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西洋,太平洋,这些每天用的地名隐藏着明代测绘世界,世界史被欧洲人改写的惊天秘密!
《坤舆万国全图》的大西洋,西方原称Atlantic Ocean。
《坤舆万国全图》的小西洋,西方称为印度洋,因为小西洋在欧洲东边,不能称小西洋。
《坤舆万国全图》所有用东西南北命名的海洋,包括大西洋,小西洋,大东洋,小东洋,北海,南海,东南海,西南海,都是以中国为中心命名的,不是利玛窦为了讨好中国人的虚荣,是郑和时代测绘《坤舆万国全图》原图时的命名。因为,西方以东西南北命名的海洋是错得一塌糊涂。
西方世界地图:荒谬的北海、南海
1513年巴尔博阿Vasco Núñez de Balboa是第一个穿越巴拿马地峡的欧洲人。
那时还没有巴拿马运河,他带着26人攀山越岭,从北边的加勒比海往南走,到达最大的海洋(中国称沧溟宗)。巴尔博阿在哥伦布到达西半球十多年后从美洲东海岸十几万公里的海岸线选定巴拿马地峡,一下通过,是不是有点神奇?根本不是勘探。他用土人的独木舟在巴拿马的海湾里转了一小圈,怎么知道是大洋?除非他已经有地图信息。他把后面的海称北海,前面的称南海。没想到他的北海就是大西洋,南海就是沧溟宗(太平洋)。
1513年,西班牙人Balboa第一次穿越巴拿马地峡
巴尔博阿后,欧洲人称大西洋为北海(西班牙语Mar del Norte, 加泰罗尼亚语 Mar del Nort),一直延伸到南美洲最南端(Ortelius 1589年地图)。
1589年 Ortelius 地图
西方地图称最大的海洋为南海(法文Mer de Sud),标示在赤道北方,近阿拉斯加,这错误到美国立国前十年还没有改(1766年Bellin 地图),错误维持了250年。
1766年 Bellin 地图
Bellin 不是等闲之辈,他是法国的水文司,地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相当于“公知” (philosophes),但是荣誉远远高于今天的公知。他绘制的地图是英法两国的官方地图。可是,这位极富代表性的欧洲地理学家南北不分。为什么?1804-06年Lewis-Clark首次越过密西西比河往西勘探才到达北美洲西部。1766年,欧洲人还没有到达北美洲西部! 40年后,美国人才知道俄勒冈。
《坤舆万国全图》称“沧溟宗”(今太平洋),主图上,这名字被文字盖过,挤到南极的分图上。1607年完成,1609年出版的普及百科全书《三才图会》,收入《山海舆地全图》,比较简单,标示最大的海洋为沧溟宗。虽然加上了利玛窦的西洋命名“亚墨利加”,但是无论音译,意译,西方从来没有沧溟宗这地名。传说《山海舆地全图》是利玛窦绘制,不能成立。
《三才图会》的《山海舆地全图》(1607)
太平洋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
欧洲人后来知道他们命名的北海,南海,错误太大了,怎么改?把《坤舆万国全图》上面南美智利西部海面中国人命名的“宁海”翻译为Pacific Ocean,代替南海,这名字从南到北,延伸到整个海洋。宁海其实不是整个大海洋,是局部的海面,这里的确常年无风无浪,很平静。中国人没有渡过,是不会如此准确命名的。《坤舆万国全图》的“宁海”告诉我们,明代人已经渡过这段海域,以海洋物理命名。利玛窦加上墨瓦蜡泥海(Magellan Sea),是欧洲人的命名。在地图上添加名字轻而易举,明代人勘探美洲却是千万倍以上的人力与时间(见前文关于《坤舆万国全图》加利福尼亚及北美洲西部地理)。
《坤舆万国全图》标示的宁海(被一段文字向南挪动了一点,应该稍微往北移5-10度)。
可是,欧洲人改南海为太平洋又错了!
太平洋一点不太平,阿拉斯加与南极洲附近海面,浪高达10-20米。
沧溟宗(太平洋)浪高图(美国海洋大气局)
改朝换代,清朝官员连英国在哪儿都不知道,听欧洲人摆布,把Pacific Ocean 再翻译为中文“太平洋”,沿用至今,原来明朝正确命名的沧溟宗早忘掉了。
《坤舆万国全图》的大西洋,中国人从来没有更名。原来欧洲人名为Atlantic Ocean,巴尔博阿改称北海,现在又改回Atlantic Ocean. 北海被挤到英国北部。
这些每天都挂在口边的海洋名字,有不寻常的来历,标志着16世纪以来东西方文明力量对比的消长,隐藏着剽窃历史的秘密。历史的错乱,导致了中国人以为自己没有科学,跟着背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失去了国魂。
《坤舆万国全图》准确命名全世界的海洋,中国人清楚知道海洋的大小比例、方位,证明是《坤舆万国全图》的原作者。欧洲地图东南西北乱套。你还认为《坤舆万国全图》是抄自西方的地图,利玛窦带来西方现代地图学吗?
为了历史正确性,地理正确性,找回华人的自信,期待中国历史学会,地理学会,地图学会把太平洋正式恢复原名——沧溟宗!
(本文取材自作者的书:《坤舆万国全图解密 - 明代中国与世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李兆良
2020.11.1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