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促进近海渔业转型升级
渔夫垂钓 2019-01-10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有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水产品为全球43亿人口提供了近15%的动物蛋白摄入。
在我国,海洋渔业更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去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使海域生态受损、环境恶化、资源衰退,急需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能够在保护生态、涵养资源的同时,确保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于是,现代海洋牧场应运而生。
自2015年底我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获批以来,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25年将在全国建设17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近年来,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蓬勃发展,建设理念也不断深化,由投放人工鱼礁和放流资源生物,逐步过渡为改善海域环境和养护渔业资源。如今海洋牧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完成64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但实现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仍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从本质上来讲,渔业仍属农业领域,“靠天吃饭”是这个行业的“宿命”。辽宁省是我国最早建设海洋牧场的沿海省份,北黄海长山群岛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最大的海洋牧场,2018年初,我国北黄海长山群岛出现的大规模扇贝死亡事件与2018年夏季辽宁地区出现的连续高温致海参大面积死亡事件深刻说明,“望天收”仍是从事渔业领域人员迈不过去的“坎”。
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其一是为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持续稳健增长;其二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从总体上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辽宁、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海洋牧场已经实现规模化产出。但相比于日本等国家较为规范的管理体系与技术手段,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总体上仍处在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的初级阶段。
海洋牧场的涵义应用过于宽泛、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等宏观问题突出。沿海地区出现盲目扩张苗头,部分地区“重头轻尾”;缺乏技术手段监测,生产风险较大;人才和资金短板凸显等微观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我国对海洋牧场建设加强了顶层设计: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科学布局近远海养殖和远洋渔业,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并不“高大上”,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科学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保护好海洋资源,促进近海渔业转型升级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待海洋牧场,我们也需像对待大地“母亲”一样,再多一些敬畏。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