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dn

博文

[转载]中医的高维解读--人的多维平衡

已有 7058 次阅读 2019-10-4 13:5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中医体现了高维科学生命观

(编者注:人体就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平衡体,世界上不存在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所有点的精准,并不都影响立体的多维平衡。

中医是高维科学生命观的具体体现。


中医是打开传统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因为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它能够把高维和三维很好地融合起来。


在中医系统里,大量运用到了高维智慧和高维实践,如果我们用三维的实践方法去解读它就比较困难。

 





中医把整个宇宙能量当成一个综合系统,按照五行的五种能量特征分布来进行综合平衡。


中医在更大的宇宙空间里面,具有更完整的科学属性。是以整体能量平衡而成的一个平衡像,从而达到健康的调治效果。





疾病是什么?



我们看到的一切存在,大多是能量相对平衡的像。


疾病是什么呢?它是不自然的能量平衡,也是一种存在。


病灶是一种能看到的现象,治疗就是打破这个不自然的能量平衡,恢复到自然的能量平衡里。


西医以症状作为对治目标,如果这个症状是个正弦能量特征,它的对治是以一个反正弦波进行作用,这两个波一遇到就抵消了,抵消以后症状就没有了。


但是,这个反正弦能量波也是不自然的能量平衡,所以会产生副作用。所以西医给你一种药的时候,它会明确告诉你这种药会带来什么副作用,因为它对治的是症状,而中医不是。





穴位是高维能量成像的焦点



天上的星是高维能量成三维像的焦点,实际还有一种焦点,就是我们的穴位。


高维能量成身体像的成像焦点,就是穴位。同一类能量焦点的连线其实就是经络。而这个经络跟星空是有对应关系的,所以有一本书叫《内证观察笔记》,这就是我们老祖宗天人合一的逻辑,也是宇宙全息的一种描述。






那怎么理解经络调理呢?


这就是在焦点平面上做频谱处理,就像我在这焦平面上放上光圈一样,我可以加大缩小某一个光的通过量,来调制成像的平衡,所以等于在频谱面上,做像的质量处理,它比我们在像上做能量平衡更合理,这就是中医在经络上治疗的一种方式。(编者注:穴位就是人体平衡问题的焦点)


2.jpg


关于子午流注



中医还有一种更深层的方式,它可以在时空上做处理。


每一个时段是按照五行能量分布的特征在运化的,所以有一个概念叫子午流注。也就是对治身上的一种症状,先看心肝脾肺肾的五行能量的分布。对治任何一个位置,它一定跟时空是相关联的。





在某一个时空、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治疗,它可以事半功倍。时间把握不对的话,它可能不但治不好,还会把病搞得更麻烦,这就是子午流注的特点。(编者注:时空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春夏秋冬、早中晚、海拔高度、不同地域对人的健康都会有不同的影响)



纵向与横向分布的能量焦点



中医还有一个精妙的地方,它把纵向能量分布跟横向分布的焦点找到了。


高维能量跟三维能量投影成我们人这个像,即人出生那一刻就伴随着高维信息,就是我们所谓的八字。通过八字就能知道这个人这辈子,什么时候得什么病,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人,甚至遇到什么事。


这一点不玄乎,它是从更高的维度,就能看到这个人一生的能量分布关系,这是我们老祖宗的干支哲学。


所以很多中医看病,先问八字,他通过这个八字就知道你在这个年龄这个时间点,大概该得什么病了。


3.jpg



中医的三个层次



中医,有三个层次。


中医里的「下医」只会用三维物质世界的方法治病,它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如西医的,因为西医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范畴比中医所能涉及的范畴要广多了。因为中医发生的那段时间,整个物质世界还没有现在这么丰盛。


中医里的「中医」是超越三维,可以运用高维的能量时空关系来解决三维问题。这些人一定是修炼的人,他一定能够把中医的传统理论里面跟高维空间连接的干支哲学、子午流注活性地用到现实当下。


中医中的「上医」是对整个宇宙能量分布、宇宙时空关系的整体性上去感受与运化。


所以,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才是医病的。(编者注:也有另外的说法叫做: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从这个格局上来看中医,中医的精髓最终又回到了人的修炼。(编者注:人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也是影响人的健康的重要因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36597-1200580.html

上一篇:[转载]转《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
下一篇:[转载]理解白酒专业术语,让你成为白酒达人
收藏 IP: 175.190.31.*| 热度|

3 杨正瓴 苏保霞 刘庆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