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商,这个心理学概念大家都不陌生吧。通俗地理解,我们用这个指标来衡量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我小时候就听说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爱因斯坦,智商也是奇高无比。可是在初次见面的时候,我们会判断对方到底聪明不聪明,但我们实际上并不会去测人家的实际IQ是多少。在印象中产生对别人的智商的判断,我把它叫做印象智商。不管一个人实际上聪不聪明,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人际交往时别人的主观印象,来营造一个至少让别人觉得很聪明的自己呢?
(图片来自网络:智商奇高无比的爱因斯坦)
有一个名字很复杂的外国人提出了一个心理学理论模型——透镜模型(the Brunswik Lens Model)。意思就是说,人,在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总会通过一些细节(线索)来推断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就像通过一个放大镜看一个个细小的东西,然后大概知道整个是怎么样的,所以叫做透镜模型。
基于这样的一个理论,有一个实验是这么做的:
把一对对的参与者随机带进一个个小房间,实验分为两种条件:一是表演条件,二是控制条件。在表演条件下,两个参与者被带进不同的房间,然后告诉他们不同的任务要求。其中一个就让他当一个表演者,告诉他会与另一个伙伴一起讨论一个主题大概5分钟。在这个时间内,表演者必须尽量表现的很聪明,很能干,而且绝对不能告诉他们的伙伴他们所接受到的任务要求。他们的伙伴在讨论结束以后会报告对他的印象。另一个不知情的伙伴呢,就告诉他接下来他会与一个人讨论一个主题大概5分钟,其他啥也不说。
在控制条件下,每次两个参与者都被带到一个房间,然后统一告诉他们接下来他们要讨论一个主题,大概5分钟。
讨论的主题很多,可能是校园生活,最爱看的电影,高中时的经历等等,由实验者随机选择给参与者。
整个讨论过程都由录像录下来。录像会给另外一些无关的人看,并评价其中一个参与者的印象智商。
讨论结束以后,会测量一下参与者的实际智商,然后让他们评价一下对方留给他们的印象智商。
两种条件中那个要被评价的参与者智商本身是没有差别的。关键就是印象智商了。实际和那个参与者讨论问题的人,对参与者的印象,不管这个参与者有没有努力表现的聪明,智商评价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对于看录像,来评价参与者的人来说,只要那个参与者努力表现的聪明一些,他们就真的认为参与者很聪明。
这个实验结果有点当局者清,旁观者迷的意思。
和一个人实际的接触,不管这个人有没有刻意表现,都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对方的智商;但如果是旁观,没有直接接触的,这个人如果刻意表现一下,还是可以给别人留下这个人很聪明的感觉来的。
看来,要准确地对别人进行判断,还是要通过真正的接触才可以的。如果要让人家留下自己很聪明的印象,那就在人家是不知情的旁观者的时候不经意地表现一下,比如写写博客啥的,那样的印象管理会比较有效。
具体的研究见:
Murphy, N.A., 2007. Appearing Smart: The impression management of intelligence, person perception accuracy, and behavior in social interac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3, 325-33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