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Lee1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Lee19

博文

李兆良答中國社會科學院记者問 - 谁最先发现了美洲?

已有 7253 次阅读 2015-4-28 01:16 |个人分类:科学正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地理大发现, 发现美洲

李兆良答中國社會科學院记者問

【繁体版后面是简体版,请滚动鼠标】

2015422日接中国社会科学院记者姜红君的电邮询问,我在翌日(23日)电邮作答。姜红君用繁体字提出问题,所以我的回答也用繁体字。中国社会科学网在访问我以后,发布了一篇文章《谁,最先发现了美洲?》,作者署名:王悠然,姜红,王晓真

http://www.cssn.cn/bk/bkpd_qklm/bkpd_bkwz/201504/t20150427_1603598.shtml

可能是篇幅所限,很多我提出的重要论据并没有收在文章里。为阐明观点,我把原文发表在《科学网》,只在大浪山/好望角一段增补了一点,以阐明事实,并注明问答双方名字,其余照我发给姜君的电邮原封不动。文後附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的文章链接(2015427日),读者可以对照两者,自己作判断,欢迎赐教。


姜红:您所著《坤輿萬國全圖解密》認為,利瑪竇進獻給明神宗的地圖實際上為中國明代人繪制的地圖。中國人最先達到美洲和澳洲,並繪制地圖,世界地理大發現始於鄭和時代,而鄭和下西洋的零碎信息傳到歐洲,才引發了後來歐洲人的大航海。能否請您簡要講明支持您這一觀點的論據?

李兆良:《坤輿萬國全圖》一直被認為是利瑪竇從歐洲地圖翻譯成中文。但是詳細考據地圖的地名,地理,歐洲歷史,美洲歷史,與歐洲人作為作者有嚴重衝突。最重要的幾點是:

·        利瑪竇作為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生於文藝復興時代的教皇領地(Papal States, 意大利文Stato Pontificio)居然標示教皇領地和文藝復興最重要的地名TuscanyFlorence,與他的身份完全不匹配。自從1400年,TuscanyFlorence成為全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任何一張歐洲地圖都有這些地名。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在這裏創造了傳世的藝術作品。利瑪竇是耶穌會選派來中國的,他不標示教皇領地不是大逆不道嗎?如何還當亞洲傳教的領導人?所以,地圖上的歐洲是1400年文藝復興以前的歐洲,利瑪竇帶200年前的歐洲地理來中國,不是很可笑?這歐洲地理是中國的存檔,應該是元朝,中、歐建交時歐洲人帶來的古地圖。[1]

·        《坤輿萬國全圖》的海洋以中國為中心來命名是正確的。一直有人認為利瑪竇為討好中國人,把中國放在中間,其實西方當時的地圖是東西南北亂套的。唯有《坤輿萬國全圖》正確。正確的地圖不能抄自錯誤的地圖,而自動更正。

·        《坤輿萬國全圖》一共1114地名,一半(包括美洲的一半)沒有出現在同期的西方地圖上。地圖全部用中文標註,這些地名只能是中國人命名的。地名與今天的地理吻合,繪製者一定目擊才能命名,這是明代人到達美洲的確切證據。下面是例子。

·        歐洲人LewisClark開始勘探美洲密西西比河以西部分是1804-1806年,即利瑪竇去世後200年。《坤輿萬國全圖》的北美洲西部地理非常準確,“水潮峰”是阿拉斯加Anchorage附近的潮水與最高的Denali峰,“美灣”是Juneau美麗的峽灣,“雪山”是華盛頓州終年積雪的Mt Ranier,這三個地名的緯度位置、地理,完全與現代的地圖一致。而西方的地圖,在利瑪竇沒有來華以前是沒有這些地名的。以後有,但是翻譯模糊,位置標示錯誤或不肯定。再者,利瑪竇和歐洲人如何知道200年以後才發現的美洲地理?利瑪竇不能抄自錯誤的地圖而得出正確的地理,也不能預知200年以後發現的地理。地名是中文的,因此,《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人原創,西方的地圖抄自原來的《坤輿萬國全圖》。下面解釋《坤輿萬國全圖》的原圖為甚麼成圖於1430年左右。

·        《坤輿萬國全圖》中國部分的地理、地名是永樂與宣德時代的地名,距離萬曆時代早200年。永樂北征時的地名,包括永樂去世的榆木川,在萬曆時代完全沒有任何政治經濟價值,為何標在世界地圖上?越南在1428年(宣德三年)脫離明朝管治,“交趾”更名為“安南”,《坤輿萬國全圖》標示“安南,舊交趾“。萬曆時代早不用“交趾”這名字。上述線索證明地圖是在永樂去世後,特別是宣德三年之後不久完成的。鄭和1430年第七次下西洋,再沒回來,以後明代的皇帝都是年幼登基,宦官內鬥,國庫日虛,重新海禁,再沒有動機與力量進行大航海活動,不會再繪製世界地圖,所以我斷1430年為成圖日期下限。當時地圖應該還存在大內檔案,但是被藏起來,有人向成化皇帝虛報鄭和文獻已毀,以免再下西洋。我認為,萬曆時代,有心的大臣趁利瑪竇來華,佯稱利瑪竇帶來西方地圖,為保存資料,是不得已的。但是,事出倉促,留下許多漏洞。《坤輿萬國全圖》太大,一直沒有詳細資料問世,大家只看輪廓,得出錯誤的闡釋。2004年出版了《利瑪竇世界地圖研究》,2010年,該地圖的高精掃描版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和明尼蘇達州大學網絡上可以看到,我根據歐洲史,美洲史打開了這600年歷史謎團。

·        關於澳洲的證明是從鸚哥地這地名開始的。歐洲是唯一沒有鸚鵡的大陸。《坤輿萬國全圖》在非洲南端對面標示的“鸚哥地”就是澳洲,一直延伸到“南方之地”,Australia的得名是來自拉丁文Australis,意思是南方之地,其實是從中國的命名而來。歐洲官方的說法是1606年荷蘭人第一次到達澳洲。但是,1570年的Ortelius地圖已經有Terra Psittacorum(鸚哥地),標示地點與《坤輿萬國全圖》類似。15世紀的歐洲人首次知道鸚鵡是在中美洲,為何標在南非對岸?而且,《坤輿萬國全圖》實際是1430年成圖的,所以,歐洲地圖是抄自中國的地圖文獻,中國歷代帝皇對鸚鵡有興趣,到澳洲採集,稱之為“鸚哥地”,即今澳洲Kakadu國家公園附近。地理移位也有解釋,這裏從略。《坤輿萬國全圖》在馬來西亞附近有一段“厄蟇”的描述。“厄蟇”,其實是鶴駝(Cassowary),明代人以鳴聲uck-moo命名“厄蟇”(粵語),外形與澳洲鴕鳥Emu相像。Emu譯自厄蟇,中文的鴯鶓是從Emu再錯譯(北方方言)。鴯鶓與鳥鳴無關。澳洲的國鳥應名為澳洲鴕鳥,不是鴯鶓。光從“厄蟇”一詞可以證明明代人知道南美洲和澳洲。我的書《宣德金牌啟示錄-明代開拓美洲》有詳細解釋,在《海交史研究》也有一篇文章詳細討論中國發現澳洲的證據。[2][3]

·      這裏再舉一個例子,證明明代人已經繞過非洲南端。非洲最南端不是歐洲地圖所指的好望角。《坤輿萬國全圖》正確標示“羅經正峰”為最南端,16世紀的西方地圖沒有這名字,後來只翻譯為“Cabo das Agulhas”,葡萄牙文Agulhas是“針”,沒有羅經(羅盤)的語義。鄭和時代,磁北與真北剛好在這裏重合(數據只到1590年,但可以推算),所以中國人命名為“羅經正峰”,意義明確。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兹(Bartholomew Diaz)是第一位欧洲人到达南非南端的,他命名的Cabo das Tormentas(风暴角),回去后,葡萄牙国王改名Cabo da Boa Esperança (好望角)1570Ortelius的地图标注“好望角”。迪亚兹之后80年,风暴角这地名,已经消失在欧洲地图上。假如利玛窦翻译自Ortelius的地图,为什么不翻译成“好望角”,改成“大浪山角”呢?《坤輿萬國全圖》标志“大浪山角”,按照当地经常性的大浪命名,很贴切,应该是原来中国人命名,“风暴角”是从中文翻译过去。所以该图根本不是利玛窦翻译自西方地图,是明代中国人的作品,早于迪亚兹时代。[4]再次证明中国人明代已经越过非洲南端。

 

《坤輿萬國全圖》上還有很多證據,無法在這裏一一介紹。除了地圖,還有很多文物與文化遺存的證據,在《宣德金牌啟示錄》一書詳細討論。


姜红:美國Hendon M. HarrisIII 先生根據自己收集的系列中國古地圖( Harris Map Collection)並進行相關研究後著述指出,中國人很早就已經發現並到達美洲,其女兒Charlotte Harris Rees繼續進行研究並於2005年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此事進行演講。在演講中,Charlotte女士甚至認為在公元前2000多年之時,中國人已經與美洲有所往來,並且以兩地的物種為例加以佐證。您對此如何看待?

李兆良:我是2006年才參入鄭和研究的。2010年,我在馬六甲會議上認識Charlotte Rees女士(社会科学网误植为Reese。她父親根據《山海經》的圖,認為中國人更早到美洲。Charlotte還特別到美洲西部去實地考察。我覺得,《山海經》離開近代太遙遠,許多證據很模糊,年代無法確證。不過,美洲的原住民的確來自遠古的亞洲,當時“中國”一詞還沒有,這些美洲原住民與中國人的生物基因與文化基因有密切關聯。美洲原住民有二十八宿,[5]  結繩記事,[6]社稷等中華文化符號。最近美國出土有明顯春秋到漢代特徵的玉刀與玉璧。這些文物,美國官方不宣揚,一直隱瞞,因為與“先到先得”的殖民口號有衝突。其次,假如已經公開,就說是華工來美遺下的。不過,這些文物越來越多,而且文化因子是原住民群體保留的,不能說某個人帶來。我的《宣德金牌》一書就是談這些證據。


姜红:英國孟席斯(Gavin Menzies)先生已經就此事寫過幾本書,最新的2013年的著作《誰發現了美洲》(WhoDiscovered America)中特別提出了北京律師劉剛先生收集的一張《天下全輿總圖》,認為這是1418年間一幅《天下諸番識貢圖》的仿繪品,仿繪時間為1763年。但是也有專家認為,此地圖所依據的根本不是鄭和時代的中國地圖,而是17世紀開始歐洲繪制的世界地圖。您怎麽看?

李兆良:我在2002年認識孟席斯,他的“1421-中國發現世界”一書還沒有正式出版,就送了我一本。以一位英國人,能仗義為中國講話,做了破冰的工作,是值得欽佩的。他的背景是潛艇艇長,不懂中文,對中國歷史了解不深,不是科學出身,求證方面不夠嚴謹,他的書有不少誤解的地方,被學者們攻擊得很厲害。科研允許犯錯,逐步接近真理,因此,我認為對他應該諒解,只看缺點,不及其餘,就遺漏重要的線索了。

關於《天下諸番識貢圖》(一般簡稱1418地圖),我認為不能過分看重。1418地圖太簡單,加利福尼亞繪成海島,是當時西方地圖的通病,1699年以後才弄清楚加利福尼亞是半島。我也認為1418地圖是17-18世紀西方製作,翻譯為中文的。這種情形發生很多,明清交接,中國文獻損失太多。我認為《坤輿萬國全圖》成圖於1428-1430年左右,已經解決了明代大航海到達美洲的問題,1418地圖的對錯,已經無需討論了。

順帶要提,經緯度,球形投影都是中國的發明,不是西方來的,從下面一例可以看出來。傳教士衛匡國(Martino Martini1643年來華,不到10年,回去歐洲,出版了Novus Atlas  Sinensis (中國新地圖集),他被稱為“Le père Martini, cartographe de la Chine”(中國地理學之父)單人匹馬,在明末清初動亂中,走遍全中國測繪是完全不可能的。這本地圖集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歷經千年以上累積的測量,根據地方志匯編而成,我有文章解釋。該地圖集裡17張地圖,包括全中國地圖上的經緯度,球形投影,不可能是衛匡國的作品,只能是中國人的作品,從這地圖集知道經緯度,球形投影是中國發明的。衛匡國唯一能做是翻譯中國繪製的地圖,翻譯地圖與測繪地圖需時相差何止千萬倍,他應該是“學習中國地理的神父”。[7]


姜红:西方學界主流並不認同以上觀點,有人認為孟席斯是“偽史學”,您如何看待?即使姑且不論中國人是否真的先於歐洲人發現美洲新大陸,您認為“歐洲中心主義”的想法或是先入為主的偏見是否有可能干擾史學研究還原歷史真相?美洲鄭和學會如何致力於打破歐洲中心主義的理念?

李兆良:西方不認同上面三位的觀點,我是知道的,也無法替他們辯護。除了大家的結論是中國人比歐洲人更早到達美洲,我和其他三位的背景,取材,研究方法都不一樣,我只能對自己的研究負責。

我搞科研出身,深知要推翻600年的歷史經典定案,不能隨便講話,舉出的證據,都是經過多方互證,無法爭辯的。我採用的材料是1516世紀西方地理大發現的目擊者原作原文,不是第三者的演繹,每種文獻,我盡量找第一版,未經改寫演繹的版本。過去十年內互聯網發展,公開了這些文獻,不過,在國內很難獲得,因此國內學者要印證我的研究,有一定困難。我參考了600張以上的各國繪製的地圖,參考的文獻包括西班牙,葡萄牙,英,法,意大利,拉丁等各種文字,第一代西方航海家及助手的筆記。親自到美洲原住民切諾基、卡托巴等居留地去考察,學習他們的語言,參照了歐、亞、美各大博物館的文物、畫作,利用Youtube,谷歌地球等,世界各地旅遊人士的照片、視頻。這些工具,在國內是不易獲得的。1800年以後的美國文獻,由於利益問題,受過編刪,使用要特別小心。一些國內學者對我的新說猶疑,因為資料缺乏,媒體報導不實,張冠李戴,有些還以為我討論的《坤輿萬國全圖》是1418地圖,混淆視聽,以訛傳訛,造成申辯的困難。

2010年第一屆國際鄭和學術會議,我提出的論文,至今沒有人能提出反對意見。我在美國,台灣,香港,大陸,各大學院校學術團體,一共講過近30場報告。在美國,聽眾多是歷史學,人類學,考古學的教授學者。我的論文登載在Academia.edu,半年內被50個國家的學者下載1600次以上。被世界地圖學學者認為權威的地圖歷史網站MapHist.nl,在我的論文發布後一年,宣布於20151月永久關閉,現在如期屏蔽,不留存檔。因為所有西方地圖歷史的論文,討論帖子,完全是基於原發性的錯誤,即認為托勒密(Ptolemy)是地理學祖師,墨卡托(Mercator)是現代地圖學之父。墨卡托的北極圈地圖(1595)嚴重錯誤,比較正確的《坤輿萬國全圖》,西方地圖歷史的構架全部崩潰。[8]  地圖歷史網站,無法逐一更正所有的討論帖子,只好關閉。世界各國圖書館,地圖學家,美國國會圖書館,應用很多這網站的材料,現在全部點空。西方地圖歷史網站關閉,是默認歷史錯誤的開始。誰真誰偽,已見分曉。

明代中國在大航海之後,地圖學有飛躍的發展,球体投影繪圖,應該是這時候產生的。部分信息傳到歐洲,引起西方的航海活動。以後,除非承認《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作品,承認中國是現代地圖學發明者,承認明代大航海是地理大發現的先行者,西方地圖歷史学無法繼續。[9]  

英國人在美國的第一殖民地詹姆斯敦(Jamestown),考古最下的文化層,發現洪武至永樂年間的民窯青花碗,央視在當地拍攝的影視還出現竹筒,美國是沒有原生竹子的,英國人不用筷子與碗進食,不會從歐洲帶來碗與筷子筒。這竹筒與碗一同與其他出土文物展示,應該是明代船員帶來的食具,這些是明代人在美洲定居的證據之一。[10]  美國東南有中國發展了幾千年,特有的龍窯、水碓、鹼性釉等制陶技術,以中國畝量制度開墾的古稻田,旗幟,[11]婚俗,葬俗,動植物交流,語言等方面的證據。美國與加拿大西北有大量中國銅錢,其中明代的只有永樂通寶。這些證據綜合起來,不能都用偶然發生來解釋。现在考古方法和点子很多,除非美国禁止考古,中国文化的遗存会继续出现,打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神话。

西方中心主義者是堅持“先入為主”,設法阻攔任何反對“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聲音,攻擊上面三位,同時也把我歸入同夥。加拿大有兩家有名大學,禁止我去做報告,違反了學術自由的宗旨,以後難過的不會是我。但是西方中心主義者無法正面攻擊我,因為我的證據是實在的,是歐洲人自己的原始記錄,無可辯駁。我曾希望通過孟席斯,要求英國皇家地理學會舉辦國際研討會,在世界媒體前面公開辯論,理清真相。但是,他因健康問題,沒有辦到。201411月,美國電視節目“美國出土”播放訪問8分鐘,我的宣德金牌與《坤輿萬國全圖》已經折服了主持人。這節目全球發布,發揮很大作用。

科研是不停進展的。我的結論是根據目前所有能獲得的證據。日後有新的發展,與我的學說有衝突,我絕對以可靠的客觀證據為依歸。但是,現在所有的證據,沒有理由再相信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利瑪竇帶來世界地理,鄭和止於東非。真相是:明代大航海環球航行,測繪世界地圖,到達美洲,地圖學是中國發明。必須還原、更正世界史。

美洲鄭和學會是很小的組織,他們推選我做會長,是聽過我四次很長的報告後的決定,每次2-3小時。我以一個外州人,擔任他們的會長是第一次。希望從這起點,逐步擴大影響。現在學會的會員積極支持,將會有好的發展。我希望通過美洲鄭和學會與其他國內外團體合作,進一步推動還原歷史的工作。其中一項是希望能促成中美合作,對南卡羅萊納州中國古稻田進行考古研究,中國、穆斯林的文化符號在這裏周圍300里,頻繁出現,我相信這裏是明代華人登陸定居的基地。

2013年,我在北京外交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台灣中央研究院做了報告,引起很正面的反響,期望社會科學院能支持。沒有專業的討論,媒體是不敢觸動這麼大的課題的。唯有鼓勵討論,鼓勵參與,讓大眾媒體傳播,才能共同更正600年的歷史錯誤。還原600年明代大航海歷史,關乎所有國內外華人心態,民氣,對後代的文化教育,國際公義,中國在國際的地位,創新經濟,均有重大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2015625日,我蒙外交學院陳奉林教授邀請,將在东方历史上的海洋意识与国家发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作主題報告,另外會在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做報告,日期未定。627日在李可染美術館演講。我會在621左右到達北京,28日離開,到廈門大學講一周的濃縮課程,談歷史與新聞真偽的思辨。除已經定下的報告會,我在北京的時間比較自由,假如社會科學院的朋友有興趣可以參加上述演講,或者另外安排公開或私下交流,我非常歡迎。


著作:

李兆良:《坤輿萬國全圖解密:明代測繪世界》聯經出版社, 2012

李兆良:《宣德金牌啟示錄:明代開拓美洲》聯經出版社,2013

 

博客網:

http://blog.sina.com.cn/asiawind1新浪網

http://blog.sciencenet.cn/u/SLLee19  科學網

 

簡歷:

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2746526.htm

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5%85%86%E8%89%AF

 

(附注:您的問題是用繁體字寫的,所以,我的答問也盡量用繁體字。我對簡繁之爭的立場是:不以繁簡做政治立場的分野,初步學習以簡入手,深度研究要懂繁體(正體,宋體),特別是研究歷史。我的書用繁體字在台灣出版,是因為當時大陸沒有適當的出版社承擔。我很希望能在國內專業單位支持下出簡體版,在大陸普及。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点文章《谁,最先发现了美洲》:

http://www.cssn.cn/bk/bkpd_qklm/bkpd_bkwz/201504/t20150427_1603598.shtml


[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73546.html

[2]李兆良 .《中国发现澳洲鹦哥地、厄蟆、火鸡的启示》 .泉州 :海交史研究编委会 2012 60-84

[3]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0509.html

[4]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69936.html

[5]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3131.html

[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3202.html

[7]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18395.html

[8]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8282.html

[9]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80383.html

[10]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0793.html

[1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3654.html

========================

(简体版)

李兆良答中国社会科学院记者问 - 谁最先发现了美洲?

2015年4月22日接中国社会科学院记者姜红君的电邮询问,我在翌日(23日)电邮作答。姜红君用繁体字提出问题,所以我的回答也用繁体字。中国社会科学网在访问我以后,发布了一篇文章《谁,最先发现了美洲?》,作者署名:王悠然,姜红,王晓真。

http://www.cssn.cn/bk/bkpd_qklm/bkpd_bkwz/201504/t20150427_1603598.shtml

可能是篇幅所限,很多我提出的重要论据并没有收在文章里。为阐明观点,我把原文发表在《科学网》,只在大浪山/好望角一段增补了一点,以阐明事实,并注明问答双方名字,其余照我发给姜君的电邮原封不动。文后附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的文章链接(2015年4月27日),读者可以对照两者,自己作判断,欢迎赐教。


姜红:您所著《坤舆万国全图解密》认为,利玛窦进献给明神宗的地图实际上为中国明代人绘制的地图。中国人最先达到美洲和澳洲,并绘制地图,世界地理大发现始于郑和时代,而郑和下西洋的零碎信息传到欧洲,才引发了后来欧洲人的大航海。能否请您简要讲明支持您这一观点的论据?

李兆良:《坤舆万国全图》一直被认为是利玛窦从欧洲地图翻译成中文。但是详细考据地图的地名,地理,欧洲历史,美洲历史,与欧洲人作为作者有严重冲突。最重要的几点是:

·        利玛窦作为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生于文艺复兴时代的教皇领地(Papal States, 意大利文Stato Pontificio)居然不标示教皇领地和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地名Tuscany,Florence,与他的身份完全不匹配。自从1400年,Tuscany的Florence成为全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任何一张欧洲地图都有这些地名。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在这里创造了传世的艺术作品。利玛窦是耶稣会选派来中国的,他不标示教皇领地不是大逆不道吗?如何还当亚洲传教的领导人?所以,地图上的欧洲是1400年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利玛窦带200年前的欧洲地理来中国,不是很可笑?这欧洲地理是中国的存档,应该是元朝,中、欧建交时欧洲人带来的古地图。[1]

·        《坤舆万国全图》的海洋以中国为中心来命名是正确的。一直有人认为利玛窦为讨好中国人,把中国放在中间,其实西方当时的地图是东西南北乱套的。唯有《坤舆万国全图》正确。正确的地图不能抄自错误的地图,而自动更正。

·        《坤舆万国全图》一共1114地名,一半(包括美洲的一半)没有出现在同期的西方地图上。地图全部用中文标注,这些地名只能是中国人命名的。地名与今天的地理吻合,绘制者一定目击才能命名,这是明代人到达美洲的确切证据。下面是例子。

·        欧洲人Lewis和Clark开始勘探美洲密西西比河以西部分是1804-1806年,即利玛窦去世后200年。《坤舆万国全图》的北美洲西部地理非常準确,“水潮峰”是阿拉斯加Anchorage附近的潮水与最高的Denali峰,“美湾”是Juneau美丽的峡湾,“雪山”是华盛顿州终年积雪的Mt Ranier,这三个地名的纬度位置、地理,完全与现代的地图一致。而西方的地图,在利玛窦没有来华以前是没有这些地名的。以后有,但是翻译模糊,位置标示错误或不肯定。再者,利玛窦和欧洲人如何知道200年以后才发现的美洲地理?利玛窦不能抄自错误的地图而得出正确的地理,也不能预知200年以后发现的地理。地名是中文的,因此,《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人原创,西方的地图抄自原来的《坤舆万国全图》。下面解释《坤舆万国全图》的原图为甚么成图於1430年左右。

·        《坤舆万国全图》中国部分的地理、地名是永乐与宣德时代的地名,距离万历时代早200年。永乐北征时的地名,包括永乐去世的榆木川,在万历时代完全没有任何政治经济价值,为何标在世界地图上?越南在1428年(宣德三年)脱离明朝管治,“交趾”更名为“安南”,《坤舆万国全图》标示“安南,旧交趾“。万历时代早不用“交趾”这名字。上述线索证明地图是在永乐去世后,特別是宣德三年之后不久完成的。郑和1430年第七次下西洋,再没回来,以后明代的皇帝都是年幼登基,宦官内斗,国库日虚,重新海禁,再没有动机与力量进行大航海活动,不会再绘制世界地图,所以我断1430年为成图日期下限。当时地图应该还存在大内档案,但是被藏起来,有人向成化皇帝虚报郑和文献已毁,以免再下西洋。我认为,万历时代,有心的大臣趁利玛窦来华,佯称利玛窦带来西方地图,为保存资料,是不得已的。但是,事出仓促,留下许多漏洞。《坤舆万国全图》太大,一直没有详细资料问世,大家只看轮廓,得出错误的阐释。2004年出版了《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2010年,该地图的高精扫描版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明尼苏达州大学网络上可以看到,我根据欧洲史,美洲史打开了这600年历史谜团。

·        关于澳洲的证明是从鹦哥地这地名开始的。欧洲是唯一没有鹦鹉的大陆。《坤舆万国全图》在非洲南端对面标示的“鹦哥地”就是澳洲,一直延伸到“南方之地”,Australia的得名是来自拉丁文Australis,意思是南方之地,其实是从中国的命名而来。欧洲官方的说法是1606年荷兰人第一次到达澳洲。但是,1570年的Ortelius地图已经有Terra Psittacorum(鹦哥地),标示地点与《坤舆万国全图》类似。15世纪的欧洲人首次知道鹦鹉是在中美洲,为何标在南非对岸?而且,《坤舆万国全图》实际是1430年成图的,所以,欧洲地图是抄自中国的地图文献,中国历代帝皇对鹦鹉有兴趣,到澳洲采集,称之为“鹦哥地”,即今澳洲Kakadu国家公园附近。地理移位也有解释,这里从略。《坤舆万国全图》在马来西亚附近有一段“厄蟇”的描述。“厄蟇”,其实是鹤驼(Cassowary),明代人以鸣声uck-moo命名“厄蟇”(粤语),外形与澳洲鸵鸟Emu相像。Emu译自厄蟇,中文的鸸鹋是从Emu再错译(北方方言)。鸸鹋与鸟鸣无关。澳洲的国鸟应名为澳洲鸵鸟,不是鸸鹋。光从“厄蟇”一词可以证明明代人知道南美洲和澳洲。我的书《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有详细解释,在《海交史研究》也有一篇文章详细讨论中国发现澳洲的证据。[2][3]

·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证明明代人已经绕过非洲南端。非洲最南端不是欧洲地图所指的好望角。《坤舆万国全图》正确标示“罗经正峰”为最南端,16世纪的西方地图没有这名字,后来只翻译为“Cabo das Agulhas”,葡萄牙文Agulhas是“针”,没有罗经(罗盘)的语义。郑和时代,磁北与真北刚好在这里重合(数据只到1590年,但可以推算),所以中国人命名为“罗经正峰”,意义明确。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兹(Bartholomew Diaz)是第一位欧洲人到达南非南端的,他命名的Cabo das Tormentas(风暴角),回去后,葡萄牙国王改名Cabo da Boa Esperança (好望角)。1570年Ortelius的地图标注“好望角”。迪亚兹之后80年,风暴角这地名,已经消失在欧洲地图上。假如利玛窦翻译自Ortelius的地图,为什么不翻译成“好望角”,改成“大浪山角”呢?《坤舆万国全图》标志“大浪山角”,按照当地经常性的大浪命名,很贴切,应该是原来中国人命名,“风暴角”是从中文翻译过去。所以该图根本不是利玛窦翻译自西方地图,是明代中国人的作品,早于迪亚兹时代。[4]再次证明中国人明代已经越过非洲南端。

《坤舆万国全图》上还有很多证据,无法在这里一一介绍。除了地图,还有很多文物与文化遗存的证据,在《宣德金牌启示录》一书详细讨论。


姜红:美国Hendon M. HarrisIII 先生根据自己收集的系列中国古地图( Harris Map Collection)并进行相关研究后著述指出,中国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并到达美洲,其女儿Charlotte Harris Rees继续进行研究并於2005年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此事进行演讲。在演讲中,Charlotte女士甚至认为在公元前2000多年之时,中国人已经与美洲有所往来,并且以两地的物种为例加以佐证。您对此如何看待?

李兆良:我是2006年才参入郑和研究的。2010年,我在马六甲会议上认识Charlotte Rees女士(社会科学网误植为Reese)。她父亲根据《山海经》的图,认为中国人更早到美洲。Charlotte还特別到美洲西部去实地考察。我觉得,《山海经》离开近代太遥远,许多证据很模糊,年代无法确证。不过,美洲的原住民的确来自远古的亚洲,当时“中国”一词还没有,这些美洲原住民与中国人的生物基因与文化基因有密切关联。美洲原住民有二十八宿,[5]  结绳记事,[6]社稷等中华文化符号。最近美国出土有明显春秋到汉代特征的玉刀与玉璧。这些文物,美国官方不宣扬,一直隐瞒,因为与“先到先得”的殖民口号有冲突。其次,假如已经公开,就说是华工来美遗下的。不过,这些文物越来越多,而且文化因子是原住民群体保留的,不能说某个人带来。我的《宣德金牌》一书就是谈这些证据。


姜红:英国孟席斯(Gavin Menzies)先生已经就此事写过几本书,最新的2013年的著作《谁发现了美洲》(WhoDiscovered America)中特別提出了北京律师刘刚先生收集的一张《天下全舆总图》,认为这是1418年间一幅《天下诸番识贡图》的仿绘品,仿绘时间为1763年。但是也有专家认为,此地图所依据的根本不是郑和时代的中国地图,而是17世纪开始欧洲绘制的世界地图。您怎么看?

李兆良:我在2002年认识孟席斯,他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还没有正式出版,就送了我一本。以一位英国人,能仗义为中国讲话,做了破冰的工作,是值得钦佩的。他的背景是潜艇艇长,不懂中文,对中国历史了解不深,不是科学出身,求证方面不够严谨,他的书有不少误解的地方,被学者们攻击得很厉害。科研允许犯错,逐步接近真理,因此,我认为对他应该谅解,只看缺点,不及其余,就遗漏重要的线索了。

关于《天下诸番识贡图》(一般简称1418地图),我认为不能过分看重。1418地图太简单,加利福尼亚绘成海岛,是当时西方地图的通病,1699年以后才弄清楚加利福尼亚是半岛。我也认为1418地图是17-18世纪西方制作,翻译为中文的。这种情形发生很多,明清交接,中国文献损失太多。我认为《坤舆万国全图》成图於1428-1430年左右,已经解决了明代大航海到达美洲的问题,1418地图的对错,已经无需讨论了。

顺带要提,经纬度,球形投影都是中国的发明,不是西方来的,从下面一例可以看出来。传教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43年来华,不到10年,回去欧洲,出版了Novus Atlas  Sinensis (中国新地图集),他被称为“Le père Martini, cartographe de la Chine” (中国地理学之父)。单人匹马,在明末清初动乱中,走遍全中国测绘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本地图集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历经千年以上累积的测量,根据地方志汇编而成,我有文章解释。该地图集里17张地图,包括全中国地图上的经纬度,球形投影,不可能是卫匡国的作品,只能是中国人的作品,从这地图集知道经纬度,球形投影是中国发明的。卫匡国唯一能做是翻译中国绘制的地图,翻译地图与测绘地图需时相差何止千万倍,他应该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神父”。[7]


姜红:西方学界主流并不认同以上观点,有人认为孟席斯是“伪史学”,您如何看待?即使姑且不论中国人是否真的先于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您认为“欧洲中心主义”的想法或是先入为主的偏见是否有可能干扰史学研究还原历史真相?美洲郑和学会如何致力於打破欧洲中心主义的理念?

李兆良:西方不认同上面三位的观点,我是知道的,也无法替他们辩护。除了大家的结论是中国人比欧洲人更早到达美洲,我和其他三位的背景,取材,研究方法都不一样,我只能对自己的研究负责。

我搞科研出身,深知要推翻600年的历史经典定案,不能随便讲话,举出的证据,都是经过多方互证,无法争辩的。我采用的材料是15至16世纪西方地理大发现的目击者原作原文,不是第三者的演绎,每种文献,我尽量找第一版,未经改写演绎的版本。过去十年内互联网发展,公开了这些文献,不过,在国内很难获得,因此国内学者要印证我的研究,有一定困难。我参考了600张以上的各国绘制的地图,参考的文献包括西班牙,葡萄牙,英,法,意大利,拉丁等各种文字,第一代西方航海家及助手的笔记。亲自到美洲原住民切诺基、卡托巴等居留地去考察,学习他们的语言,参照了欧、亚、美各大博物馆的文物、画作,利用Youtube,谷歌地球等,世界各地旅游人士的照片、视频。这些工具,在国内是不易获得的。1800年以后的美国文献,由于利益问题,受过编删,使用要特別小心。一些国内学者对我的新说犹疑,因为资料缺乏,媒体报导不实,张冠李戴,有些还以为我讨论的《坤舆万国全图》是1418地图,混淆视听,以讹传讹,造成申辩的困难。

2010年第一届国际郑和学术会议,我提出的论文,至今没有人能提出反对意见。我在美国,台湾,香港,大陆,各大学院校学术团体,一共讲过近30场报告。在美国,听众多是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的教授学者。我的论文登载在Academia.edu,半年内被50个国家的学者下载1600次以上。被世界地图学学者认为权威的地图历史网站MapHist.nl,在我的论文发布后一年,宣布於2015年1月永久关闭,现在如期屏蔽,不留存档。因为所有西方地图历史的论文,讨论帖子,完全是基於原发性的错误,即认为托勒密(Ptolemy)是地理学祖师,墨卡托(Mercator)是现代地图学之父。墨卡托的北极圈地图(1595)严重错误,比较正确的《坤舆万国全图》,西方地图历史的构架全部崩溃。[8]  地图历史网站,无法逐一更正所有的讨论帖子,只好关闭。世界各国图书馆,地图学家,美国国会图书馆,应用很多这网站的材料,现在全部点空。西方地图历史网站关闭,是默认历史错误的开始。谁真谁伪,已见分晓。

明代中国在大航海之后,地图学有飞跃的发展,球体投影绘图,应该是这时候产生的。部分信息传到欧洲,引起西方的航海活动。以后,除非承认《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作品,承认中国是现代地图学发明者,承认明代大航海是地理大发现的先行者,西方地图历史学无法继续。[9]  

英国人在美国的第一殖民地詹姆斯敦(Jamestown),考古最下的文化层,发现洪武至永乐年间的民窑青花碗,央视在当地拍摄的影视还出现竹筒,美国是没有原生竹子的,英国人不用筷子与碗进食,不会从欧洲带来碗与筷子筒。这竹筒与碗一同与其他出土文物展示,应该是明代船员带来的食具,这些是明代人在美洲定居的证据之一。[10]  美国东南有中国发展了几千年,特有的龙窑、水碓、碱性釉等制陶技术,以中国亩量制度开垦的古稻田,旗帜,[11]婚俗,葬俗,动植物交流,语言等方面的证据。美国与加拿大西北有大量中国铜钱,其中明代的只有永乐通宝。这些证据综合起来,不能都用偶然发生来解释。现在考古方法和点子很多,除非美国禁止考古,中国文化的遗存会继续出现,打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神话。

西方中心主义者是坚持“先入为主”,设法阻拦任何反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声音,攻击上面三位,同时也把我归入同伙。加拿大有两家有名大学,禁止我去做报告,违反了学术自由的宗旨,以后难过的不会是我。但是西方中心主义者无法正面攻击我,因为我的证据是实在的,是欧洲人自己的原始记录,无可辩驳。我曾希望通过孟席斯,要求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举办国际研讨会,在世界媒体前面公开辩论,理清真相。但是,他因健康问题,没有办到。2014年11月,美国电视节目“美国出土”播放访问8分钟,我的宣德金牌与《坤舆万国全图》已经折服了主持人。这节目全球发布,发挥很大作用。

科研是不停进展的。我的结论是根据目前所有能获得的证据。日后有新的发展,与我的学说有冲突,我绝对以可靠的客观证据为依归。但是,现在所有的证据,没有理由再相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利玛窦带来世界地理,郑和止于东非”。真相是:明代大航海环球航行,测绘世界地图,到达美洲,地图学是中国发明。必须还原、更正世界史。

美洲郑和学会是很小的组织,他们推选我做会长,是听过我四次很长的报告后的决定,每次2-3小时。我以一个外州人,担任他们的会长是第一次。希望从这起点,逐步扩大影响。现在学会的会员积极支持,将会有好的发展。我希望通过美洲郑和学会与其他国内外团体合作,进一步推动还原历史的工作。其中一项是希望能促成中美合作,对南卡罗莱纳州中国古稻田进行考古研究,中国、穆斯林的文化符号在这里周围300里,频繁出现,我相信这里是明代华人登陆定居的基地。

2013年,我在北京外交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台湾中央研究院做了报告,引起很正面的反响,期望社会科学院能支持。没有专业的讨论,媒体是不敢触动这么大的课题的。唯有鼓励讨论,鼓励参与,让大众媒体传播,才能共同更正600年的历史错误。还原600年明代大航海历史,关乎所有国内外华人心态,民气,对后代的文化教育,国际公义,中国在国际的地位,创新经济,均有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015年6月25日,我蒙外交学院陈奉林教授邀请,将在“东方历史上的海洋意识与国家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主题报告,另外会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做报告,日期未定。6月27日在李可染美术馆演讲。我会在6月21左右到达北京,28日离开,到厦门大学讲一周的浓缩课程,谈历史与新闻真伪的思辨。除已经定下的报告会,我在北京的时间比较自由,假如社会科学院的朋友有兴趣可以参加上述演讲,或者另外安排公开或私下交流,我非常欢迎。


著作:

李兆良:《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联经出版社, 2012。

李兆良:《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联经出版社,2013。

 

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asiawind1新浪网

http://blog.sciencenet.cn/u/SLLee19  科学网

 

简历:

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2746526.htm

维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5%85%86%E8%89%AF

 

(附注:您的问题是用繁体字写的,所以,我的答问也尽量用繁体字。我对简繁之争的立场是:不以繁简做政治立场的分野,初步学习以简入手,深度研究要懂繁体(正体,宋体),特別是研究历史。我的书用繁体字在台湾出版,是因为当时大陆没有适当的出版社承担。我很希望能在国内专业单位支持下出简体版,在大陆普及。)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点文章《谁,最先发现了美洲》:

http://www.cssn.cn/bk/bkpd_qklm/bkpd_bkwz/201504/t20150427_1603598.shtml


[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73546.html

[2]李兆良 .《中国发现澳洲鹦哥地、厄蟆、火鸡的启示》 .泉州 :海交史研究编委会 2012 60-84

[3]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0509.html

[4]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69936.html

[5]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3131.html

[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3202.html

[7]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18395.html

[8]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8282.html

[9]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80383.html

[10]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0793.html

[1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365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85701.html

上一篇:国务院张璐的经典翻译
下一篇:墨西哥古迹发现地宫水银呈河流湖泊状
收藏 IP: 107.214.137.*| 热度|

35 贺江舟 徐磊 姬扬 武夷山 马德义 檀成龙 陈冬生 汪育才 杨正瓴 戴德昌 蔡小宁 史晓雷 刘波 吴世凯 钟灿涛 徐晓 周可真 李天成 陆绮 王书宗 黄安年 麻庭光 田云川 陈飞 梁光河 徐耀 曾杰 侯成亚 xpst huazai2068 icgwang laijianshan chenhuansheng tuner pppoe20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2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