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我去年参加的一次人才论坛的报道

已有 3845 次阅读 2017-5-27 06:25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去年参加的一次人才论坛的报道

武夷山

 

点击以下链接可看到发言者的照片

http://www.ccg.org.cn/Event/View.aspx?Id=5144

 

CCG承办“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论坛” 三地共论协同创新

 

  2016年10月26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第二届“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意在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全力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领导、京津冀三地组织处领导以及国内外人才专家、企业代表等出席论坛,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主题展开讨论。

 

  论坛设两个议题,即“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国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借鉴”。

 

  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世新指出,今年京津冀召开三地人才部际协调小组会议,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编写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初步绘就区域一体化人才发展蓝图。同时李世新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人才一体化发展,联系实际;二是开拓思路,激发灵感,努力把研讨成果转化为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三是加深了解,找准人才合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探索建立适合有效的协商机制;四是锤炼作风,树立京津冀人才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中国组织人事报社社长张宝忠表示,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关键要做好人才这篇大文章。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协同创新,将会带来1+1+1大于3的效应。河北要解放思想,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对高端人才要舍得给职、给权、给物,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友好环境。

 

  中国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认为,中国有四类人才很难培养,即乡土人才、本地人才、本土人才和学术人才。因此,工作重点就该放在这些弱的地方。同时他指出,对人的激励一是精神,二是物质,双管齐下,对经济实力不够的单位和地方,尽可能提供物质激励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表彰该表彰的人才。其次,看准的人才,有什么需求就得满足,有什么困难就要帮助,排忧解难。

 

  针对京津冀人才合理配置和流动性问题,北京市委研究室副巡视员余钟夫表示,应充分认识区域人才的现状和问题,人才问题需要比较长期的规划,与其他很多区域发展政策安排和部署、考虑要配套推进。北京和天津的人才服务区域一体化,主要着眼两个方面:河北要成为一个发展政策的高地,发展成本的低地;北京处于城市自然扩散当中,以北京市域分配为主。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创新评估所所长陈锐谈了三方面的建议,一是人人皆可成才,要瞄准当下13亿人口自身的发展问题,构建人人皆可成才的基本价值共同体。二是人人皆是人才,把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作为人才评价的核心要义。三是人人皆爱人才,在AR和VR结合的新时代,更多看人才未来的成长空间。此外,陈锐还表示,在跨区域人才流动中关键在于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在人才价值观上应有更宽松的成长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更宽容,更包容,更能体现人本的基本诉求,重新调试三地协同相关的具体实施细则。

 

  美国项目管理学院中国首席代表焦英博分享两点想法。京津冀一体化,要打破地域的界限、职能的界限,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人力资本是资源里的重头戏。实现高效配置,首先是建资源池,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以及未来的高效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机构,要具备基于项目管理的能力和长期留住人才的机制。京津冀一体化中,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是急需的,需要尽快往这个方向发展。他建议扶持一些重点项目,围绕重点项目建立资源池。

 

  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院长马一德表示,人才是根本动力,目前中国在人才方面的问题体现在人才存在趋于保险和中庸的思想、没有建立起容错机制、人才考评机制存在缺陷几个方面。他对此提出针对性意见,认为人才一定要趋于不功利化;要改变现有的并不合理的理念;要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机制;要符合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规律;对人才不要有太多的苛求。

 

  北京大学投后管理研究院院长王劲松指出,在双创时代,企业创始人或高级管理人才的奇缺是许多创业者面临问题,他提出吸引人才的关键点在于对人才未来发展的保障,对创新的生态构建也应重视起来,要建立鼓励创新和失败的文化等。并指出面对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问题应有利益趋同的机制,并要在此机制上建立差异化,不断地去挖掘、发掘、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海波面对人才发展问题提出,应充分利用我们悠久的文化及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培养工匠精神,要做精做细,做长久的支持。并表示创新的人实际也是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和工匠意识的,工匠精神实际上能够通过教育获得,而我国在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所以在教育方面我们应不断改进。

 

  杜比实验室国际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高级总监克劳斯·鲍尔就怎么样吸引高级外地人才留在京津冀地区留问题提出建议,他表示要加快国际化的教育和进度,不断的吸引留学生等人群来华,增强创新性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以及应在移民法律方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解决移民的诸多不便问题,要为国际高端人才提供适当的工作机会。

 

  美国史迪威基金会执行董事、美国史迪威国际创新集团总裁李曦提到三个方面,第一,要吸引外国真正的人才在中国安心地留下来,应建立一个有包容性的大环境,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能把他们自己本国的文化和思想流传下来。第二,要修正对于人才的概念,人才并不仅限于一些高大上的行业。第三,创新的项目要同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

 

  CCG常务副秘书长李卫锋主持了本次论坛。

 

  “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论坛”连续两年由CCG承办。论坛的举办,对于京津冀三地聚焦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流动、使用和作用发挥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长效稳定、高效协同的人才合作机制,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最有重要意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57367.html

上一篇:中学校友学长拒绝当官
下一篇:欧盟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相关指标
收藏 IP: 1.202.67.*| 热度|

13 陆泽橼 史晓雷 黄仁勇 徐令予 赵美娣 李竞 俞立平 彭真明 曹广福 魏瑞斌 郑永军 李颖业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