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某媒体“科学出版的未来之路”采访提纲的回答(2008年9月)
武夷山
1.论文发表的目的是什么?
发表的目的是交流研究成果,丰富知识体系,争取科学发现优先权。
2.如何看待同行评审制度面临的挑战?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
同行评审确实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什么算同行?学科越分越细,钻研越来越深,只有小同行,才能相互看懂研究成果。可是,对于小同行,匿名评审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小同行一看论文,就能猜出是谁写的。二是跨学科研究的同行专家在哪里?跨学科论文稿找谁评审?现有同行评审体系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三是谁监督评审者?评审者若剽窃了被审稿件中的思路,率先发表怎么办?谁追究其责任?
解决之道:不能抛弃同行评议,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它。可以提倡科研人员更多地利用预印本系统,甚至科学博客来发表初稿,期刊编辑部可根据预印本系统中论文的点击次数和博客网站中发表论文的跟贴评论数,来辅助判断该文稿的价值。对于高点击率、评论帖子多的文稿,不妨不经同行评审就直接采用。
3.在线出版对论文作者(引用率等)、评审人、编辑、出版商等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线出版的问世,多了一种出版选择,肯定是好事。只要在线出版比传统出版方式更快,就一定会受到各方的欢迎。因为时间的因素至为关键。
4.开放获取模式如何生存?利弊探讨。
真正的开放获取有利于低收入者和低收入国接触到更多的科技文献,这是最大的利。把期刊订阅费转变为发表费,即使足够维持开放获取系统的生存,也未能充分实现开放获取的根本效益——因为低收入者、低收入国过去订不起期刊,现在发表不起文章,其窘境没能改变,只是改换了形式。
5.未来的论文可能会有怎样的发表形式?有没有多媒体的可能性?
多媒体论文的可能性早已存在,问题是谁为多媒体表现形式而买单?这是很贵的:投稿者需要做更多的事,花更多的精力(如何使科研成果更加可视化?如何使实验数据“动”起来?“活”起来?),出版者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配备更高级的软件,提供更大的带宽,招聘信息化技能更强的专业人员,等等)。
6.期刊的价格走向
无论纸本还是电子版,都会更贵。纸张涨价的长期趋势不可改变。电子版期刊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来运作,意味着更高的人力成本。认为电子版期刊会便宜的看法缺乏坚实的依据。
7.评审人、期刊编辑部和出版商应当如何更好地避免种种学术不端行为?
一定要重罚,罚得违规者身败名裂。比如,期刊编辑部发现了抄袭的来稿,不仅不能采用此稿,还要公布此人和所在单位的名单,使此人在业内臭不可闻,也促使有关单位加强科学伦理教育和科研管理。知识产权法庭要研究如何处理论文方面的诉讼。现在,美国有专利法庭,应对专利诉讼较有经验。如何应对论文所涉及的争端?谁都没有经验。
8.国际期刊的一些发展趋势(苗头)
集团化是显然的趋势,与其他产业领域相一致。
但是,国际期刊业有一个突出问题:在因应时代方面似乎不如图书业,有过度保护著作权的倾向。图书作者去世后,著作权再保护50年,然后就不受版权保护了。现在,期刊的版权似乎永远受到保护,这对交流、利用不利,对全人类不利。
9.如何看待国内是否需要高水平期刊这一问题?怎样打造中国高水平期刊?
中国当然需要高水平期刊。第一,是否拥有高水平期刊,是综合国力强不强的表现。打个比方,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拿许多第一,说明中国运动员的体育成绩好,不说明中国的综合实力强。在中国举办了奥运会,才说明中国综合实力达到了一定水平。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杂志上发表了很多论文,说明中国科学家的水平在提高,不一定说明中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在提高。中国有了自己的顶尖杂志,则一定说明中国的整体科技实力跨上了新台阶。对于小国家,未必是这个道理;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就是这个道理。第二,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国文化产业会越来越发达,中国语言文字会越来越重要。中国学术期刊在未来文化产业中占据什么位置?现在就要筹划。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增强,外国人用中文投向中国期刊的情形会逐渐增多。我们不能等到那一天才开始办中文期刊,而是要从现在起就往那个目标努力。第三,考虑到坚决保护文化多样性和独立制定自己的科研日程的需要,即使英语在今后长时期内仍是科技界的国际语言,我们也得保留和发展中文科技期刊。像中医药科技领域的研究人员,没有中文科技期刊怎么行?我们不能因为奥委会暂时未接纳中华武术,就放弃武术,只练拳击、柔道和跆拳道。中华武术迟早会成为奥运比赛项目的,中文迟早要被国际社会接受的,中文期刊迟早要吃香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