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WZ

博文

关于科学素养

已有 2349 次阅读 2014-4-30 14:2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素养

  进入研究生期间,一直在打怪做任务,长经验升级。其中身负重伤也好多回。回顾这些经历,不免百感交集。对手打出来的都是些正规实打实的大招,而自己每次却都用花拳绣腿去接,那能不被打得皮青脸肿吗?

  举个简单例子:写文章,自己咔咔一顿写,写完之后自己觉得还不错了。但是拿到老师那里,嘿!修改的意见比我写的内容还多!写的不像科学文章, 大白话;哪里细节没注意到,标点符号不对等等;这一刀砍下去百分之四十的血已经没了,还能站得住。但是这还只是热身,再补上的好几刀才是硬招,实验统计分析方法又有问题,实验设计有问题,让我死十八回都可以了!就这样,研究生生活就是这么开始了,死了又活,活了又死。虽然经验值在涨,但是硬刀砍过来,依旧招架不住。

  仔细琢磨,发现自己缺少的是一个叫做“科学素养”的东西。

  打小农村长大,野孩子一个,邋里邋遢的日子过惯了。再加上出去又野了几次,使得自己越发的狂放不羁,爱谁谁!喜欢这样的自己,所以才会将自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但是,这样的自己出去扔出去流浪荒野生存可能可以,但是拿过来做科学研究就像钝刀砍柴,即使再怎么使劲,砍的都不到位。

  近来网上火了一位“扫地僧”院士,看他那放荡不羁的着装,一天一斤白酒的架势,着实让我震惊了。真的好想见见如山真面目,看看老教授是怎么做科学研究的。

  科学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一把锋利的宝剑需要千锤百炼。看着自己现在这把又钝又破的柴刀,勇敢的对自己说一句:“少年,勇敢地向夕阳奔跑吧!”

  对各位老师同学由衷地说声:“谢谢前面的好几刀,如果可以,请再砍我三刀!”




> 图片介绍: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第三代罗素伯爵英语: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OM,FRS,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很多人将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而与此同时罗素的许多政治思想却又是十分有争议性的。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西欧思想,言论自由最勇敢的斗士,卓越的活力,勇气,智慧与感受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

1921年罗素曾于中国讲学,对中国学术界有相当影响。

(引自维基百科)

-----
感谢您花费时间阅读这篇文章,欢迎提出指导与批评。


作者 @NWZ

2014年 04月 30日

于 北京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主页:yinqiao.github.io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NWZ。
人生就是一场闹剧!玩得开心,活得漂亮!
回复“科学研究其实很简单”,可以看到科学研究的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心理学中的那些效应们”,可以看到前面写过的效应们!
回复“1”,可以看到昨天的文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21810-790095.html

上一篇:科学研究其实很简单》专题系列之(4)“怎样才算科学方法”
下一篇:《心理学中的那些效应们》专题系列之(4)“功能固着”
收藏 IP: 159.226.113.*| 热度|

1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2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