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基因技术为什么倍受关注?! ---议汪建“开讲啦”

已有 3152 次阅读 2015-6-20 23:19 |个人分类:博客|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转基因食品, 基因技术, 央视二频道, “开讲啦”, 汪建

       基因技术为什么倍受关注?!

                ---议汪建“开讲啦”                     

                               都世民

201556日,央视二频道“开讲啦”播出“一百岁的梦想”,主讲人汪建,演讲的中心议题是基因技术与生命科技。

基因技术是人类根据定的目的和设计,对DNA分子进行体外加工操作再引入受体生物以改变受体的某些遗传性状从而培育生物新类型或治疗遗传疾病的一种现代的、崭新的、分子水平的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等五大工程技术。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DNA的重组技术,也就是基因克隆技术

基因技术是处在分子层面上的操作,因而可以跨越不同的物种。这就大大改善了传统的只能同类生物杂交并不能控制变异方向的方法.

基因技术多的好处,但是也不是说可以滥用的因为每种生物经过适者生存的长期自然选择,都能适应所处的生存环境如果移植了外来的基因可能会打破其体内的细胞平衡从而导致细胞的快速衰老甚至死亡。这需要长时间观测和研究。也就是说,基因技术要正确处理好细胞之间的相容性。

                 基因技术有什么用途?

基因技术的应用:

                           1.应用到医学领域,

1. 决定药物剂量

    a)它可以先判定身体中有一种酶是否发生了突变,

    b)判定他属于哪种代谢类型,(人群分为:超快代谢型,普遍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弱代谢     ),然后再根据代谢类型决定药物剂量。

    c)如果是强代谢型,那就适当提高剂量;如果是弱代谢型,那就降低剂量并注意药物在血液中的含量。这样就既保证了药物达到治疗效果,也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d需要判定代谢类型,再决定药物剂量的例子还有很多,

例如治疗抑郁症、糖尿病、哮喘、骨骼疏松等的药物,都有不同基因参与代谢。基因检测可以保证药物剂量的使用在合适范围。但实际情况是,现在开药的时候,很少把个人基因信息考虑进来,因此可能会造成某些药物不良反应。

2).指导治疗

治疗的效果与很多因素相关,排查外在的原因,人与人之间治疗的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辅助临床诊断

临床上很多疾病症状类似很难进行鉴别诊断,容易混淆。若是通过基因检测,找到致病原因,可以辅助医生临床鉴别诊断甚至纠正临床上的诊。

4). 携带者筛查:

针对具有某些单基因遗传病(尤其是隐性遗传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进行相关致病基因的筛查,可以及时发现该家族中致病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而分析后代患病的风险,为家属成员提供有效的遗传信息,防止缺陷基因向下一代遗传。我国政府给予2-4种疾病的免费筛查.美国的免费遗传病筛查多达29

新生儿基因检测不仅包括几十种常见的遗传病筛查,还提供数十种药物的基因组结果通过新生儿基因检测,可知孩子基因缺陷,若是线粒体基因缺陷,终身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禁用链霉素、庆大霉素。

另外还可以对有代谢病的,自闭症的,免疫缺陷的,发育迟缓的,矮小的,智力发育落后的孩子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5). 指导育:

基因检测结果,对不同的遗传模式通过遗传咨询进行生育指导。通过产前诊断帮助生育健康的婴儿。

6). 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精确的配型信息:
如地中海贫血、粘多糖贮积症患者、白血病等需要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进行治疗时必须进行HLA分型,评估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基因测序方法,提供4位数的高分结果,为移植提供精确型别信息,更快找到最适供者。

7).癌症基因技术

基因检测比看拍摄的检测片要敏感,肿瘤长成能形成影像的尺寸需要时间基因检测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医疗,因为肿瘤不同人而言实测基因突变可能是不一样的,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一样。

癌症患者进行癌症靶向用药基因检测,确定其是否属于野生型,再进行用药。这样可以减少过度治疗所导致的治疗费用的增加和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宫颈癌的预防、癌症的早期诊断、靶向用药白血病患儿骨髓移植的HLA分型等都需要借助基因检测

8)老年痴呆,血脂紊乱血压的异常以及心血管疾病,与基因变异密切相关我国的高血压患者,有75%属于H型高血压(高血压+Hcy)H型高血压的中风几率是普通高血压

5倍。业内专家分析后认为:我国的饮食习惯是爆炒和高温烹调,其中蔬菜的叶酸大部分破坏。这是导致高血压与心血管慢性病流行的原因之一通过基因检测也可以预防这些常见病的流行。

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病基因检测,查看相关的遗传风险。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基因,发生

猝死的概率较高。需要患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调节作息和饮食,并且通过药物来预防不幸的发生。

目前来看,帕金森症尚未有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携带有LRRK2基因的一个不常见突变,意味着80岁时,患上帕金森病的风险高达74%就要关注这一风险。

9).爱滋病与基因技术

正当爱滋病在我国刚漫延流行时,汪建先生从基因检测的视角,曾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表自己的检测结果,可是业界以停电等恶劣手法不让讲解,错失时机。同时也说明:通过基因检测可以较早确诊、预防、早期治疗和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10).罕见病的的检

11)基因与转基因武器研制的可能

 

                             2. 营养基因组学
营养基因组学是从事预防医学和营养学学者们对人群进行区分和精确饮食指导而进行的研究。食物和药物的共同点都与人新陈代谢以及与人进食或吃药后的反应有关联
药物不良反应固然很可怕,食物的不良反应也不小视。吃的不合适,会引起食物过敏,甚至引起食物中毒症状;长期不合适,可以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还有痛风等。

如今养生堂节目在不少省市电视台都有,而饮食与疾病的关联正逐渐受到关注。有些病是吃出来的。如何利用基因检测来解决饮食的均衡需求,防止疾病发生。

 

                            3找人与基因技术

央视二频道“今世缘”节目已播放好多期,社会效益相当高,倍受关注。点击率已超四亿。表面上看是找人,诸多悲欢离合的现实版故事,无需演员,无需创作剧本,现实体裁,真实、生动、感人、震撼人心!

可是你想过吗?一个婴儿、幼儿丢失若干年,甚至达到四十年之久,怎么找?有照片有什么用?早已变了样!在古装戏里找人,大都有“信物”或“胎记”来圆其说。如今靠什么来确认这些故事的结局?这就是DNA基因检测。

 

                            4.破案与基因技术

公安报案实际上也是找人,与前者找人有本质不同,是为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抓住那些犯法的坏人。但其技术手段是类似的。基因检测扮演十分重要角色。

 

                    5.用于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基因技术

如何高效地选育好农作物、动植物品种,用于生态治理,基因检测也扮演十分重要角色。

 

                          6.延缓人体衰老进程

2014731日, 《中国科学报》第3发文“打一场抗击衰老的战争”。《自然》杂志撰文聚焦老年疾病治疗文中指出:饮食、基因和药物研究表明,延缓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疾病或许可以使患者远离其他疾病。至少,一系列分子方法似乎可以设定生理衰老的速度。

2015-5-19 06:31 ,科学网孙学军博客,“返老还童新思路:激活干细胞 ”。文中指出:关于抗衰老的方法中,比较公认最可能有效果的是热量限制、白黎芦醇、二甲双胍、雷帕霉素这几种,其中被广泛使用的应该是二甲双胍最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发现,一种小分子药,可使小鼠大脑和肌肉内衰老干细胞重新振作,这个药物可能会使人类衰老的机体组织重新焕发青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91173.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孙学军博客)。

在分子层面研究生物体衰老机制,在老鼠身上试验,还有别的动物试验,这种研究能让人长生不老吗?中国几千年历史,一直有人找长生不老灵丹妙药,最终证明是徒劳的,是一厢情愿

                              7.生产转基因食品

科学家把某种肉猪体内控制猪肉生长的基因植入鸡体内从而让鸡也那样获得快速增肥的能力但是转基因食品毕竟不同于传统食品,广大民众怕吃了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会改变人的遗传性状,比如吃了转基因猪肉会变得好动,喝了转基因牛奶后易患恋乳症等等。

2015616, 广州日报发文“ 转基因食品安全需要一场科学大争论”。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奈杰尔·哈尔福德 著述的《揭秘转基因》一书,作者是英国洛桑研究中心植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也是国际知名的植物信号传导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作者从科学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什么不同、转基因的价值、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发达国家是如何监管转基因农产品生产的、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科学网曾多次发表院士和双院士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有质疑的人士是凭空想象、是科普工作没做好,防碍了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种植据网上报道:河南省某副省长在大力推广转基因小麦种植。而黑龙江省领导则截然不同。

  奈杰尔着重回答了欧洲为什么对转基因食品一直持严格监管、谨慎审批转基因作物种植。在他看来,转基因食品在欧洲推进缓慢的原因是因为生不逢时。“转基因食品问世不久,英国发生了疯牛病,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大的食品恐慌之一”,这种“恐慌”导致的结果是,“压力集团控制了舆论,他们散布各种不准确的、半真半假的信息”。有一点奈杰尔没有说明,那就是“疯牛病”疫情过后,欧洲牛肉消费如常,没有暴发“疫情”的转基因依旧蹒跚不前。

奈杰尔还特别提到了许多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典型科学实验。奈杰尔指出,这些实验的结果虽耸人听闻,但常被证实要么“没有经过田间试验的验证”,要么“在设计、执行和分析许多方面存在瑕疵”,要么“没有经过同行的科学评审就发表了”…….总之缺乏科学说服力。同时,奈杰尔对转基因食品对遗传多样性遗失、转基因技术被跨国公司控制、转基因食品将导致“超级病毒”等担心逐一进行了反驳。在奈杰尔看来,拿一些未能证实的担心阻止转基因,这本身就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不难看出,基因技术的出现有诸多应用造福人类,其发展导致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从而引发了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争论,这是全球性大争论,决不是科普没做好,应该进一步加强研究,从育种、种植、环境管理、基因检测技术、食品营养与对人体影响的基因检测、法律法规、市场监管等诸多环节协同研究,在国家层面慎重决策。

                       问题与讨论

总之,基因检测可以检测人的肉体的情况通过检测来分析家族成员的身体状况 ,有无家族遗传史或者下一代的基因优良信号预知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身体危险信号。给予未来指导性建议。

汪建作为业内专家讲解基因技术,是件好事。可以普及基因技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毕竟这是一项新技术,如何客观讲解这一技术的正副面效应。这项技术并不,它还存在一些问题:

1.基因检测是有创伤体外检测,不能无创、实时检测,检测时间短则一周,长则三个月。实际上这种检测取样已无生命特征信息,而是遗留的信息。

2.基因检测设备在我国稀缺,全国知名的301医院都无此设备。很难想象一些农业种植方面的院士,你们没有转基因食品进入人体的科学试验大数据,就能断言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令人费解!

3.基因治疗尚处科学前沿,既不悲观,也不能过于乐观。
讲解人应该提及这方面问题才是。

 

 

注:本文参阅了百度网有关词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899465.html

上一篇:关注微波炮報道
下一篇:【求真】王亚龙的帖子与淘宝广告怎样链接的?
收藏 IP: 114.249.56.*| 热度|

2 蔡小宁 enet3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