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学院的创新工坊,一直在探索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和实践。这期间有很多的困难,也有很多的尝试,但是总能给人希望和动力。因为,我们深知“育人”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培养的成效往往要几年之后才能看得到。所以,只要孩子们有收获,有进步,哪怕一点点,我们作为指导老师都很开心。
在这里,感谢我们的李贞昊老师,他真的是用心良苦,不断的尝试各种方法。去年推出了菁英计划,今年一开学,他又提出了“深蓝计划”,作为其中的一个参与者,我也想分享给各位,同时,希望各位同仁能提出指导意见。
“深蓝”意喻着深入和专注,“深蓝”是一次新的尝试。
深蓝计划的提出,源于工程中心、实验中心、关注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老师们在长期指导本科学生中的一些体会与认识,经贞昊老师同意,与大家分享如下。
在传统师生指导模式中,如图1所示,本科学生是因要做的课题、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者学术指导等工作,与老师产生联系。这就使得参与各项活动的任务性质更为突出,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问题,老师和学生各自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苦恼。
图1 传统师生指导模式
(1)对于老师而言,精力分散在陌生的学生中,很难形成合力,学生的延续性以及连续性都比较差,如图2所示。我们知道,本科生与研究生和博士生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本科生不存在导师的概念,老师对学生也没有直接的约束力。
图2 传统模式下老师的困惑
(2)对于学生而言,应对来自不同方向老师的工作,苦不堪言,如图3所示,很难形成自己专一的研究方向,导致什么都学,什么都无法深入。甚至,有时为了与不同老师之间的人情,要同时做N件事情。其实,很多老师不清楚他到底承受了多少件事情,造成双方的时间资源浪费。
图3 传统模式下学生的烦恼
所以,“深蓝计划”的提出,希望缔造新的“深蓝”模式,从师生关系营造的角度,如图4所示;从学生和老师各自的发展角度,如图5所示,希望创造第一级关系!这个第一级关系是师生间长期融洽的知识传授、科研问题讨论、项目协作关系,进而再参与到各项挑战中去。
图4 “深蓝”模式的师生关系营造
我们深感了解一个人的不容易,所以我们将师生交流、互选的时间放长在了3个月间,尽量使师生都能找到满意的人选!同时,将会从学院行政层面,对老师予以一定的工作量鼓励,对学生予以一定的支持。但这些都是辅助的,很多指导老师的甘愿付出与对学生培养的热情,是最最宝贵的,这一点正印证了“师者,父母心”!
图5“深蓝”模式中师生的共赢
“深蓝”目前只是一个小孩子,它往后的每一步都是带有探索性的,能主动参与到深蓝计划中的老师,我们都是十分感谢的。
下一步,将逐步开展各类活动,逐步把“深蓝”做得更加完善,更加适应信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科研模式。
欢迎各位老师继续为“深蓝”添砖加瓦!
也热烈欢迎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