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在拷问脑科学

已有 3821 次阅读 2016-2-27 21:50 |个人分类:小宇宙探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脑科学, 央视“挑战不可能”

       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在拷问脑科学

                     都世民

今日中午收看了新一期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笔者对此节目作过一点讨论,希望引起国内生命科学专业的师生们关注,能从人体实践视角切入研究脑科学,同时研究如何开发大脑潜能,如记忆和意识、创新。

1.李琦听歌喝水声“识别狗”

中年男子李琦一个眼睛几乎失明,另一眼视力也不好。他在蒙上双眼后,凭听觉分辨15只狗,并且说出目标狗。这15只狗都是较大的哈士奇狗。依次喝水,李琦再听目标狗的喝水声。他有两次挑战机会。

第一次他听完后感到不踏实又重复听了4、5、6、7号狗的喝水声和目标狗的喝水声。他宣布目标狗是6号。现场鸦雀无声。主持人提醒他挑战失败。

第二次他吸起教训,思考失败原因,他依次听了1至15号狗喝水声,然后听目标狗的喝水声。这次他判定目标狗是5号,完全正确。

李琦为什么有此功能?他小时候家里养了几只狗,引起他的兴趣,对听力自我训练,形成了现在独特潜能。一个人识别狗,如果不编号分别15只狗也有难度。何况现场声音噪杂,辩别喝水声细微差异,单凭听觉感官是完不成识别功能。所以听觉而不是视觉感官,获取信息后,进入神经通道,两种感官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是不同的,两个耳朵有时差、相差,频感有无差异,到底进入哪个区?记忆存储在海马区还是在宏观层面?这是需要测量的。最后判定能否证明是大脑还是心?我国脑科研人员能否做一做这方面研究。这与前面说的女盲人情况不相同。

2.千米眼巴特夫妇

他们是蒙古人,央视首先测定其视力为6.0,距离15米。是前提条件。他们夫妇二人都合格。

进一步测试是在青岛海面上,巴特站在小游船上,千米之距的对面有一年青女子伊一,她先着红色服装,全身一色。双手向上。巴特模仿伊一动作完全正确。巴特妻子从准备好的旗子中挑出旗子上显示的动作。

后来伊一又换了迷彩服装,做了另一太极拳动作。巴特模仿也完全正确。这个节目让人联想,这千米眼功能,好像挑战者眼睛有一个看不见的望远镜。放大倍数需要测量比对。问题是这“望远镜”功能来自哪里?是感官特异还是脑功能特异?尚不得而知。

3.另一位男子从蜡烛点燃的火光中识别目标蜡烛。这与上面节目是反向的。就像他眼睛上有一“显微镜”。他能从芯子火光中找到细微差异,并将几十根信息迅速存储,准确判定目标蜡烛。

笔者是从视、听感官差异讨论脑科学及其开发,提出一些想法,供网友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959098.html

上一篇:为什么“引力波”把人越弄越糊涂?
下一篇:科技新闻背后有无炒作?!
收藏 IP: 123.112.151.*| 热度|

2 钟振余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