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最早的水文气象研习活动
葛维亚
我国水利工程设计规范中,对各种大小不同的水工建筑物规定了不同的防洪安全标准。对于1至5级大中小型建筑物的防洪设计标准在20年一遇(设计频率为5%)到10000年一遇(设计频率为0.01%)或可能最大洪水PMF的范畴内。
可能最大洪水PMF是为保证重要水利枢纽安全的一种不采用频率概念的设计洪水。早在20世纪年代30年代美国提出根据可能最大暴雨PMP估算可能最大洪水PMF的方法,虽然目前世界上对 PMP/PMF 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认为 PMP 是流域暴雨的近似物理上限,采用产流及汇流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对应的洪水就称为 PMF。目前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PMP/PMF 作为重要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普遍设计标准。
在我国,1958年以长江委为主,联合国内华东水利学院(现为河海大学)等有关单位共同攻关,初步提出了有关的计算方法。
为了完善和推广普及这一方法,1965年受水电部规划设计总院和水文局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于9月至11月至12月底在武汉举办了全国水文气象研习班。长江委及水电部所属的北京水利水电设计院、东北水利水电设计院、上海水利水电设计院、长沙水利水电设计院、兰州水利水电设计院、昆明水利水电设计院、成都水利水电设计院等从事水文气象规划设计工作,具有大学气象专业本科学历的年轻技术人员共三十人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研习工作。
研习工作的目的在于探讨为三峡等特大型水利工程提供最安全设计标准的可能最大暴雨PMP和可能最大洪水PMF。对我国当时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研习工作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学习阶段,系统掌握气象学、天气学、国内外设计洪水水文气象方法等内容和水文测验、水文预报、水文计算和水利计算水文学等基本内容。第二阶段对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进行交流和研讨。并阅读和翻译了英、俄、日等大量有关的国外文献。重点是在总结我国技术经验和学习国外先进方法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开展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研究方面,集思广益。第三阶段专门由长江委演习人员,把研习成果编写几本技术文献。其中包括《可能最大洪水的水文气象学方法》上下册;《融雪径流计算》;《可能最大暴雨译文集》;《融雪径流译文集》。在全国加以推广。
此次研习活动深入交流了国内设计成果,进一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研讨今后的攻关方向和重大技术课题。此基础上,对有关问题分类加以总结。为全国开展可能最大暴雨、可能最大洪水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系统的文献资料,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这些成果在1975年发生“758”特大洪水后的水库安全复核中被广泛使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