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诺奖效应”的谐振腔在哪里?!

已有 2785 次阅读 2015-12-10 20:37 |个人分类:博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诺奖效应”, 中医药创新

          “诺奖效应”的谐振腔在哪里?!

                      都世民

屠呦呦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1】如同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获自然科学诺奖零突破;中医药给世界的送了一份礼物——青蒿素;世界在关注中国,中国也在关注世界大家庭。

屠呦呦先生获诺奖引发的效应还在持续,就在此时已经有人忧心和担心这一效应能否持久,【2】

希望“诺奖效应”能推动中医走得更远,希望中医更多的造福全人类!这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庆贺屠呦呦先生获诺奖,我们中华民族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得诺奖,是为了造福全人类,今日得诺奖是诺奖评审机构和世界科学家们关注了中国。

                      谐振腔在哪里?

诺奖效应给国人打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也给各个方面带来诸多反思。要想效应持续,并能放大,就要找到谐振腔在哪里?让它产生共鸣、谐振。笔者认为这谐振腔在国人心里。只有国人心中产生共鸣,再通过媒体放大,广泛传播,就会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后续效应。所谓媒体的放大,应该让负面的言论、行动形成的负能量变成正能量。不是光喊口号,要将口号变成千千万万国人的行动。多做一些调查研究,让文章贴切老百姓。 

首先要让国人有信心,这是精神,这是钱无法实现的巨大力量源泉。在我国为什么总有人说中国这也落后那也落后,这还不满足,还要说落后100年,还不行,又说落后1500年。这是正能量吗?不是。讲中国负面的事情不是不行,关键不能让人丧气,要变负能量为正能量。

这次诺奖公布第二天,有人就公开质疑,又以为找到打假机会,如果中国人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技,挑起“内战”,这种言论实属不该。【4】            

                  “科学与不科学”之争

“科学与不科学”之争在近些年尤为突出,对“科学”这个词的界定有领袖、有世界各国科学家、有各国大百科全书、有历史学家、有现在的院士,他们从不同视角对科学这个词加以界定,到于今没有统一观点,在我国辞海中也阐明了多种定义。也就说,“科学”这个词没有标准定义,没有共同语言怎么讨论。从不同视角讨论“科学与不科学”,不会有一致结论。再者从文字上说,“科学”这个词起源于什么年代,有一位教授发起一场争论“中国1500年没有科学”,笔者不知1500年前各国文字中有科学”吗?若有,当时怎么解释?“若没有,你这议题就太荒唐!有人用李约瑟先生一家之言,作为分析模型数据,再用概率论计算得出结论,中国1500年比不上欧美。【4

这是一篇较为典型的证明中国落后论。请问该作者:1500年前有“科学”这个概念吗?今天屠呦呦获诺奖在你提取的数据中考虑了吗?这么大的题目单凭一家之言是有局限性的,是不可信的。

一向被质疑“不科学”的中医说明什么?

一是对“科学”这个词理解不同;

二是一些人不了解中医;

三是现代人迷信现代科技、迷信微纳层面;

四是中医诊断、理论、治疗方法与现代科技有距离,中医教育方法有待改进,服药方法不易被人接受

五是长期以来中医没有病房、临床、统计、大医院,现代市场经济让中医怎样发扬光大?靠个体分散诊治方式怎么去竞争,去走向世界?

最近出版的“现代人怎样看中医”一书,就认为中医是哲学不是科学。这一论点被几位国医认可。有人说全国只有30位国医,这书有邓铁涛国医大师等四位国医题词,笔者查看作者不是中医名家。如果说中医有哲学思想,很多人能理解,但说中医是来源于哲学,或者是哲学包含了中医,都不科学。这就难理解了。于今西医说中医不科学,中医名家也认为不科学。既然不科学,让中医学子学这门行当干什么!【5

中医源于佛学是有据可查,佛是大医王,《法华经》对中国医学有很精辟论述。

屠呦呦先生说的很对,中医药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大宝库,中华儿女要传承,要发扬光大。

               中医药创新的切入点在哪里?

中医要向西医一样,用现代科技来推动中医的发展。笔者注意到中医界已有先行者在用自身行动逐步改变和推动中医发展。例如,中医对慢性疑难病、常见病设立病房,301医院已经有,北京西郊原眼科医院也有病房,有激光、电磁治疗仪,用中药在穴位注射。中医专家提出全息论5】。新近发表的著作,提出神经系统共振的新概念,认为脑神经系统就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机共振是非线性系统特有机制。它意味着在外部驱动信号频率是一定时,外部环境噪声对系统响应的调控与优化。大脑神经系统就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6

现在中药方通常都不是一味药,有的几味药,有的十多味药,煎药有先后,在这期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很少有人谈及,这其中的组合所产生的效果值得研究,其难度很大。

另外,中药中含有毒药治病曾遭到外国质疑。在西医手术、化疗、放疗、微波治疗都存在伤害人体有益细胞,也除去有害细胞。如今民间和医学界对癌症化疗的非议比较多。而高血压药有效率低于10%,这些问题也是不科学的,应该寻求解决办法,让它科学一些!

中医药如何创新?切入点在哪里?不是一个简单问题,例如,中医有问诊、把脉、看面相、舌、大小便等,诊断结果差异甚大,处方差异也很大。现在西医看病大不如前,几张检查处方先让患者检查,有的结果要等一周,甚至一月。门诊医生凭化验单、CTB超、核磁等检查报告确定病症,自己不作检查,没有责任,开个药方完事。其实中医也可用这些检查方法,如果能发明脉络、经络测量仪,其优势就显现。其实中医接骨、治疗皮肤杂症、疑难症有很多偏方,效果很好,甚至也有微创,国家有关部门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是个问题。

汤药吃法比西药难吃,过去曾经改进过,价格贵,后来不见了,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投资解决这一问题。

如今癌症、爱滋病、,心血管病、精神疾病、传染病等是人类大敌,需要在国家层面,全国一盘棋攻关,没有集体力量难解决,尽管攻关突破会是少数人,没有多数人协助是完不成的。两弹一星的攻关模式是有可取之处。用人海战术的说法想全盘否定过去两代人的贡献是错误的!【3

                             参考资料

 

1屠呦呦诺奖报告会演讲: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2/333439.shtm

2】人民日报:“诺奖效应”能推动中医走多远,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2/333459.shtm

3“方舟子:屠呦呦等人提取青蒿素靠人海戰術”,中国评论网转载(http://www.CRNTT.com)。

4中国科技是不是超越西方1500年?-- 让数据说话 2014-7-22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88744-813824.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董洁林博客

5曹军,冯清等编著,现代人看中医:趣谈中医药及全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学术顾问:朱良春。

6邓斌、于海涛、王江著,神经系统共振分析,科学出版社,2015.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942470.html

上一篇:脑科学建模的相关问题讨论
下一篇:13岁小姑娘挑战“分秒不差”
收藏 IP: 111.192.66.*| 热度|

3 许培扬 武夷山 钟振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