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estc2014xiaoyu 传道、授业、解惑也~ Learn about the most effective knowledge to solve problems and achieve insight.

博文

开学啦~2016,秋,你好!

已有 23502 次阅读 2016-9-7 10:57 |个人分类:研途师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项目管理, 保研, 博士生涯, 自我成长, 开学啦

开学啦,开学啦!!!

简单的三个字,却上演着不同的人生情景剧,演绎着不同的人生阶段。

三岁呀语,孩子焦虑、家长不安,里里外外都是泪,这是幼儿园初次入园;

离开幼儿园,孩子雀跃,家长解放,一个新的时间节奏的开启,这是小学模式的序幕;

小升初结束,孩子开始背负学习压力,家长从素质教育转为应试教育,这是初中的味道;

进入高中,千军万马开始挤独木桥,家长比孩子还紧张那个黑色的六月,这时的青春是暗的;

高中毕业,充满憧憬,磨刀霍霍向明天,这是初入象牙塔的大学生;

结束本科,初识世事,开始考虑人生、考虑生活,这是肩负学业与生活双重重任的研究生生涯的开始;

各种困惑,坚定或迷茫,这是进入更高层次的博士生的心声;

……

无论哪种,我们能亲身参与其中都是幸福,亲身参与者或者旁观者哪样都好,因为这都是生命的象征!是一种存在与幸福!

上周一,是我们学校正式开学的第一天!在开学前三四天是学生们,新生、老生集中报到的日子,当时看着校园里人来人往的熙熙攘攘,看着新生稚嫩的脸庞,看着老生回校的兴奋,看着送孩子家长的各种期盼……不禁回想到去年的九月,我们学校,我们学院,迎来700+名大一新生的开学典礼。当时,我是被最为青年教师代表上去发言的,现在想想真是荣幸之至。当时学院的相关负责老师,是给我准备了一些言语的,也十分感谢每一位老师。只是,我随性惯了,喜欢临场发挥,所以当时临上场的时候,我就没带稿子。不过诸位放心,我深知自己是老师,不会随便有任何不当言辞的,自然也是正能量啦~~~只是,喜欢说接地气的口语化言语,不太喜欢华丽辞藻, :)

当时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大致的框框——

立足三重身份:局外人,教师,师姐;

描绘三种心境:激动、兴奋,紧张、压力,希冀和祝愿;

给学弟学妹们的三句知心话:大学三问,自立自律自强,每天进步一点点!

今年的9月,如期而至。开学的第一天,我虽然你在家休息,还是心系我的小房间,兴致来了,就给大家叨叨了几句,今天摘录部分如下,与大家分享。

*******************************************************************

亲爱的小房间小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2016秋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大家都还不错吧?都报到了吗?

最近几天陆续和一些小伙伴聊了下,发现很多同学已经全然开启了开学的节奏,很好哈~

在这即将到来的一个学期,我想跟大家说几句话,算是开学寄语吧~

1、身体和灵魂,两个都必须行走在健康的路上。

我的第二次停摆,让自己着实自我反省了很多,同时也牵动了大家的心,在这里感谢每一位小朋友的爱与关心,我现在好多了,只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所以还需要慢慢的修养。
……
由自己,反观现在的年轻人,多半都存在亚健康或者身体提前透支的情况,所以,希望我们小房间的同学能把身体放在重要位置,养成读书期间锻炼的好习惯,或者健身也是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也希望大家能多读书,多读正能量的书,多读能带给自己平静喜乐的书,但是不是强调过度的成功学~

所以,第一句话就是身体和灵魂,两个都必须行走在健康的路上。

2、面临保研,如何取舍。

第二句话,其实是关于很多即将面临推免或者考研等的同学的。

大家知道,我选择同学进入团队,并不只看重学习成绩,我不喜欢只懂学习的学霸学神,我更喜欢综合发展的潜力股,甚至是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学渣。这一点,了解小房间的同学,了解晓瑜姐的同学,大家都清楚。但是,愈是这样,反而进入小房间的同学,都有很惊艳的表现,出现了很多的推免生,出现了很多的综合发展的大神~ 对于这一点,我十分欣慰,甚至都有点骄傲与自豪哦~~

这个暑假,很多优秀的小朋友陆续的参加了不同的推免项目,经历了很多的快乐、收获,也有很多的碾压与打击,无论何种,都是一种收获。这就是你们的成长!

其实,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我、钱老师、吴老师,我们三个当时,也给面临推免研究生的同学,专门开了个小会。时至今日,我们还是那句话,我们十分鼓励你们能去更好的平台和环境!这一点基于的原则,不曾变过。

……

最后,关于如何取舍,我觉得个人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首选,专业
这个决定你以后就业或者读博的根本。
2)次选,导师
选择一个你觉得合拍的导师,让自己能学习、成长、工作的愉快。
3)第三,学校和平台
同样的前两个条件,就需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至少是211985院校,这对于以后的发展都是一个硬性条件。
4)最后,发展空间
如果前面几条都不能满足,还要看的一点是发展空间,比如能顺利出国,参加国家公派等项目。

这一点,也欢迎有问题的同学可以给我电话联系,或者微信留言。

……
3、项目推进与自我成长。

很多进入小房间的同学,或许有感受,参与真正项目的同学,其实还是很有紧迫感的,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处于梦游状态。其实,回顾我当初读研究生,这些都是属于正常的反应。
因为,十分跟随项目节奏的同学,或许是喜欢这个项目,这个方向,或许是性格比较随遇而安,没有太多的杂念,或许是喜欢挑战自己,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
而那些,梦游的同学呢,与之对应,就是或许随着项目的开展,不喜欢这个方向,或许是技术本身很牛,没有得到充分的成长,觉得浪费时间,或许是自己有太多的自己的想法,而变得浮躁,或许对于将来比较模糊,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将来要干什么,浑浑噩噩……

其实,这些表现和原因,我们都很清楚,只是很多时候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说过度的道理,不如让大家自己多去思考,多去行动。这也是我作为过来人,想和大家分享的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点解决之道:

1)建设自己的技术博客
其实这一点,我去年已经给大家强调过很多次,只是大家没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今天我再次提出来,希望大家能切实的去做,去感悟。
因为,技术博客既是一个开发日志,也是思维不断条理性的一个过程,更是对自己技术成长的一个记录。集腋成裘的道理大家都懂,却很少人能做到。

2)及时总结技术成果,学术转化
基于第一点,大家就能很好理解这第二点,那就是有了好的技术成果,大家要学会转化。无论是论文、专利、软著,所有的这些都是你们的学术成果。而且,小房间绝对不会存在窃取劳动成果的问题,反而,我们会给予物质支持,支付相关的费用,最后的成果确实属于你们的。

3)自我的沉淀
其实这一点,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还是不清楚,都要有十分的责任心,如果当初选择了项目课题与任务,请尽责做好。如果发现自己不能胜任,或者不喜欢了,请尽早、及时提出,与组长或者我们沟通交流,这一点就是锻炼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
之所以放在自我沉淀里面,是想说除了上面的两点,是关于知识技能的学习。那么,这一点就是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了。

4)自己的成长与团队的成长相一致
做项目,是不是真正的带给自己切实的利益,大家不要被当下流行的论调学生都是老板的廉价劳动力所干扰和负面化。当下中国的科研,仍然有很大程度是被项目主导的,同时,学生时代的工程能力锻造,也是需要不断的参与项目与课题开发来锻炼的,那么,大家就可以顺势而为,变负面情绪为积极的暗示。让自己为自己的成长去努力,顺带成就项目,完成团队的成长。
这就是我关于这一点最后给大家的一个真心建议,当自己的成长与团队的成长一致时,我们就能发挥最大的生产力!同时,还能产生更多的愉快情绪与感恩之心。请大家多多思考。

4、博士生涯的自我修行。


这个是因为我们的博士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同时,三位博士也是我们小房间的学术前沿阵地,所以我也想给大家说一下这个问题。
简单说下:
1)博士课题的选择
这个是大家确定问题域的第一步,十分重要,具有方向性作用。
2)项目与课题的相辅相成
有的博士生只做纯理论,有的跟随课题组,但是不管哪种,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关键还是看自己如何让自己做的事情相辅相成。
3)苦行僧的苦中作乐
博士生涯确实苦多乐少,更多时候,需要耐得住寂寞,对某一个问题能有自己独到的简介,是一个思辨、感悟、总结、升华的过程。那么,如何协调这个苦与乐,是博士生需要面临的一个课题。

不过,我们小房间的博士军团都做得很不错哦~~

5、全面发展,有爱集体,归属与感恩!

一口气,给大家说了这么多,最后说一句话,全面发展,有爱集体,归属与感恩
这是我对大家的一个期望,希望每一个小房间的同学,都不只是知识的厉害,更多的是优化自己如何做人、做事,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项目组的组长,能具备团队的综合管理能力,自我推进能力,不断成长为内在激励型的人!关于项目骨干成员,能主动的提前一步去思考工作,思考自己在项目组、在集体的成长!

衷心祝愿,小房间的每一个鲜活的青春相互关心,相互有爱,走出去,能在灵魂深处,印上小房间的痕迹与烙印!

我爱你们,每一个人!
我们爱你们,每一个人!
小房间爱我们,每一个人!

晓瑜
2016-8-29

*******************************************************************

年年桂花香,回回人不同;

岁岁忆往昔,景景味不懂!

好吧,2016的秋天来了,你好!我们开学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81219-1001389.html

上一篇:创新创业教育之“菁英计划”
下一篇:深蓝计划
收藏 IP: 110.184.86.*| 热度|

1 彭真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