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WZ

博文

关于看法

已有 2800 次阅读 2014-7-16 21:4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世界之大,每个人对于同样一件事物的看法千奇百怪,正所谓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近开始慢慢体会到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个成语的含义。

  举几个例子:

  今天听了何子江教授的座谈会,更是颇有感触。其中他提到了学生跟他提idea的时候,他八成是say no的。为什么? 他的原因是他和学生的见识不同,学生才刚入门,看东西的深度与他不同,所以学生提出的一些自己觉得十分有意义的想法,其实可能在老练的教授眼中,并不是那么回事。只有当学生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训练,沉淀之后,再提出一些具有深度的想法,师生之间才会有深入有意义有建设性的讨论。师生之间,长者与晚辈之间存在的经历上的硬性差异。对于事物的看法自然会不同。

  仔细琢磨确实如此,回想自己大学期间的一些想法,现在看来确实显得粗糙与可笑。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对于同样一件事情,其看法也会有所改变。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变化”,同样如此,世界上的事物大同小异,在我们有生之年里,变化并不巨大,而一直在变化的是自己,自己变了,看法也跟着改变,然后开始疑问,困惑,为什么越长大,越孤单?为什么越长大,值得高兴开心的事情越来越少?世界其实没变化,变化的是自己。

  上面说的是个人纵向的变化,显现出了从前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对于同样一个事物的看法的不同,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类推到横向比较,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工作职业,对于同样一个事物的看法肯定是不同的,张三看到苹果可能会想到怎么吃,李四看到苹果可能就会想到牛顿,王五又会想到小时候的幸福回忆。。。。。同样也表现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世界上,不同东西总是比相同的东西多,而且是多很多。但是我觉得不同的可能全是外在的表象,其本源的东西可能是相同的--“元”。

  看法如果越深入,意见会越统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到的也只是一定程度。即使再不同的看法,南辕北辙,到最后还是会碰到一起的。

  对于看法,我的看法是:虚心接受他人不同角度的看法,深入发展自己看法,以达到全面地认识。



> 图片介绍:


鲁班(真实姓名古籍记载有公输班公输盘公输般等,亦有尊称公输子[1])是春秋末叶著名工匠,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师祖。据说鲁班出生于鲁国的一个世代大家族——公输族,由于他是鲁国人,又被称为鲁班或者鲁般,后来,鲁班此姓名被流传得最为广泛,成为通称。鲁班生于约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40年后隐居于历山(今济南市东南,又名千佛山),卒于公元前444年(周贞定王二十五年)以后。

由于在中国流传着许多他对建筑及木工等行业贡献的传说,被认为是他设计的工具及建造法则,被沿用至今,是以鲁班被后世奉为工匠祖师,为中国上架行、中架行及下架行(合称三行[2])工匠均敬奉的先师,戏班亦奉鲁班为师。此外,鲁班被神化,道他出生时群鹤云集,满室异香,乃是天上宿星投胎,传说众多,奉为神仙。因此鲁班又有鲁班仙师公输先师巧圣先师鲁班爷鲁班公鲁班圣祖鲁班先师鲁班祖师等称呼。在中国各地都建有鲁班殿[3]或者是鲁班庙。

(引自维基百科)

-----


----

感谢您花费时间阅读这篇文章,欢迎提出指导与批评。

作者 @NWZ

2014年 07月 16日

于 北京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主页:yinqiao.github.io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NWZ。
人生就是一场闹剧!玩得开心,活得漂亮!

回复“关于”,可以看到“关于”系列文章!
回复“科学研究其实很简单”,可以看到科学研究的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心理学中的那些效应们”,可以看到前面写过的效应们!

回复“1”,可以看到昨天的文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21810-812271.html

上一篇:关于博士
下一篇:《心理学中的那些效应们》系列专题之(9)”习得性无助“
收藏 IP: 159.226.113.*| 热度|

2 wgq3867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