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对一位同事论文稿的讨论意见(2014)

已有 1543 次阅读 2023-10-28 09:39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对一位同事论文稿的讨论意见(2014)

武夷山

总的感觉,你这第一稿还是上路子的。几点想法或建议:

1.  你找情报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XXX聊一次,她相当于你这项研究的需方,看看需方有什么要求。

2.  在识别、发现方法移植的核心学者过程中,可思考这样的现象:优秀情报学家,绝大多数有自然科学背景。这是我的大致观察,未仔细检验。我与霍忠文老师议论过这一现象。霍老师是物理学背景,梁战平所长也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晓林也是,邱均平教授是化学专业出身。我和王炼曾统计过普赖斯奖得主的学科背景,同样,很多人是数理化背景。Loet Leydesdorff拥有生物化学、社会学等专业背景。叶鹰教授本科是化学专业,硕士读图书馆学,博士是哲学专业。假定这个观察是对的,为什么呢?是自然科学背景造就了较缜密的思维方式,易于出成果,还是既然他们来自其他学科,他们天然就要移植自己熟悉的学科的东西,从而导致其成功?赵红州是物理学背景,他在科学学研究中移植物理学思想特别多。

3.  在这方面,情报学与科学学特别像。事实上,很多中国情报学家在科学学刊物上发文,反之亦然。《情报学报》创刊号上就有赵红州的文章。西方也是这种情况,你说Loet Leydesdorff是情报学家,没有问题,说他是科学学家,也没问题,既然他与学术伙伴一起提出了三螺旋理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07543.html

上一篇:[转载]日本世界创新文化中心就未来科技政策向岸田首相建言,AI战略需“三箭齐发”
下一篇:论文评审意见一则(2014年9月5日)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6 王涛 郑永军 王安良 尤明庆 杨正瓴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