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研究,有人说是一个人的事,想法是自己想出来的,相关的操作也是自己做出来的,这个研究成果也是自己的,从而千古留名。只要一提到该研究结果,人们便会想到你。比如万有引力,我们自然就会想到牛顿;宇宙大爆炸便会想到霍金等等。
确实,如果能够搞出个流芳百世的大牛X成果,自己去苦逼做一辈子可能都是值得的。但实际上又有多少人能够这样呢?
前两天听何子江教授座谈会,他说他并不建议他的学生做科研,为什么?因为科学研究投入产出比实在太低了,我们记住了牛顿,霍金,可有多少同行们做了一辈子没出什么结果我们是否知道?
今天就提高科研产出提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枚钉子,从最开始的一块铁,到最后出来的成品,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拉丝、冲切、抛光等等。如果一个人从头到尾都参与的话,那么他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需要记住每个步骤和相关细节,一天下来可能最多制作出十多枚钉子。而如果将制作钉子的步骤拆分,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并有专人负责每个步骤的操作,那么每个人的关注点只在一个步骤上,那么很快他将达到熟练水平,操作速度将大大提升,这么一条流水线,一天下来的产出是相当可观的,大致可以生产一千枚!与此同时,每个人由于只操作一个步骤,其可能会有多余的精力,便会琢磨如何更简单化这个操作步骤!这样创新便出现了!(来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的工业产品从流水线上出来,除了机械作业以外,其非常牛的一个事情便是团队合作,分工,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科学研究说白了是对某个问题,采用科学方法,找到它的答案。操作起来同样包含很多步骤,对于一个科研团队来说,如果能够将其拆分,简单步骤化,并交由不同的人来完成,那么我想类比制作钉子,其产出量应该也会是非常显著的。一个人出想法,一个人设计实验程序,一个人编实验程序,一个人做实验,一个人分析数据,一个人写文章发表。
实现流水线作业后,多余出来的精力便可以开始琢磨着创新,完善流程。
Idea可以想得越来越深入,实验设计可以设计地越来越完美,程序编程可以编写地越来越精简,实验操作可以越来越标准化,数据分析可以越来越精简优化,文章可以写得越来越流畅有趣。
不知道读这篇文章的你,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 图片介绍: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是一位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近代数学先驱之一,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俄国和普鲁士度过。
欧拉在数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微积分和图论都做出过重大发现。他引进的许多数学术语和书写格式,例如函数的记法"f(x)"[1],一直沿用至今。此外,他还在力学、光学和天文学等学科有突出的贡献。
欧拉是18世纪杰出的数学家,同时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多产作者,其文学著作约有60-80册。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曾这样评价欧拉对于数学的贡献:“读欧拉的著作吧,在任何意义上,他都是我们的大师”
(引自维基百科)
----
感谢您花费时间阅读这篇文章,欢迎提出指导与批评。
作者 @NWZ
2014年 07月 19日
于 北京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主页:yinqiao.github.io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NWZ。
人生就是一场闹剧!玩得开心,活得漂亮!
回复“关于”,可以看到“关于”系列文章!
回复“科学研究其实很简单”,可以看到科学研究的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心理学中的那些效应们”,可以看到前面写过的效应们!
回复“1”,可以看到昨天的文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5 0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