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行洛坑钨矿的发展史简介
三明市稀土开发有限公司 厦钨 LY00128
一、概况
行洛坑钨矿是目前福建省境内最大的钨矿,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露天开采的钨矿山,该矿区位于闽西(清流、宁化)两县交界处,于1955年被发现,钨矿钨的资源储藏量大,属特大型钨矿床。
该矿床区有别于赣南地区的石英脉型矿床,也不同于湘东地区的矽卡岩型矿床,它具有独特的斑岩型(岩体或层型)钨矿床,特点是钨矿主要蕴藏在岩体内,细脉多,含有多金属元素交叉相错共伴生且矿石量大,黑白钨同时并存于中、上部,往深部则趋渐变为辉钼矿体。此外,主矿细脉外还分布着19条品位较富的大石英脉型黑钨矿体,但大脉矿体经过长期的民采和县办矿山的开采已基本枯竭,只剩品位较低的斑岩型层控钨矿床。累计探明储量(WO3)30.43万t,并伴生可观的钼、锡、铋以及铌、钽、锂、铍、铷等稀有元素。
二、行洛坑钨矿发展简史
1、1955年跑山数大脉
福建找钨矿的历史与全国步调一致。文革前,也出现过两个钨矿地质勘查高潮,第一个高潮是在五十年代早中期,由赣南钨矿勘探大队完成的。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勘查、评价出露地表的石英脉状黑钨矿床,很少开展深入系统地研究控矿因素,探索成矿规律,主要发现有501(华安洋竹径)、502(宁化行洛坑)、503(尤溪团结)等钨矿产地。 因此,对这一阶段的钨矿地质勘查工作,人们戏称为“数大脉”活动,发现的许多钨矿山保有储量不足,后备钨资源基地紧张的状况。
2、1957年重砂法寻找
该矿床于1957年江西冶金220队以在清流、宁化等地采用较传统的手法(重砂法)寻找原生地表钨矿,发现宁化行洛坑、清流北坑等钨矿。
3、1958年预普查
通过1957年的重砂中发现黑钨矿后追索发现含钨石英脉体,并作了普查评价。于1958年福建省冶金地质队来此对石英大脉中的钨矿进行了初勘工作。
4、1961年深入研究
根据中国国土部的要求,由中国地质部门组织了第二次钨矿地质勘查高潮,除从事钨矿地质勘查的地质队,还有科研、教学单位参加,工作内容也由“数大脉”深入到观察、研究成矿地质环境、控矿地质因素、成矿地质规律,在勘查一批钨矿靶区的同时,总结一整套隐伏、半隐伏钨矿床的找矿、评价方法和标志性研究。
5、1963年细脉研究
根据1961年对行洛坑钨矿深入研究课题组的要求,于1963年由福建省地质局第五地质队、三○六队,对花岗岩体中蚀变强烈的细脉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钨品位达到工业要求。
6、1964年详查
从1963年起进行详细勘查,历时3年,于1966年3月由福建省地质局306地质队提交了《福建清流行洛坑钨矿详查报告》,成功地勘探了这个规模巨大的钨矿床,是我国极大的花岗岩细脉浸染型钨矿。
7、1966年获得储量
该报告于1966年12月经福建省国土厅对《行洛坑钨钼矿详查报告》,经省储委审查批准并获得首本采矿许可证。由于该矿区钨矿品位低,且有一半的储量为难以利用的白钨矿,国家无法立项,致使矿区一直未能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8、2002年对呆矿研究
自1966—2002年三十多年间粗放式的开采,那些大脉型矿体经过长期的民采和清流县办矿山的践采,已基本采尽。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行洛坑细脉型钨矿的贫矿资源,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开发行洛坑钨矿建设一个钨矿生产基地,于2002年7月经福建省冶金(控股) 有限责任公司批准了“行洛坑钨矿开发利用进一步调研工作方案”,其中一项内容是对行洛坑钨矿保有资源储量进行核实。
9、2003年储量核实
储量核实工作是在原福建省储委审批的《福建清流行洛坑钨钼矿储量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宁化县钨矿提供的矿山地测资料及了解民采情况。根据行洛坑钨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再经福建省冶金工业设计院和福建省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于2003年6月合编了《福建行洛坑钨矿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于2003年10月9日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评审通过,资源储量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予以套改。由于历史原因,民工乱采滥挖的老硐无资料可查,而这次储量核实,对民采采出的矿石量均为估测可靠性差,但又无法弥补,这是该次储量核实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但又考虑到民采主要是采含黑钨矿石英大脉,只是在采大脉时对脉的两侧细脉型矿体顺带采出一些,其量有限,对保有储量核实的可靠性几乎没有太大影响。所以该次储量核实采取的办法,步骤基本合适,报告编制基本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由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获得《福建省行洛坑钨矿储量核实报告》的评审意见书。
10、2004年获得首次地改露采矿许可证
该报告中所求的保有资源储量可作为露天矿山开采设计、采矿权转让、资产评估的依据,以及矿山由地下坑采改为露采,涉及露采边坡需要申办扩大采矿许可证范围的有利依据。由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获得《福建省行洛坑钨矿储量核实报告》的评审意见书后。于2004年由原来地采变更为露采颁发采矿许可证(正式由厦钨管理至今)。
三、地质概况
1、矿区地质
该矿区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东端闽西北加里东隆起区边缘。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震旦系-寒武系浅变质岩,次为上泥盆统-下二叠统和少量上白垩统-第三系;区域性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发育;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早期花岗岩。行洛坑岩体为同源同期多阶段侵入的分异杂岩体,分南岩体、北岩体和深部隐伏岩体。岩浆侵位是中浅-中深成相花岗岩,而不是浅成-超浅成相斑岩。
2、矿床特征
矿床主要产于花岗岩体内,具多类型组合,有细脉型钨钼矿、大(薄)脉型钨矿、矽卡岩型钨矿等3种类型。其中,细脉型规模巨大,产于南岩体上部,矿体长636m,平均宽159m,极大延深达525m。矿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南东,倾角70°,与岩体产状基本一致。矿石矿物,主要有黑钨矿、白钨矿、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铁闪锌矿、毒砂、辉铋矿、锡石等。钨平均品位为0.233%,黑钨矿占矿床WO3总储量的50.82%,白钨矿占49.18%。钼品位为0.024%。大(薄)脉型钨矿,主要在南岩体的南半部及其旁侧围岩中,同时穿过细脉型矿体和变质岩。已知矿脉有几十条,长数十米至500m,厚0.1~1.40m,延深45~430m,主要矿石矿物为黑钨矿、白钨矿、辉钼矿、锡石、绿柱石等。矿石品位较富,单脉WO3平均为0.557%~3.279%,但分布不均匀。矽卡岩型白钨矿,主要见于南岩体外接触带。矿体呈扁豆状、透镜状,已知极大矿体长度大于300m,厚度为7.35m,主要矿石矿物为白钨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矿石平均品位(WO3)为0.524%。
矿区围岩蚀变较发育,岩体内具面型蚀变,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云母化、水云母-伊利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矿脉两侧具线型蚀变特征,有云英岩化、钾(钠)长石化等;岩体外变质岩中也具面型蚀变特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
矿床类型属花岗岩中充填(交代)细脉浸染型中偏高温钨(钼)矿床,简称为细脉浸染型钨(钼)矿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