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的时候,我可以耐心地画完《七龙珠》中的主要人物,也还可以耐心地自编一些漫画。而现在,则没耐心做这些事情,研究生院书画协会的柜子里可能至今还保存着我的一幅未完成的素描画,当时只参加过一次活动,就没有参加过了。现在对于很多业余爱好没有那么多耐心了,人变得浮躁了。
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相信很多现代人都有同感。为什么人变得浮躁了?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的选择变多了,就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情。
在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脑,小城市也没有那么多业余爱好辅导班,学生们的业余爱好很简单,在运动方面大家一起玩跳皮筋、打弹珠之类的游戏;平时在家看看动画片和漫画。那时的动画片也很少,国产的动画片拍得实在不怎么样,于是《圣斗士星矢》一类的日本动画片成了学生们的最爱。漫画方面则是《七龙珠》成为学生们的最爱了。那时我也非常喜欢七龙珠,于是就把里面主要人物给画下来了。
而现在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业余爱好增多不少,人们可以选择的休闲方式太多了,样样都玩玩,样样都不精。不过作为休闲娱乐本身来说,也不需要精,只要自己玩得开心就行。
在正业上,人们也变得浮躁了,因为这个社会使人们的职业发展选择变得很多。在以前,往往是国家分配工作,并且分配到一个地方之后,工作调动起来也没那么容易,所以人们就容易干一行爱一行,真正做到敬业。而现在,人们可以随时跳槽,可以很容易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从一个职业类型转到其他职业类型,所以,很多人就想什么都尝试一下。结果很多人是短短几年内换了很多行业和工作,最后很多人样样都不精,到了而立或者不惑之年,还是一事无成。
我的很多在企业中做高层的朋友都跟我说过,做事业最重要的就是专注。只有专注一行深入下去,才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够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可能比别人发展更快。一位大型国有企业老总的朋友跟我说,他刚大学毕业的时候被分配到电厂做普通工作,一干就是五年,他是干一行爱一行,做电厂里的普通工作,他都能够专心地做好,最后机会终于来临了,他有幸被提拔,以后的发展就越来越好,不断地升迁,最后在不惑之年混到现在的位置。他说他最大的成功经验就是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好好做好自己的工作。
科研方面也是同样的。现在我们课题组发展很不错,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的课题和经费都不少,而在七八年前,课题组还是很苦的。以前纤维素资源的利用还没有受到国家的重视,而搞纤维素资源又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搞纤维素的人都坚持不住而转做其他课题了,而我们课题组一直坚持做下去。近年来因为能源和资源问题日益严重,用秸秆等纤维素资源制备能源和材料,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很多以前不做纤维素方面工作的学者也都开始转行做这方面的研究,而他们半路出家开始研究,就不如我们课题组更有优势,很多研究的思路和成果没有办法跟我们组竞争。搞科研往往不是查查几篇文献就能对某个领域深入了解的,也不是购买几台相应的仪器就能做好的,很多无法写入论文的经验和思路这些“软件”是别人没办法学习的。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正因为我们课题组能够一直专注此课题,才打造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优势是其他半路出家的课题组很多年也赶超不上的。
在我们做具体可以工作的时候,也同样面临浮躁的问题。我在跟很多所的研究生交谈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经常有一大堆事情要做,都很着急,但却什么也做不下去。这是一种内心浮躁的典型现象,是很多研究生们都面临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这是典型的多任务并行造成的心理障碍。人们面临的事情多了,就会心里着急,想这个赶紧做,那个也要赶紧做,于是就一会儿做做这个工作,另一会儿又做做那个工作,每个工作都是做一半就放下了,做了一半放下之后如果过一段时间再接着做,往往需要再花很多时间调整思路进入状态,效率会大大降低。
我跟导师请教和探讨过这种现象,导师说,他的经验是做一件事情至少要把它做到一个台阶上,然后再暂时放一放做别的,如果还没到一个台阶就放下,那就等于要重头再来,结果就什么也做不好。导师的经验很好,我也尝试着用导师的这种办法安排我的课题进展,不过因为对“台阶”的把握不好,所以还是经常会一团糟。索性我就事情一件件来做,把一件事情做完做好之后再去做另一件事情,减少多任务并进的时候,这样既可以有大段时间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情,效率高。还可以看着自己的任务一件件地完成,很有成就感。
很多学生一放了假就想好好地放松一下,但是我想利用假期好好地写论文,因为在实验室里的时候杂事多,常常静不下来心来好好写论文,写论文效率大大降低,而放假的时候,这些杂事都没有了,不串门的时候我又不喜欢看电视,就上网写写博客,写写论文了。假期如果能够利用好,不仅可以好好休息,还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