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什么是神经场? ——-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科学的争论〔9〕

已有 1738 次阅读 2023-6-3 15:32 |个人分类:小宇宙探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什么是神经

——-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科学的争论〔9〕

都世民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科学的争论。本文从新近提出的神经场概念,讨论中国古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差异。

关键词:神经场,生物学,物理学,电磁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23-6-1 07:18 ,科学网刊文:大脑信息传递的模式是波

2023-6-1 16:09,科学网发表文章:大脑信息处理神经场理论 。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174&do=blog&id=1390182


 

 

以上两篇文章在同一天发出。提出了两个概念:神经信息波、神经场。

文中指出,经典观点把大脑类比于互联网,理解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可以理解大脑功能。新的观点认为,大脑不同区域的连接和互联网不一样,而是类似水波或地震波一样的群波形式,

作者认为传统观念是互联网,其实不是。现在的互联网,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信息载体是肉眼可见。无线传输信息载体肉眼不可见。

现在科技界所说的波有肉眼可见和肉眼不可见。前者像水波、地震波、振动波。后者像电磁波、引力波。现在提出的新的概念神经波。

神经波是什么波?

神经是肉眼可见的波吗?还是肉眼不可见的波?为什么要区分它们呢?这是因为不少人认为生物电是电磁波,其实不是。

 

神经波是不是脑波?

 

脑波(英语:brainwave)亦称脑电波,脑波是神经元细胞之间传递信息时产生的生物电信号;是大脑皮质中的锥体细胞突触活动时产生的离子交换而产生的电波信号。脑细胞只要是活动就会产生相应的生物电,也是这些电通过树突来跟别的脑细胞进行连接,形成思维的网络;在科学应用上,我们能通过仪器检测到的脑波,必须由一定数量的神经元细胞活动而产生的,作为频率的不同,分为下面几种类型;Δ波、Θ波、α波、β波、γ波等:根据大脑状态管理的不同,把β波再细分为 :Smr波、βl波(低β波)、βh波(高β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4%91%E6%B3%A2/6767523?fr=alad

 

这个定义来自于百度网。这一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这个词条的解释有"电波信号"这一说法。这个电波是辐射性的还是非辐射性的?词条没有说明清楚。通常人们认为,电流会产生辐射场。离子通道的电流会不会产生辐射场?这是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里没有讨论的问题。微小光学的专家们经过分析和实验验证,认为人的眼球是变折射率的透镜,是把麦克斯韦理论推广到微观层面,这里没有量子力学的概念。

从日常见到的脑电波,也就是脑电图,它有起伏的波动,但不是电磁波。因为测量的手段

不是电磁场测量,是有线传输测量。从上面的两篇文章来看。神经波不是脑波

 

神经波是电磁波吗?

 

根据百度网查询,生物物理学名词

神经场(neural field)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学名词。神经场是谁提出来的了?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学科?不清楚。按现在的说法是跨学科的,是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交叉。物理学不包括电磁学。过去电磁学是属于电子学。生物学提出的神经场与电磁学是有区别的,因为研究的对象有无机和有机之分别。

据初步查询,神经场有两种概念:一种认为是辐射性的;另一种不是辐射性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水波是肉眼可见的,它不辐射。地震波到底有没有辐射?不太清楚。声波是辐射性的无线电波。在无线频谱中有此频段。上面的文章叙述的不清楚。原文作者认为,神经波像声波,波源是钟。作者认为是球体,其实不是。钟的形状不同,声音也不一样,声波是在自由空间传播。声波肉眼不可见。神经波肉眼也不可见。

网上有一篇文章:一文搞懂 神经辐射场( http://imyhq.com/ai/47764.html)。这评文章是把神经场看成辐射场。其他文章并不这样认为,有明显区别。

 

为什么讨论神经波?

 

神经场(neural field)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学名词。说明这个概念产生不久。网络上有不少收费颇高的讲课。不难看出这些问题讨论时间不长,提出的理论不完善。但是值得关注。因为它是交叉学科的产物。它是否意味着物理学的突破?它已经表明生物学突围。因为中国300多位院士审查的生物学的书籍,强调的是映射式神经网络。这也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是类脑说法的根据。笔者一再思考,计划为什么有始无终?为什么要提出一个认知科学?而人工智能走向了热点。提出一些奇怪的论点:例如,人工智能、纳米技术让人永生、脑机嫁接、脑机融合、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神经场理论是助推这种变化的理论基础,值得关注。这比量子力学相关理论,似乎靠谱一些。

但是神经场理论的提出,是计算机学科提出的,不是物理学科。也就是说它属"屏幕科学",不免产生疑惑。

应当指出的是,人脑是自控还是它控?这个它是指心。生物学不认为心的存在。生物物理学也不认为心的存在。因为神经场理论认为神经元的群体行为是自组织的,不是受控的。这也不同于同步理论。这理论的出现能否解决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尚不清楚。

 

另外,网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思维会产生思维波。这思维到底是虚构还是实体?尚不清楚。思维应该是意识的产物。意识是虚构的产物,它没有实体。还有一种观点。提出"场导"的概念。并附有实验证明。这个实验是不是可靠?文中提到的电磁兼容,者是否清楚?应该怎样做?者认为产生的波,频率范围相当宽。没有说明是怎样测量的,是什么样的设备?也就无法判断他的说法是否正确。但没有理论的根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1390409.html

上一篇:镜子里的"科学"真实吗? ——-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科学的争论〔8〕
下一篇:意识真相争议的实质(上)—-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又一争论〔10〕
收藏 IP: 219.237.112.*|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9: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