第一部报刊政论文集。1884年,王韬离港去上海,该报由何冰甫,何雅选主持。《循环日报》出至1959年终刊(40年代后期有数次停刊),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国人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报纸。

 

三.            王韬的新闻思想:

       王韬的欧洲之行,引起他关注的是这些国家的报刊和舆论信息的发达,他说: 日报之行于泰西诸国,岂泛然而已哉。所载上关政事之得失,足以验国运之兴衰;下述人心之事,亦足以察风俗之厚薄。凡山川之形胜,物产炎简番,地土之腴瘠,邦国之富强,莫不一览而了然,其所以见重于朝野,良有以哉。因而中国也应广办日报,荟萃众籍,挹注群言,参之以访谘,益之以阅历,然后斯成大观矣 这成为他回国后力主办报的动因。王韬把日报看作是人们扩充见闻、转换脑质的重要工具。同时,他认为报纸能通民情,沟通内外,能消除国民“夜郎自大”,“虚骄”的方法,维护自身权利。此外报刊还有辅助教化之功能,他曾明确表述,他创办日报的目的之一,便是俾众生感发善心,消除恶念,发幽光于潜德,开悔悟于愚民而已 他要利用《循环日报》博采群言,兼收并蓄俾在上者得所维持,在下者知所惩创,就是说,报纸登载的内容不仅广泛,而且要对读者有借鉴和教化作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具体怎样去做,报纸可以助你明辩是非。

王韬对报纸业务的认识:王韬是中国近代报纸的开山祖之一。在办报之初,没有可以依赖的经验可借鉴,只能凭借其在外报的经验,但是经验不能照搬,所以只能在边办报的同时总结积累。关于新闻评论的写作。报纸评论是《循环日报》的最大特色,《弢园文录外编》是王韬评论的精华。王韬虽然没有提出过文人论政的命题,但他的办报实践实实在在地开创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胸怀大局、蒿目时艰、关心国计民生的优良传统,成了中国新闻界文人论政的开路先锋。另外,他也认为评论应是自抒胸臆, 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自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至其工拙,亦末也。鄙人作文,窃秉斯旨。这既是王韬所遵循的,也是《循环日报》的一大特色。王韬提倡新闻评论要有质朴的文风,王韬曾自我评价说:不佞少抱用世之志,素不喜浮夸,蹈迂谬,一惟实事求是 反对故弄玄虚隐晦曲折故作惊人之语,重尚质直务实的文风。这些主张和他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为中国新闻评论的写作开了一代风气,树立了最早的榜样,沾溉后人,非一代也,其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关于报人的修养:首先他认为报人要具有良好的品德,“其居心务期诚正“,不能把新闻媒体作为牟利的手段;同时,他还认为报纸人才应是博古通今的”通才“,这是王韬新闻人才思想中的核心,也是中国最早关于新闻报人知识结构的论述。他认为,所谓”通才’,不是那种只有“一技之长,一才之擅”的专业技术人才,更不是那种只知“圣贤之经典,上下三千年之史册”,而对于“泰西之国政,山川风土,茫然未有所闻”的“迁才”,而是那种德才兼备,古今皆通,尤其是以“通今为先”的人才。

   

 、   王韬在新闻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王韬创办《循环日报》是国人自办报纸中最早的报纸之一。他在该报上发表了数百篇政论文章,开创了报刊政论文体,同时为中国报界开创了一种以政论为主体的新式报刊。当时中国的一些报刊也经常发表言论,但这些言论论及的范围只限于社会日常生活,王韬的论说文章却独具特色,在内容上倡言改革,直陈时弊,所涉范围极其广泛,从变法,洋务,兴利除弊,修建铁路等国内政务到睦邻,传教,欧洲政局等国际时事均有涉及。他的许多论说在当时可算是惊世骇俗。由于时代局限,他虽然不可能象后来康有为与梁启超那样明显地提出君主立宪制的主张,但他的确可算是立宪运动的先驱者。

 王涛的政论文体,还在形式上冲破了封建的僵化的文章格式,开创了不拘一格直抒胸臆的报刊文风。他在《弢园文录外编》的自序中说“知文章所贵,在乎记事抒情,直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在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当时的中国文人以桐城八股为章法,而王韬则大胆地宣称:“时文不废,人才不生”。他的文章及其观点对于当时陈腐的思想与沉闷的空气来说,无疑是一声报春的惊雷,在近代新闻史的发展历程中,引起了阵阵回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221-205313.html

上一篇:浅谈新闻报道的科学精神
下一篇:堕落街里最后的疯狂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06: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