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了《中国科技是不是超越西方1500年- 让数据说话》一文和部分评论(169条开始倒数的一页),想到一些问题,写在评论里,觉得意犹未尽,再拉杂说几句。
1. 利用数据分析科技发展,谁优谁劣,看起来是很公平,很客观的。问题是,数据是死的,科技是活的。一项科技可能影响整个世界局面,发展成各方面,长期的影响,有些科技只短期影响一小部分人。如何估量科技的质和量非常困难。“取火”一项对人类的贡献,怎样估计?数学的十进法,二进法,影响很大,谁先发明,还有争议,珠算却明显是中国发明的,中国古代的数学,对极大极小的数目能精确计算。天文,农具,编织,陶瓷,冶金等等,中国古代还是领先的。西方自己承认,他们的粮食主要来自采集,渔猎。农业不是他们的长处,没有给美洲带来很多。美洲的农业是原住民和明代的中国人开始的。没错,详细无法在這裏谈,请看《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一书。
2. 西方很多科技从中国学来,却算成西方的成果,很重要一项是地图学,正是15世纪郑和时代发展到最高峰。中国发明的地图学被西方抄袭,发展,引起后来欧洲殖民历史。这是最近才得出的结论。详细分析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的地名一半没有出现在欧洲绘制的地图,《坤》图的美洲西部地理比欧洲人到达早200年。西方地图学、地理学的祖师Ortelius。Mercator的地图出现许多错误,《坤舆万国全图》却完全正确,真正成图于1430年左右。西方的地图学是学中国的,详细可参考本博客文章和我的书。西方正是在这时期学到中国的科技。所以,说中国在西学之前没有科技,是刚好颠倒。
3. 西方著作一向极力压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近年尤烈。史密森的世界历史年表一书(2012)没有列入中国许多的贡献,连中文字都印反了,编辑组里没有华人,所以看不出来。不止学术上不认真,其政治意图是昭然的。我的博文《中国科技史的自慰与自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19856.html )谈到此书的缺点,美国一些有学术良心的朋友也对史密森不齿。说宋以后中国科技停滞,是不确的。从西方的著作里找中国科技史是舍近图远,本末倒置。【按:西方写中国史,阐释中国文献,文化语言不同,容易误解。但是,比较西方文献来发掘历史漏洞,填补中国史不足,倒是重要的手段。】本博客的《科技史翻案的现实意义》(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19611.html)和其他文章正介绍这方面的材料。
4. 中国的科技没有用于掠夺他国,建立殖民地。西方获得中国的科技以后,被用作侵略美洲,非洲,亚洲,和澳洲的工具。西方靠剥削榨取殖民地的财富,成为发展科技的本金,这是否值得效法,很有争议。西方科技发展了,但是对地球资源的糟蹋浪费是惊人的。过了近两百年才注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还没有一套系统方法处理。中国自古在器皿上刻有“子子孙孙永宝用”,不止是说器皿本身,也是提醒大家注意“江山”(环境)的保护,善于利用,传之后世。西方的“世界末日”说,造成短视,急功近利,与中国的经世哲学是相对的。
今天许多朋友看外文多于看中国古籍。古籍没有全部用简体字印刷,不熟悉繁体字,对研究中国古代科技会受到限制,无法得知真相。另外,简体字有许多引起误解,繁体简体互换,甚至笑话连篇。学科技史不谙古汉语,不重视方言,会有错漏,古汉语本来就不是今天的普通话。《坤舆万国全图》上的地名,比对西方的翻译,可以看出是西方按中国地方方言翻译的。“厄蟇”这鸟名就导出明代中国知道澳洲和美洲。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0509.html
科技史对民心影响很大,希望大家能从命题,研究方法,取材,各方面能全面照顾。看中国、西方的发展方略,要看到长处,也要看到短处,不光从外国观点看,也要从中国观点看,才能得出客观全面的分析。
李兆良 2014.09.0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