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Lee1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Lee19

博文

媒体报导《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

已有 5176 次阅读 2017-6-1 23:54 |个人分类:科学正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以下为《民族史》公众号报导(2017.6.1)




李兆良编著的《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通过对明朝时期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详加研究,通过比较14世纪至19世纪间六百多份地图,并综合世界史原始资料,分析地名、语源、地形、按语,解答东西海上交往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如郑和下西洋的终点、明代中国人是否到过美洲、谁最先发现了美洲,等等。本书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揭示历史真相,用刑侦推理方法去侦破历史悬案。


六百年的郑和悬案,郑和航海终点在哪里,一直是悬疑。同时,美洲开发的史料有不少矛盾,也无法解决。李兆良编著的《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聚焦在《坤舆万国全图》,比较了14至19世纪间六百多份地图,综合世界史原始资料,分析地名、语源、地形、按语。由此得出难以反驳的、惊人的结论:明代中国人首先到达美洲和澳洲,并绘制地图,是明代中国人开拓了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局面。西方15、16世纪的世界地图,在某种程度上来自郑和时代中国散佚在外的地理资料。作者用刑侦推理,质疑世界史三大经典理论,还原历史真相,补充了郑和下西洋的结局,破解了中西交通史六百年的悬案。本书虽然是一本专著,但却像是有趣的历史侦探小说,故事和趣味性很强,读起来绝无枯燥之感,具有普及史学的作用。

媒体推荐

郑和航海、发现美洲这样的大问题,跨过一步就将石破天惊。对世界三大经典学说的改写,不仅仅是要改变一两个历史事件的记录,实际上改写的是数百年世界历史的叙述格局,改变以西方为中心主导的历史话语体系。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中世纪是西方地图和地图学大倒退的时期。相反,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地图和地图学大发展时期,直至17世纪中国地图学始终处于世界优势地位。
——廖克(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地图学协会国家与区域地图集委员会委员)

作者简介

李兆良,美洲郑和学会会长,居美香港学者,前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副院长。2006年起,致力于东西交通史研究,利用电子文献、地图、博物馆和实地调查,从新的角度综合比较欧洲史、中国史、美洲史,发掘出几百项中国文化遗留在美洲的线索,特别是具有明代特色的文化源头,力证明代地理大发现与地图学成果,推翻西方地理大发现学说。该观点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

目录

总论篇:《坤舆万国全图》揭秘
地图与风水 
《坤舆万国全图》的背景 
《坤舆万国全图》版本 
不可能的黑郁金香 
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图 
不很太平的太平洋 
太平洋名称沿革 
大西洋与小西洋 
古老的欧洲 
永乐、宣德的中国 
非洲王国的兴衰 
美洲—“先见之明” 
《坤舆万国全图》成图断代 
小结 

美洲篇:《坤舆万国全图》先见之明?
诡秘的梁辀《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 
世界地图背后的艰辛 
经度的测量 
本初子午线 
第一张美洲地图 
1507 年《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 
1508 年《罗塞利世界地图》 
美洲—欧洲的新殖民地 
法国地图中的中国扶桑 
一半中文地名从何而来? 
美洲地名考 
巴哈马群岛 
美国东部和南部 
加拿大北部 
加拿大东部
北美西海岸,阿拉斯加到巴拿马 
南美洲 

澳洲篇:鹦哥地、厄蟇、火鸡的启示
世界地图与鹦哥地 
鹦鹉的分类 与字源 
澳洲的“发现” 
欧洲的鹦鹉 
中国与鹦鹉 
小结 

参考文献 
跋 
简体版后记 
鸣谢

序言

改写世界近代史的《坤舆万国全图》
       ——从中国古地图挖掘历史真相
                                 
廖克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际地图学协会国家与区域地图集委员会委员


      地图是人类表达空间信息和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无论中国,还是东、西方其他文明古国,都产生了悠久而且自成体系的地图文化。历史时期绘制的古地图和近代地图作为人类的二项重要文化遗产,保存了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地理信息,呈现出历史时期各国的疆域范围、山川走势、聚落分布、城市布局、海陆交通、行政区划等时空地理信息,反映国家和世界文明的变迁,体现各国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所以世界各国学者都非常重视地图史和地图学史的研究。
       地图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东方古老的国家,如中国、埃及、巴比伦等,由于农业的发展,需要丈量土地和兴建水利工程,产生简易测量工具和方法。例如在古埃及尼罗河沿岸开始有农业时,春季的河水泛滥淹没了农田,冲毁了田块边界。为重新确定土地,便产生了具有数学意义的、用图形表示土地轮廊和数量的地图。同时行政管理、通商贸易及邻国间的战争,都促进了地图制图的发展。那时的地图大都绘在粘土板、陶片和石壁等上面,很少保存下来。迄今发现不多,已发现的最早一幅地图,是在古巴比伦北部加苏古巴城(今伊拉克境内)发掘出刻在陶片上的地图,图上绘有古巴比伦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及周围的山脉,大约是公元前2500年刻制,至今4500多年。
      中国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地图要算4000年前夏禹的《九鼎图》了。九鼎是当时统治权力的象征。在鼎上除了铸有各种图画外,还有表示山川的原始地图,后来派生了《山海经图》。在《山海经图》中,也有绘着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10多年前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田猎图》,在甲骨上刻有打猎路线、山JIl和沼泽。在云南沧浪县还发现了巨幅崖画《村圩图》,都是35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原始地图。之前还出土了刻在铜版上的《兆域图》(公元前3lO年)和7幅绘在木板上的《放马滩地图》(公元前239年)。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三幅彩色地图,即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均绘在帛上,约为公元前168年以前的作品。地图方向为上南下北,呈边长为96厘米的正方形。地形图的范围包括东经111度至112度30分、北纬23度至26度之间,即跨湖南、广东两省及广西一部分地区,湘江支流潇水流域、南岭、九嶷山及其附近,当时为长沙国的南部。该图比例尺为1:18万(相当于一寸折十里)。地图上表示了河流、山脉及山峰、居民地、道路、海洋等内容。同现今地形图比较,其平面图形、河流流向和弯曲都大体相似。居民地用矩形符号和圈形符号分别表示县级和乡里级,位置相当准确,重要居民地之间都有道路相连。地形图具有分级明确的符号系统。同样驻军图和城邑图内容也都相当丰富并各具特色。这显示距今2200年的西汉初期,从测绘的准确性和地图的绘制与整饰水平来看,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且水平最高的地图,充分表明当时中国地图制图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其中地形图已成为现代国际上权威地图学和地图学史教科书的经典插图。而且晋朝还出现裴秀这样杰出的地图学家。在晋朝初年先后担任过司空、地官、宰相的裴秀(223—271),他以古时《禹贡》为依据,对古代九州的范围以及当时十六州都作了核查,绘制了十八幅《禹贡地域图》及《地形方丈图》。更为重要的是,他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六项制图原则,即有名的“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分率就是比例尺,即确定面积和长宽的比例;准望就是方位,即校正地图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道里就是距离,即道路的里程;高下、方邪、迂直就是比较和校正不同地形所引起距离的偏差。裴秀“制图六体”的精辟论述,除了当时不可能涉及的经纬度和地图投影之外,系统总结概括了中国古代地图制图经验与数学基础,标志着中国古代传统地图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对中国古代地图和地图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地图的测制和管理,不仅把地图视为权力的象征,而且也是作为军事作战、行政与土地管理、水利工程、都城规划不可缺少的工具。从公元前221年的秦代开始就设有管理测绘和地图的机构,多数朝代都是宰相亲自过问。中国的测绘与地图具有继承前朝和前人成果推陈出新的优良传统,所以地图制图范围不断扩大,内容越来越详细,精确程度越来越高。从隋代开始中国建立了修测图志,图与经并重,而且不断修编,历代延伸。同时历代王朝也都非常注意周边国家和往来国家地图的测绘与地图编制。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代表性测绘和天文著作,地图和著名的地图学家。例如年代已佚的《周髀算经》,汉代的《浑天说》,三国时代的《海岛算经》已经谈到遥测、地圆说,唐代的《海内华夷图》和著名地图学家贾耽,宋代的《禹迹图》、《守令图》和著名地图学家沈括,元代的《舆地图》和著名地图学家朱思本,明代的《广舆图》和著名……下西洋止于东非洲”,“欧洲传教士利玛窦传人欧洲人编绘的《坤舆万国全图》”,甚至中国文献也都是这样记载。李兆良博士以其敏锐的眼光发现一些疑点,敢于挑战这几个历史的经典论断。他花了10年的时间,走访了美洲、欧洲、亚洲的许多博物馆和图书馆及查找众多互联网络,参阅了大量国内外、近现代文献和600张中外古地图,用大量的事实和论据推翻了这三大经典论断,证明世界地理大发现始于郑和时代,远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所获得的世界地理知识与测绘资料成为《坤舆万国全图》的资料基础;《坤舆万国全图》(1602)不是利玛窦和欧洲人绘制,而是中国人根据原有的《坤舆万国全图》蓝本略作修改复制后,以利玛窦的名义发布的,利玛窦可能作了某些技术指导。该图比同时代的其他世界地图准确得多。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当时郑和早于哥伦布达到美洲?为什么15世纪中国能够绘出当时最好的世界地图,包括《坤舆万国全图》的原图(蓝本)?序言的上述较长篇幅论述就是为李兆良博士的论断提供一些背景资料。
       李兆良博士的追求真理、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奋斗到底的精神令人佩服;他的不畏艰辛,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疑点和每一个线索,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的踏实学风难能可贵。所以他经过努力终于获得如此有说服力的成果,为我们纠正延续几百年的错误历史论断提供了有力证据,为改写世界近代历史和明代地图学史作出了重大贡献。
       最近几年,李兆良先生在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台湾、香港、北京、南京、泉州等地进行演讲、座谈,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利用一切机会传播、讲授他的新发现和新见解,宣扬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李兆良博士的这部《坤舆万国全图解密》和另一部《宣德金牌启示录》,就是更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论述。而且后者不仅论证郑和发现新大陆,更重要的是全面论述明代郑和等人开拓了中国同美洲经贸、文化的交流。在这两部著作中,李兆良博士对每一条疑问和线索,对每一件实物和证据的来龙去脉都阐述得非常清晰,而且他博学多才,视野十分广阔,涉及历史、地理、测绘、地图、文物、考古、生物、遗传、农业、冶金、陶瓷工艺、人文、人种、民族、语言、文字、地名、人名、风俗、习惯等众多学科和领域。两书的体裁得当,文字通顺,图文并茂,引人人胜。而这两部著作又互为印证,构成姊妹篇。我相信读者会从中受益:例如重新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学习作者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深人细致的工作方法;增长各方面的有益知识。
       历史要尊重事实,但弄清历史真实的确很不容易。由于有些文献和古地图已经失佚,《坤舆万国全图》(1602)和原图(即《坤舆万国全图》蓝本)的具体作者和成图时间,目前还有不同看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我们期望本书作者和有识之士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发掘。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广泛宣传,扩大影响,获得世界更大范围的公认,为发扬中华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后记

       自从《坤舆万国全图解密》(2012)与《宣德金牌启示录》(2013)由中国台北联经出版以来,许多大陆读者觉得购书困难,而且繁体字不易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这次在大陆出版简体版是很好的事情。更难得的是,廖克教授和毛佩琦教授两位垂允作序。一位是地理学界巨擘,一位是历史学界权威。廖克教授于1996年就成为中国测绘学会荣誉会员,2014年11月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副院长,他编著的《中国国家地图集》曾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主要陈列。毛佩琦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授的《明朝十七帝》和著作家喻户晓,无庸赘言。写序言的时候,他们正在国外度假,廖教授正在加州备课,明年一月回国讲授;毛教授在意大利,登机回国前把定稿电邮过来,如期兑现。为了配合出版,挪用了他们宝贵的休闲时间,实在过意不去,受宠若惊,万分感激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还有另一半小玲的继续审稿和支持是能完成两本书的必要条件。
       2012年出版了第一本书以后,我开设了新浪博客,后来又开了科学网博客,发表一些文章摘要,受到许多读者的热评,微信群的朋友热情地寄来珍贵的照片、资料、书籍。有朋友自发写了书评,也有朋友认为能还原世界史、还原中国史,一生无憾。过去几个月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朋友们鼓励、发表和引用我的理论。一些百科网站也开始根据我的新说修改词条。鼓舞也是鞭策,哪敢怠慢?在此,特别感谢牛汝辰、梁启章、姚攀峰、齐清文、张海涛、杜维明、陈奉林、翁贺凯、戚学民、任锋、陈荣开、张东才、叶汉明、黎明钊、罗永生、姬扬、黄安年、王大元、黄枝连、林孝信、钟秀梅、陆伟明、范毅军、廖泫铭、Galal Walker、Marjorie Chan、李敏儒、李国庆诸位教授学者的关注、支持与协助。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研究所、俄亥俄州专业华人协会基金、美洲郑和学会、Midwestern Epigraphic Society、“郑和航海环球”及“事实史是”微信群的众多朋友参与,恕不一一列名,一并致谢。
      一个人最大的期望,大概是能尽量发挥所长,做点有意义的事,觉得来这世界没有白费。
      小学时候,给自己定了十项一生想做的事,学一样乐器、指挥一个乐队、写好书法、做个科学家(初生之犊太霸气了)、写一本书,其他都忘了,这几项倒是做了。从来没有想过在地理历史方面有什么要做的,其实中学时候对地理历史最不感兴趣,太多记忆的东西,没有推理。我喜欢科学是因为可以一步步推理,得到成果,没有什么争议。看得太多律师诡辩,为真正罪犯开脱,很是讨厌。想不到,不经意写了两本地理历史的书,突破是因为推理,针对诡辩,用刑侦方法破历史疑案,为正义申直。
      小时候兴趣太多,有好处,也有坏处。本来文与理是鱼与熊掌,选择理,是受杨、李的诺贝尔奖刺激。后来在化学方面,也确实做过一些比较满意的工作,用酶合成天然产物生物碱,算是开创性的。师从诺贝尔化学奖的第二、第三代传人,严格的科学思路教育,给我很好的分析基础。
       在科学界工作,工作之余心里从来没有离开人文,也以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人文。写这两本书,书艺、方言、文物、绘画、人类学、生物学、化学等等,全用上了,还学了很多新东西,算是重温自己人生,来一个总测验,每天研写,也算服一剂预防健忘症的灵药。
       63岁开始学史,才觉得人生刚起步,好像前大半辈子只是为做这件事作准备。
      破几年的悬案很难,几十年的几乎没听说过,几百年更渺茫,可遇不可求。有说,还要有朋友的话,不要谈政治和宗教。这两本书无法脱开国际利益关系和宗教关系,是否因此失去很多朋友,只能观后效了。也正因牵涉面太广,世人皆“知”,才那么重要,非写不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无论如何掩盖,真相还是要露面的。如果没有不可逆转,不可否定的实证,大概偏执狂也不敢。自从2006年获得美国发现的宣德金牌,一个一个的线索浮现,解决一个问题,出来三四个线索,欲罢不能。期间发生很多诡异的事情,说起来,有朋友认为是郑和显灵。我同意孔子说的“怪力乱神”不可信、不可说,水落石出,其来有自。
      推翻600年的历史经典不是轻易之举。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各门学科的认知与经验,需要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联想力、判断力,要抗拒逆面的误解、冷讥热讽,还需要意志力。但是,事实摆在眼前,几百项对西方地图学的质疑,都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是让我坚持下去的信念。大卫与巨人的挑战,也是自己对自己的挑战。深知重大的翻案,如果没有确确实实的证据,自找麻烦,丢脸没处搁,已经看到前车之覆。反之,畏难畏势,不着手做点事,对不起多年的努力,亲、师、友的情谊,对不起中华文化的熏陶,更违反自己科学理念的操持。
       中国古谚成语很醒脑。要有创新建树,就得不落巢臼;不能坐井观天,要知微见著,举一反三;要挑战别人理论,必须扎扎实实弄清楚别人的理论是什么,追本溯源,抽丝剥茧;不能舍本逐末,不能只读经过改写的历史,不读原文献;不能只相信书本,不相信推理;不能光信外国资料,不信中国资料。除了看中国古文献,要读拉丁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还有中古英文,要读16至17世纪的外文原作,不能光看翻译。英译本就有很多错漏改写,从英文翻译的中文本,尤其是早期的翻译,更要慎读,不能尽信。
    “众所周知,约定俗成”这两句话用在科学上最害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就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细究之下,满是漏洞。“约定俗成”是懒人自欺欺人,从非科学到反科学都有。英文有“factoid”一词,指经常被重复为常识,但是毫无根据的谎言,“factoid”貌似事实,不是事实,没有更贴切的字眼了。这些老生常谈,每一刻都发生在自己周围,却很少有人注意。互联网推特上的140个字符成了大众信息的主流,连官方媒体也错误百出,没有人去深究来源,什么是真相,反正随俗,明明不通的,无条件接受,尤其坑人。“郑和止于东非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利玛窦带来西方地图学”25个字,下面一句是“中国在接触西方以前没有科学,中国要彻底放弃自己的文化,全盘西化”,过去400年令中国人低头弯腰。现在知道真相,就不能继续宣扬错误了,这不止是国格民气自尊问题,是科学思维问题,关系如何正直做人。
      这两本书的目的,除了更正历史,是要求读者认真对待信息知识的来源,不要出乖露丑,不要做谣言的扩音机。
历史,在一些地方,是可修可不修的课程。只有被毁掉历史的人才感到那种痛苦。五百年前,美洲的原住民被强迫同化,语言文化风俗全部没了。他们生活在空虚中,不晓得过去,不知道将来。他们要还原自己的历史,要付出很大的能量和代价,所以他们珍惜每一点一滴的文化痕迹。那些拼命否定自己文化,割断自己历史的人,将来后悔莫及,也让子孙唾骂。
       有些国家的文明史有许多不能见光的地方,尽量掩盖、纹饰、回避。结果是自己也无法得到教训,将来要重蹈覆辙。欺骗历史的,历史会惩罚他。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丰富,最注重历史的国家。虽然曾经遭到各种内外的灾难,仍然保持这传统,有一万多年的文明。是的,不是五千年,应该有一万年以上,五千年可见,另外五千年只能推算,大部分在黄河河床底下,在城市的高建底下。比起双子河,恒河,尼罗河流域的文明,中国幸运多了。
      珍惜中华文化,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珍惜中国历史,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文摘

地图与风水


      以前电视还没有普及,有一位在电台讲历史故事的老先生,每一段都用“因果里面有一句”。谈历史、地图、地理,也要讲因果,知道来龙去脉,才可以判断是非。
      为什么先要从风水开始?这里讲的风水,不是家宅的风水,是农业的风与水,中国立国之本的风水。中国人早就对地理、地图感兴趣,是因为中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国家。风水实际是日照和水源,光合作用的两项要素,是农业的命脉。
      中国在北温带。把田开垦在山的北面,没有日照,庄稼永远不会有好收成。山北为山阴,顾名思义缺少日照。山南多阳光,是大家都愿意居住的。黄河与长江两条大河东西走向,两面夹山,河的北方是受日照的,故汉水、淮水以北命名汉阳、淮阳。河的南面是给山挡住,缺少日照。以山为准,山之北为阴,山之南为阳;以河为参考,河之南为阴,河之北为阳。中国人分辨阴阳,发明了阴阳学,也就是风水学。
      阴阳家也是很好的心理学家和环境保护者。宋代的所有皇陵建在郑州与洛阳之间的巩义,坐南朝北,即山之阴,这又是为什么?按阴阳家说是与五行有关,但是我觉得这是阴阳家很聪明的做法,保留农业用地给庄稼,不好耕种的地做陵墓,只要说动皇帝就好办。洛阳市北的北邙山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称,这墓地在黄河之南。从东汉以来就是王侯公卿、文人雅士的墓地所在。
      阴阳学家的罗盘上面有四灵: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南面受日照,所以朱雀是红的,北面背日,是阴的,所以玄武是黑的,都是很有道理。中国君主都面南而王也是这个道理。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中华第一龙,6500年前的墓葬已经南北分明,墓主是头朝南、脚朝北,脚踏北斗,因为南斗主生,北斗主死,死者升天望北斗而去。明清时代的墓葬也有反过来,如万历、慈禧的葬法是头朝北、脚朝南的。古代中国殡葬观念中,正式下葬的墓主身体南北取向基本上没有例外。伊斯兰的墓葬也有南北取向的习俗,伊斯兰教是7世纪开始的,绝对晚于中国这种葬俗。
      综观所有历代中国的都城,也几乎无一例外,有南北中轴线贯穿,最有代表性的是长安、开封、北京。元上都、大都不止南北向,相隔270公里,还用直线把中轴连起来,需要非常准确的测量,虽然因此把都城的中轴线偏离了一点。朱元璋受道教影响,南京外城墙依北斗形象建造,但是京城还是有南北中轴线。不只都城,许多普通城市也是依南北中轴线而建的,沿着黄河所有的小村都是以南北向建立,所有的田亩都是大致方正,南北向,这是中国文化其中一个摇篮,以农立国定下的规矩。茫无头绪在北京叫“找不到北”,只要找到北就知道方向。中国有“方向”这个词,没有圆向,说明“方”的重要性。
      反观欧洲以及中东国家,开始是以狩猎畜牧为主的。野兽没有固定的方向,逐水草而居,继而贵族分割,按权力、武力划分,没有固定的规划,所以西方的都城没有一个是方正的,主要街道从城中心扩张放射出去,巴黎、莫斯科是最有代表性的,马德里、罗马、柏林、巴格达、开罗亦如是。伦敦大概是最容易迷路的城市,完全没有规则。在亚洲,印度的德里、日本的东京、越南的河内也没有一个像中国都城的方正规划,只有日本古都京都是方正的城。
       从夏代(公元前2070年一公元前1600年)开始,都城方正与国家观念几乎同时形成,洛阳二里头村夏代都城已经有四千多年历史。中国的方位观和大一统,决定了土地规划,城市规划。自周公井田制,丈量田亩,六尺一步,百步乘一步为亩,把田亩以此规范。土地面积决定国家大小,用地图来分界,这是很自然的。地图是政治、军事的机要,决定农耕、人口、税收、人文的制度。荆轲刺秦皇的诱饵就是地图。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地图清楚绘出湖南附近的地理,比例与今天无异,已经奠定了地图的基础。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事。关于中国古地图,有多种书籍(刘钢,2009;曹婉如,1995;刘镇伟、王若、姜桐华,1995),这里就从略了。
中国自古有地方志,周礼已经有方志这词。全国性的元、明、清有一统志,以下省、府、州、县、镇都有志。方志的内容有历史、地理、人物、风俗、名胜、水利、交通等等,记载得清清楚楚,所谓左图右史,每隔一段时间更新,这是中国特有的历史典籍。经过战乱,历代一万多册,很多流失在外国的图书馆,它们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工具。P3-5

【本文主要来自作者原创书籍,故不属转载。】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优秀畅销书-坤輿万国全图解密上榜 社会科学类十大好书之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54656.html

http://mp.weixin.qq.com/s/c-9sSaD3bhgUdLivaNe99g


《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十七届书博会好书,上海交大出版社总编辑推荐首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57720.html

http://m.bookdao.com/NewBookList.aspx?t=95&id=8062773&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李兆良:我从没想过会推翻六百年的世界史(科学网新闻) 2017-05-1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5/376717.shtm


民族史公众号推荐《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

http://mp.weixin.qq.com/s/l2Y3i-tjYe6BT8QMsn9wWg


美国伊利华中文报章两整页介绍

http://www.ecjweb.net/PDF_FILES/ECJ326/ECJ326-14.PDF

http://www.ecjweb.net/PDF_FILES/ECJ326/ECJ326-15.PDF


《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简体字版,201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发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科类十大好书之一。

《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繁体字版,2012年4月,台北联经出版社发行。

《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繁体字版,2013年11月,台北联经出版社发行。获《亚洲周刊》2013年度十大好书之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58506.html

上一篇:犯错 知错 认错 改错 - 科学人的责任
下一篇:2017年5月百道好书榜-坤輿万国全图解密(人文类)
收藏 IP: 107.214.137.*| 热度|

5 姬扬 蔡小宁 李颖业 xiyouxiyou dialectic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