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博文

Erdos的传说(12)by 大话西游dini

已有 2956 次阅读 2008-12-21 01:21 |个人分类:永恒传说| 反面教材, 永恒的传说

最好的数学既是美的,同时又是严肃的。

                             ——G.H.Hardy

 

在Erdos抵达英国的第二天,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可能对他的影响更大,那就是他遇见了那个时代最为纯粹的数学家--Godfrey Harold Hardy.

 

数学家有很多种类型,像Erdos这样的可谓凤毛麟角。(不过好象公众心目中的数学家都是Erdos这样子的。)Hardy可谓是跟Erdos截然相反的一类数学家。

 

Erdos每天工作19个小时,Hardy的生活则有规律得多:他每天只花4个小时(上午9点到下午1点)用于数学研究,下午打板球和网球,晚上与B.Russell,C.P.Snow,G.E.Moore,A.N.Whitehead,J.M.Keynes,G.M.Trevelyan,E.M.Forster,L.Strachey,L.Woolf等人热烈交谈。

 

Erdos只对数学感兴趣,Hardy的兴趣则广泛得多。有一年,他在给朋友的明信片里谈了他新年的6项打算:"1.证明Riemann假设;2.不能让211队在奥威尔举办的板球决赛阶段第四局比赛中出局;3.找到足以让公众信服的证明上帝不存在的论据;4.成为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第一人;5.成为苏联、大不列颠及德意志联合王国的首任总统;6.谋杀Mussolini."Erdos是天生的流浪者,Hardy则憎恶旅行,尤其是害怕坐船。如果Hardy不得不乘船出海,他就会给朋友寄一张明信片,宣称自己已经证明了Riemann假设。他认为这样一来上帝就不会让他在旅途中死去,因为上帝--他"个人的敌人"--是不会让他享有证明Riemann假设的荣誉的。

 

Erdos其貌不扬,看上去还有些神经质,Hardy则是出了名的美男子,十足的绅士。

 

当然,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说他们两人都不太喜欢上帝。Hardy拒绝涉足任何带有崇拜色彩的地方,为了迁就他,剑桥大学特意在校规里加了一条,使他"可以豁免某些职责,不参加礼拜。"他们两人也都终身未婚。他们都喜欢与人合作:Hardy与Little-wood及Ramanujan的合作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Erdos则有多达485名合作者。

 

他们两人更重要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纯而又纯的数学家,而且也都是第一流的数学家。

 

注:Godfrey Harold Hardy,剑桥分析学派后期的领袖人物,主要研究调和分析与解析数论。

 

Bertrand Russell,20世纪最著名、最重要、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曾获1950年Nobel文学奖。

 

Charles Percy Snow,英国小说家、物理学家和政府官员,曾任剑桥大学行政领导人。


George Edward Moore,英国实在论哲学家,著有《伦理学原理》、《哲学研究》等。

 

Alfred North Whitehead,英国数学家、哲学家,著有《数学原理》(与Russell合著)、《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等。

 

John Meynard Keynes,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

 

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英国自由主义历史学家,曾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

 

Edward Morgan Forster,英国小说家、散文家、社会和文学评论家,著有小说《霍华兹恩德》、《印度之行》等。

 

Lytton Strachey,英国传记作家、批评家,著有《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名人传》等。

 

Leonard Woolf,英国文学家、出版家、政界人士、记者和国际主义者,他还是Virginia Woolf的丈夫。

 

Georg Friedrich Bernhard Riemann,19世纪德国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领域内均有天才的开拓性工作,对20世纪数学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John Edensor Littlewood,英国数学家,与Hardy密切合作达35年,共同撰写了100篇论文。

 

Srinivasa Aaiyangar Ramanujan,天才的印度数学家,对无穷级数和数论有着惊人的直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147-206818.html

上一篇:八戒还是有敌的。。。
下一篇:Erdos的传说(13)by 大话西游dini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