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问:你真的把地图历史网站打垮了吗?
网主不会告诉你。我只能说,西方地图历史的理论基础是错的,充满漏洞,无法站得住脚。明代人才是现代地图学的创始人。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如何用逻辑推理,定量分析,作历史侦探。
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Waldseemueller 1507)2007年,美国花了一千万美元,从德国买来这孤本。陈丹阳《关于美洲的发现问题》一文曾有不少篇幅谈这幅地图。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47503-844035.html
引用一本书,把无从解释的“发现”称为“精神发现”(mental discovery)
Waldseemueller 1507
注意图的左方,美洲的西边有一个大海洋,今天称太平洋。奇怪是,1507年,欧洲人还不晓得太平洋,以为美洲是亚洲(印度),为何整个太平洋出现在地图上?后来的1516年的Waldseemueller Carta Mariner又莫名其妙把这大海洋删掉,表示作者拿不准究竟是否有这大海洋。这哪里是探险者所为?欧洲人还没有“发现”太平洋,他知道这是大海洋,是有别的信息告诉他。是谁先知道太平洋?
Waldseemueller 1516 Carta Mariner
欧洲人什么时候才到达太平洋?所有西方历史书都告诉我们,西班牙人巴尔博亚(Balboa)是第一个欧洲人看到(发现)太平洋的。1513年,他从墨西哥湾把一艘小船用人力硬拖到太平洋那边。巴拿马运河1914年完成,是400年后的事情,要通过巴拿马地峡,要翻山越岭。人力能搬运的船,不可能是大帆船,只能是坐几个人,不能航行大洋的独木舟类的小船。
整个美洲的东海岸,从北到南,起码有15000公里以上(缅恩州到佛罗里达的海岸线是3330公里)。巴尔博亚在哥伦布刚刚到达美洲后21年,第一次航行就瞄准巴拿马地峡,是谁告诉他這里有地峡可通另一个海洋?他连另一边是海洋也不应知道。这叫探险吗?只能是按图索骥。
站在海平线上,大概可辨周围5公里,站在船桅杆上,大概可见20公里,所以巴尔博亚能见到的是方圆1200 平方公里。巴尔博亚只是在巴拿马南面的海湾里转了一圈,就断定这是大海洋,把1200 平方公里的水域扩展为165百万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即137,500倍。他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个大湖?除非他有别的信息。是谁先知道太平洋?
巴尔博亚首次到达太平洋的路线图
明代《山海舆地全图》注“沧溟宗”(《三才图会》),意思是世界最大的海洋。但是,利玛窦1602年呈给万历的《坤舆万国全图》上面没有沧溟宗,几段文字占用了篇幅。本来还有空白可以把这名字放进去,缺掉这名字,表示利玛窦不懂“沧溟宗”是什么意思。绘制世界地图,怎么可以漏掉最大的海洋?所以利玛窦不可能是《坤舆万国全图》的作者,也不是《山海舆地全图》的作者。沧溟宗是明代人命名,没有渡过,如何知道这是最大的海洋?
很清楚,《坤舆万国全图》的原作者,只能是明代中国人,他们已经渡过这大海洋,命名“沧溟宗”。渡过太平洋,就回家了,这是明代人环球航行的证据,所以他们才能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Novus Atlas Sinensis”
前面有一篇文章谈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18209.html
卫匡国在中国9年(1642-1651),他回到欧洲后绘制了中国地图集,被称为“中国地理学之父”(Le Père Martini, cartographe de la Chine)。让我们算一下,卫匡国是如何测绘的。
中国面积: 9.707 百万平方公里(现代)
-新疆面积: 1.665 百万平方公里
-西藏面积: 1.228 百万平方公里
中原面积: 6.814 百万平方公里(明代)
假设:明代交通工具为马,平均速度最快每小时10公里。假设全国是平地,没有攀山涉水的麻烦,假设每小时测绘10平方公里,其实10平方公里的测量要比走直线10公里的工作量多好几倍。假设每天工作24小时,不眠不吃,测绘中原需要78年!假如每天工作8小时,需要233年才能完成测绘中原的任务。上述的假设,还没有算停下来测量,计算,记录,绘制的时间。欧洲人要在中国测绘,还要克服各地方言沟通问题,地方政治问题。要认真算起来,卫匡国要测绘全中国的地图,需要一千年以上!更何况卫匡国在中国的时期是明末清初,中国最混乱的时代。9年完成1000年的工作量,真是非神迹不可。
根据这样简单的推理计算,卫匡国是无法测绘中国地理,完成全中国地图的。卫匡国唯一能做的是把中国原有的地图翻译成外文,即是说,明代人绘制的地图已经具备经纬度,球形投影等现代地图学的方法,不是墨卡托发明,不是利玛窦带来的。同样,《坤舆万国全图》这世界地图上的经纬度,当然也只能是明代中国人的测绘。测绘地理与翻译地图是天渊之别。法文Le Père,翻译为神父或父亲。卫匡国应该是绘制(翻译)中国地图的“神父”,不是中国地理学之父。无人觉察这么简单的数学推理和翻译错误,中外文献沿用了近400年!
读者诸君,不要随便相信我的话,自己运算一下,找这些地图对照一下,看看对不对。
以上只是少数的例子。很抱歉,打破了一些人把西方科技学说奉为神明的美梦。不要谈神迹,科学人,还是做科学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很多大学的校训,博学与笃行比较容易,最重要的是中间三条:审问,慎思,明辨。不审问,不慎思,不明辨,称不上科学精神。
比历史翻案更重要是培养审问,慎思,明辨的科学精神,培养挑战一切不合理的“经典”的精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